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肠镜直肠U形反转检查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前肠镜已成为大肠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有效、可靠的方法[1].直肠下端与肛管交界处用直视进退镜观察法(内镜不反转)不易完全观察清楚.因直肠内镜反转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及安全性方面缺少相关的临床研究和认识,临床上很少应用.本研究探讨在无麻醉条件下肠镜直肠内反转检查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 周毅林涛何录梅钟筱兰谢艳
- 关键词:大肠疾病肛管直肠黏膜
- 腹腔镜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组合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为20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LC的临床资料。其中138例先行ERCP+EST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ERCP+LC组);65例先行LC再行ERCP+EST(LC+ERCP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无穿孔、出血及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ERCP+LC组住院时间短[(7.2±2.1)d vs.(8.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术后胆管残余结石4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LC+ERCP组的12.3%(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EST取石,再行LC,手术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短,是较理想的组合方式。
- 林涛周毅姚茹王钧方如塘姜莉王苏丽谢艳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
- 吲哚美辛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拟施行ERCP手术的600例患者随机表法分为吲哚美辛组、奥曲肽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其术前、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3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酶均为正常值。ERCP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吲哚美辛组[(101.3±77.7)U/L]低于奥曲肽组[(176.6±138.3)U/L]及对照组[(227.2±264.9)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48);奥曲肽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吲哚美辛组(2.5%)低于对照组(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奥曲肽组(4.5%)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吲哚美辛组(5.5%)低于对照组(1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奥曲肽组(10.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前应用吲哚美辛可有效降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 林涛周毅王钧姚茹姜莉方如塘王苏丽谢艳
- 关键词:吲哚美辛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奥曲肽
- 大黄保留灌肠预防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Post-ERCP-Panreatitis,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需行ERCP检查及相关治疗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6h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血淀粉酶均正常。ERCP术后6h血清淀粉酶水平,大黄组[(167.2±87.9)U/L]低于对照组[(234.5±214.3)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大黄组(8.3%)低于对照组(1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PEP的发生,大黄组(4.0%)低于对照组(6.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应用大黄保留灌肠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但对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无统计学意义。
- 王苏丽周毅姚茹王钧林涛谢艳
-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
- 胰管支架置入术预防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高危患者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放置胰管支架对胰腺炎高危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需行ERCP治疗的PEP高危患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放置胰管支架,将其分为胰管支架组53例(放置支架)和对照组70例(未放置支架)。以Cotton标准诊断PEP和高淀粉酶血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h血清淀粉酶水平,评估2组患者术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评估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PEP的发生率,分析PE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均正常;ERCP术后6h血清淀粉酶水平:胰管支架组(357.7±198.3)U/L,低于对照组(484.7±376.9)U/L;术后PEP的发生率:胰管支架组13例(24.5%),对照组39例(55.7%);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胰管支架组22例(40.2%),对照组14例(20.0%);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胰管支架组0例(00.0%),对照组6例(8.57%);术后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胰管支架组为2.45d;对照组为7.85d,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RCP术后在高危PEP人群中应用胰管支架置入术可有效降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患者的淀粉酶水平;明显缩短术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总住院时间。
- 王苏丽周毅谢艳林涛王钧姚茹
- 关键词:胰腺炎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管支架高淀粉酶血症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少见并发症被引量:1
- 2013年
- ERCP于1968年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成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其总体相关并发症逐渐减少,但目前仍在6%~8%左右。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插管困难、乳头括约肌预切开、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随着ERCP诊疗技术的进展及诊疗范围的扩大,一些少见并发症逐渐受到重视。现就其临床表现、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王钧谢艳周毅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少见并发症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ERCP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