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飞飞

作品数:2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基因
  • 6篇亚砷酸钠
  • 6篇酸钠
  • 6篇细胞
  • 5篇神经行为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神经行为改变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P53基因
  • 3篇受性
  • 3篇人肝
  • 3篇人肝细胞
  • 3篇纤维细胞
  • 3篇锰暴露
  • 3篇耐受
  • 3篇耐受性
  • 3篇肝细胞
  • 3篇PARKIN...
  • 3篇

机构

  • 15篇遵义医学院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贵州航天医院

作者

  • 20篇贾飞飞
  • 14篇邹焰
  • 14篇姜慧
  • 12篇申旭波
  • 12篇熊云刚
  • 3篇周远忠
  • 2篇范奇元
  • 1篇金泰廙
  • 1篇缪雪阳
  • 1篇余昌胤
  • 1篇周希雷
  • 1篇徐琼
  • 1篇李宏彬
  • 1篇路丕国
  • 1篇樊婷
  • 1篇李承伟
  • 1篇李承伟

传媒

  • 3篇工业卫生与职...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遵义科技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当代体育科技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药耐药基因1与人肝细胞耐砷性关系
2009年
目的观察多药耐药基因1(MDR1)在耐砷的人肝细胞(L-02)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L-02耐砷性的关系。方法培养L-02和耐砷的L-02,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MDR1 mRNA和P糖蛋白的表达情况;2种细胞单用亚砷酸钠(NaAsO2)2.5,5.0,10 mmol/L及NaAsO2与MDR1抑制剂环胞菌素D衍生物(PSC833)联合作用24 h后收集细胞,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和细胞内总砷浓度。结果MDR1 mRNA及P糖蛋白在耐砷的L-02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8.890±0.968),(68.76±3.81)%,高于L-02的(1.014±0.189),(24.44±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AsO2单用时,低、中、高剂量组耐砷的L-02生存率分别为(109.630±0.511)%,(95.469±0.054)%,(78.890±0.024)%,明显高于L-02的(104.841±0.015)%,(91.534±0.026)%,(64.811±0.079)%;而耐砷的L-02内总砷浓度分别为(0.682±0.004),(1.355±0.005),(3.274±0.010)μg/L,明显低于L-02的(1.165±0.010),(3.661±0.002),(7.529±0.0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AsO2与PSC833联合作用则可增加细胞内总砷浓度、降低细胞存活率(P<0.001)。结论L-02细胞的耐砷性与MDR1高表达有关,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体现。
申旭波周远忠姜慧贾飞飞熊云刚邹焰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1耐受性亚砷酸钠
Parkin基因多态性与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锰接触量的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Parkin基因4、7、10号外显子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工龄在半年以上的职业性锰暴露冶炼工人200名和劳动强度相似但工作环境不接触锰的工人94名,按照累积暴露指数将观察对象...
贾飞飞
关键词:锰暴露PARKIN基因神经行为改变基因多态性
青岛市某高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心理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青岛市某高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他们焦虑状态的作用。方法将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47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行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和拍胸片(chest X-ray,CR),在心理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对其进行评分。结果 PPD试验强阳性率为19%,CR检查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心理干预前SAS分值都高于国内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1周后,观察组SAS分值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焦虑心理,心理干预对缓解这种焦虑有积极作用。
贾飞飞李承伟
关键词:年轻人
p53基因在亚砷酸钠致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p53、Bax、bcl-2基因在亚砷酸钠(NaAsO2)致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HELF)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取转染了p53质粒HELF细胞(p53组)、转染了PC质粒的HELF细胞(PC组)、常规培养的HELF细胞(正常组),在6孔板中培养48h后,分别加入0、3、9、15mmoL/LNaAsO2溶液,培养24h后,用real-timePCR法检测p53、Bax、bcl.2mRNA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53、Bax、bcl-2基因蛋13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53组细胞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0.51±0.29)低于Pc组及正常组[(1.32±0.26),(1.00±0.20),P均〈0.05],p53组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4.10±1.20)%】低于Pc组和正常组[(8.00±1.63)%、(7.90士1.79)%,P均〈0.05]:p53组、Pc组、正常组在染砷0、3、9、15mmol/L时,细胞凋亡率[(0.57±0.28)0/0、(22.91±4.86批、(40.05±3.93溉、(44.87±3.58)%,(0.65±0.24)%、(14.09土3.49)%、(20.31±3.66)%、(32.42±3.63)%,(0.56±0.25)%、(12.14±3.70)%、(19.61±3.63)%、(30.43±2.83)%]、BaxmRNA表达水平[(12.73土3.96)、(25.12士6.42)、(104.96±26.77)、(154.04±3052),(14.63±3.57)、(36.75±3.67)、(272.26±66.11)、(846.12±243.36),(14.75±5.65)、(37.22±11.27)、(278.51±37.42)、(861.67±369.29)]、Bax蛋白表达水平[(15.07±0.83)%、(23.79±3.99)%、(3851±158)%、(53.86±124)%,(15.43±1.45)%、(36.11±1.37)%、(56.86±1.97)%、(76.09±2.01)%,(15.20士1.03)%、(35.25±1.09)%、(55.56±2.17)%、(74.48±2.85)%]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P均〈0.05),而bcl.2mRNA表达水平[(443.00±244.47)、(156.79士53.
邹焰申旭波姜慧贾飞飞熊云刚
关键词:P53基因细胞凋亡RNA干扰
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S/N167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工龄在半年以上的职业性锰暴露工人200名和劳动强度相似,但工作环境不接触锰工人94名,按累积暴露指数将其分为高、低暴露组和对照组。利用沟槽稳定试验和拼板试验进行神经行为改变检测;利用PCR-RFLP法对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高暴露组中,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AA型工人的划痕长度、集合试验得分均低于GG基因型和GA基因型,而碰撞次数高于GG基因型和GA基因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暴露组中,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AA基因型工人的划痕长度、集合试验得分均低于GG基因型和GA基因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基因型工人碰撞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3个基因型划痕长度、碰撞次数、集合试验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更易导致锰引起神经行为改变;携带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AA基因型的工人是锰损伤的易感者;Parkin基因4号外显子G601A突变导致的Ser167Asn多态性有可能作为检测锰致神经行为改变以及锰中毒风险评估的指标。
贾飞飞姜慧申旭波熊云刚邹焰
关键词:锰暴露PARKIN基因神经行为改变基因多态性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与人肝细胞耐砷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与人肝细胞(L-02)耐砷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肝细胞L-02细胞株,噻唑兰法(MTT)进行24 h急性NaAsO2毒性试验,选择细胞生存率在90%~95%时的NaAsO2浓度为诱导浓度,同时设1组不加砷诱导的L-02细胞作为同步对照。置于细胞培养箱中37℃,5%CO2常规培养6周,定期换液传代,每周用MTT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细胞的生存率;6周后,将加砷诱导的L-02肝细胞与同步对照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80%融合,然后进行24 h急性砷毒性试验(NaAsO2终浓度为0、2.5、5.0、10μmol/L);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MRP1mRNA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总砷浓度。结果实验组细胞MRP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 h急性砷毒性试验中,实验组不同砷浓度下细胞生存率和LC5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细胞内总砷浓度明显较同步对照组低(P<0.001)。结论L-02肝细胞具有可诱导的对砷的耐受性,其耐砷性与MRP1高表达有关。
申旭波周远忠姜慧贾飞飞熊云刚邹焰
关键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耐受性亚砷酸钠
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XRCC1基因C26304T和G27466A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职业性锰接触工人DAN损伤修复基因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C26304T位点和G27466A位点的多态性与神经行为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工龄为≥0.5a的职业性锰接触冶炼工人200名和劳动强度相似不接触锰的工人94名,按照累积暴露指数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低接触组和对照组。利用垂直沟槽稳定试验和插板试验进行神经行为改变的检测;提取血白细胞DNA,利用PCR扩增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XRCC1C26304T位点和G27466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高、低接触组中携带C26304T位点变异基因型TT的工人在垂直沟槽稳定试验的划痕长度、集合试验的得分均低于携带野生基因型CC和杂合基因型CT的工人,碰撞次数高于野生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对照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接触组中携带G27466A位点变异基因型AA的工人在垂直沟槽稳定试验的划痕长度、集合试验的得分均低于携带野生基因型GG和杂合基因型GA的工人,碰撞次数高于野生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对照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XRCC1C26304T和G27466A位点变异基因型的工人是锰损伤的易感者;XRCC1基因位点C26304T和G27466A突变导致的多态性有可能作为检测锰致神经行为改变以及锰中毒风险评估的可用指标。
姜慧李宏彬樊婷申旭波贾飞飞邹焰
关键词:XRCC1基因基因多态性神经行为改变
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多态性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锰接触工人神经行为改变与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Gly284Ar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工龄在半年以上的职业性锰暴露工人200名和劳动强度相似,但工作环境不接触锰工人94名,按猛累积暴露指数将其分为高、低猛暴露组和对照组。利用沟槽稳定试验和拼板试验进行神经行为改变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高暴露组中,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CC型工人的划痕长度、拼板试验得分均低于GG型和GC型,而碰撞次数高于GG型和GC型,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暴露组中,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CC型工人的划痕长度、拼板试验得分均低于GG型和GC型,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基因型工人碰撞次数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3个基因型划痕长度、碰撞次数、拼板试验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更易导致锰引起神经行为改变;携带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CC基因型的工人是锰损伤的易感者;Parkin基因7号外显子G951C突变导致Gly284Arg多态性有可能作为检测锰致神经行为改变以及锰中毒风险评估的指标。
周希雷贾飞飞缪雪阳姜慧金泰廙邹焰
关键词:锰暴露PARKIN基因神经行为改变基因多态性
青岛市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青岛市某高校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的情况,为顺利开展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青岛市某高校2016级1 024名本科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3.1和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 024名大一新生中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平均为79.7%。其中"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知晓率为47.9%(490人),对"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的知晓率为76.1%(779人),"使用新型毒品增加艾滋病风险"的知晓率为78.5%(804人);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前3位途径依次是:报刊书籍、网络、电视。在艾滋病相关态度及行为方面,只有19.6%(201人)的学生明确意识到艾滋病就在身边,且过去12个月中,97.2%(995人)的学生没有尝试过HIV检测。结论青岛市某大学新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应以大一新生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突破口,采取多种有效手段,降低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贾飞飞路丕国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健康教育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1999—2017年刊文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自1999年以来的刊文情况及发展脉络,了解我国艾滋病(AIDS)性病(STD)研究领域的进展过程,为科技期刊提高文献水平和出版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1999—2017年间刊登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的文献,利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77所机构的958位作者参与了5 012篇文章的创作。发文量居第1~3位的作者分别是邵一鸣、吴尊友和邢辉,分别发文87、73、55篇。同时,邵一鸣与邢辉、阮玉华、汪宁、吴昊、赵红心、张福杰等学者,吴尊友与蒋岩、刘伟、林鹏、王璐等学者,形成了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合作网络。发文量居第1位的机构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文579篇,远远领先于其他机构。此外,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是《中国艾滋病性病》刊文较多的机构来源。关键词出现频数排在前3位的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HIV)和性病,分别出现1 852、1 475和436次。结论《中国艾滋病性病》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研究的重要阵地,为广大读者了解艾滋病及性病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进展和动态,推广国内、外艾滋病性病防控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贾飞飞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