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润慧
- 作品数:22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T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探讨
- 目的 探讨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生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分配至我院放射科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通过影像诊断...
- 贾润慧周晟陈晓飞
- 关键词:LBLTBL医学影像学
- 成人大骨节病膝关节生物力学及形态学数字X线摄影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人大骨节病( KBD)与原发性骨关节炎( OA)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及X线形态学指标的差异,为成人KBD患者膝外科矫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9月,甘肃省疾病控制中心地方病科确诊的326例成人KBD患者的膝关节数字X线摄影( DR)正位片资料,并作为 KBD组。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甘肃省中医院影像中心和武威市中医院放射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接诊的271例原发性OA患者膝关节正位DR片( OA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正位DR片中软骨下骨硬化厚度、游离体数、骨赘数,以及股骨角、胫骨角、股骨胫骨角、关节间隙角、股骨内外侧髁高度/宽度参数。结果 KBD组326例患者中182例(55.82%)软骨下骨硬化厚度为2.1~4.9 mm,171例(52.45%)关节腔游离体数为1~2个,173例(53.07%)骨赘数≥4个。OA组271例中107例(39.48%)软骨下骨硬化厚度为2.1~4.9 mm,123例(45.38%)关节腔游离体数为1~2个,145例(53.50%)骨赘数≥4个。两组患者DR片上软骨下骨硬化厚度、游离体数、骨赘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7、3.503、4.029,P值均<0.05)。 KBD组关节间隙角、股骨内侧髁高度/宽度比值均大于OA组,股骨胫骨角小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464、24.174、30.539,P值均<0.01);而两组股骨角、胫骨角、股骨外侧髁高度/宽度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3、1.763、0.551,P值均>0.05)。结论成人KBD患者膝关节软骨下骨硬化程度、游离体数、骨赘数均高于OA患者。成人KBD患者和OA患者下肢力线均向内侧髁倾斜,但前者倾斜程度比后者严重。
- 陈国华贾润慧高长泰廖永建
- 关键词:大骨节病数字X线摄影
- 半月板根部损伤的MRI诊断
- 本文对正常半月板根部进行了解剖,并阐述了其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表现。同时,介绍了正常半月板根部与半月板根部损伤的生物力学作用及半月板根部损伤的伴发征象。
- 周晟贾润慧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发病机制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 目的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梗阻性黄疸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分别对2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和18例正常志愿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应用肝脏灌注软件获得肝脏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
- 贾润慧
- 关键词:灌注成像梗阻性黄疸肝血流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梗阻性黄疸肝血流动力学变化
- 2009年
-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梗阻性黄疸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2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和18名正常志愿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应用灌注软件获得肝脏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脏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组的ALP、HPI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黄疸程度的加重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重度黄疸组的ALP与轻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梗阻性黄疸组的BV和P较对照组降低,其中中重度黄疸组的BV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和中重度黄疸组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与B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能够反映梗阻性黄疸的肝脏血流灌注改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贾润慧郭顺林柳小平周怀琪王刚张安徐凤
- 关键词:黄疸梗阻性灌注
- 半月板根部损伤的MRI诊断
- 周晟贾润慧
- 电针针刺委中穴和大肠俞穴fMRI下任务态脑疼痛中枢和默认网络的改变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委中穴、大肠俞穴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疼痛中枢和默认网络的改变。方法2015年1—2月从甘肃省中医院职工及学生中招募健康志愿者20例(右利手),在3.0T磁共振扫描间针刺被试委中和大肠俞穴得气后留针,以同轴屏蔽线连接韩氏(HANS)电针仪。通过电针仪的通电(ON60S)和关闭(OFF120s)进行交替穴位刺激,采集任务态组块设计模式数据。以FSL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剔除2例头动〉2mm影像,对18例影像进行了数据处理。Talairach图谱显示激活区域主要有颞叶外侧沟、双侧丘脑、双侧岛叶(BA13)、缘上回(BA40)、额叶中央前回等脑区(Z=5.5)。负激活区域主要集中在海马旁回、额中回、右侧扣带皮质、顶叶皮质等脑区(Z=7.0)。其中双侧岛叶、右侧缘上回激活及右侧扣带负激活均为疼痛矩阵的主要脑区;而双侧岛叶、左侧颞叶外侧沟正激活,双侧海马、右侧扣带皮质及额中回负激活等脑区为默认网络脑区。结论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其针刺镇痛机制可能是调节疼痛中枢、默认网络的状态。
- 周晟曹红霞俞连春金钰钧贾润慧温玉蓉陈晓飞
- 关键词:针刺默认网络
-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及T2 mapping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观察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T2 mapping技术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VDD)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9例下腰部疼痛患者和31名健康志愿者,采集L1~S1椎体矢状位T2WI、T2 mapping及IVIM-DWI;根据Pfirrmann标准进行IVDD分级,观察不同分级及不同层面椎间盘T2值及其对应上、下位椎体IVIM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之间,前纤维环(AAF)、髓核(NP)和后纤维环(PAF)T2值差异及对应下位椎体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层面椎间盘NP、PAF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盘PAF的T2值与其上、下位椎体ADC呈正相关(r=0.128、P=0.043,r=0.148、P=0.019);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AAF、NP及PAF的T2值均呈负相关(r=-0.187、P=0.003,r=-0.579、P<0.001,r=-0.401、P<0.001),与其上、下位椎体慢ADC(ADC_(slow))均呈正相关(r=0.196、P=0.002,r=0.126、P=0.046);椎间盘层面位置(L_(1-2)→L_(5)-S_(1))与NP及PAF的T2值均呈负相关(r=-0.183、P=0.004,r=-0.356、P<0.001),而与其上、下位椎体ADC_(slow)呈正相关(r=0.196、P=0.003,r=0.126、P=0.026)。结论IVIM-DWI及T2 mapping技术用于评估IVDD具有一定潜在价值,以椎间盘T2值及其对应下位椎体ADC的价值较高。
- 马春郁姚红艳陈晓飞祁艳梅董馥闻贾润慧周晟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变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股骨头颈区DR成像的体位设计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设计髋关节股骨头颈区数字化X线摄影(DR)的最佳体位,提高DR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撞击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股骨头颈区设计体位与传统髋关节正位及蛙形位进行DR摄影。由2名医师对2组影像进行重叠率盲法评价,利用MARK标记技术测量影像畸变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病例影像为优等片,实验组正侧位无重叠显示率分别为100%、95%,畸变率(3.1±0.9)%;对照组正位及蛙形位无重叠显示率分别为70%、25%,畸变率(8.5±2.1)%。结论实验设计体位能够减少股骨头颈影像重叠及变形,有助于DR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 吴晓琴陈晓飞周晟汪新柱贾润慧
-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放射摄影术体位设计
- 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的fMRI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应用f MRI技术探讨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脑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 :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在MRI扫描间实时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通过电针仪的接通、断开进行组块设计,采集电针刺激任务态f MRI数据,并采用FSL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的激活脑区主要有颞叶外侧沟、岛叶、丘脑、缘上回、额叶中央前回;抑制脑区主要集中在额中回、海马旁回、扣带皮层腹节及顶叶皮质。结论:电针刺激大肠俞穴和委中穴可激活和抑制大脑多个脑区,并通过神经中枢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可为针灸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
- 温玉蓉周晟陈晓飞贾润慧董馥闻
- 关键词: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