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小勇 作品数:17 被引量:37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不同年龄杉木林MB-P的调控因子 被引量:2 2019年 选取会同县不同林龄(3年生、8年生、18年生、2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全磷(TP)、有效磷(Bray1-P)、微生物量磷(MB-P)、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各土壤磷素因子和理化因子对MB-P影响较大的优势因子。结果显示:(1)4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MB-P含量的平均值为6.90mg/kg。TP和Bray 1-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0.71mg/kg,1.77mg/kg,均属低水平。(2)不同龄林各因子对MB-P的影响:3年林,Bray 1-P,Al-P对MB-P的影响较大;8年林,N/P,LO-P、土壤含水率(W)、MRO-P对MB-P影响突出;18年林,Fe-P,N/P,AlP,Bray 1-P对MB-P的作用明显;26年林,Fe-P,TP对MB-P的影响较大,Ca-P,pH,P%,MLO-P直接或间接地对MB-P产生较大影响。综上,不同林龄各因子对MB-P的影响程度不同。 邓飘云 周运超 闫文德 谌小勇 谌小勇 曹娟 刘启波关键词:通径分析 速效磷 无机磷 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磷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8 2016年 对湖南会同不同发育阶段(3年生,8年生幼龄林、18年生中龄林、26年生成熟林)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磷各组分和有效磷(A-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有机磷(TOP)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林龄上,8、18和26年生杉木林土壤TOP总量比3年生分别提高了71.20%,99.94%,74.91%;4组活性不同的有机磷组分中,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RO-P)的相对含量较大,其次是活性有机磷(LO-P)和高稳性有机磷(HRO-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表层(0~20 cm)显著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和40~60 cm);3年生、8年生和26年生林分,A-P含量与TOP呈显著正相关;3年生、8年生和26年生林分,A-P含量与MB-P含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TOP和MB-P是本研究区A-P的重要来源。 曹娟 闫文德 项文化 谌小勇 梁小翠 邓飘云关键词:杉木林 土壤 有效磷 湖南会同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6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土壤层次分布规律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地内3块不同林龄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每块样地内采用"品"字形布点,按0~20,20~40和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之间的计量比。【结果】7,17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14~19.52 g·kg-1,全氮含量为1.43~1.89 g·kg-1,全磷含量为0.32~0.40g·kg-1;3个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0~60 cm)增加而逐渐降低,全磷含量在土壤垂直结构上的差异不明显;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土壤C∶N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分别为11.73,8.70和8.52,对照样地炼山造林前土壤C∶N为9.52,7年生幼龄林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C∶P分别为57.42,36.27和40.54,对照样地为55.70,低于我国平均值61,7年生幼龄林、对照样地显著高于17年生中龄林和25年生近熟林(P〈0.05);土壤N∶P分别为4.87,4.18,4.76,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我国土壤平均值5.2,而炼山造林前为5.85,显著高于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N∶P(P〈0.05);3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分别为56∶5∶1,36∶4∶1和41∶5∶1,炼山造林前为55∶6∶1,均低于我国平均值(60∶5∶1)。【结论】通过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研究发现,随着炼山后造林时间的推移,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逐渐得到恢复。本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的氮含量相对较高,而磷含量较为缺乏,为了达到土壤中磷的相对� 曹娟 闫文德 项文化 谌小勇 雷丕锋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土壤 碳 氮 磷 林分年龄 4种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4种常见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组分及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与治理提供研究数据。【方法】选取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4种常用绿化树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根系分泌物进行GC-MS分析,同时对根系分泌物中的总碳(TC)和总氮(TN)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植物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的成分数量依次为紫玉兰(35种)、桂花(16种)、栾树(15种)、樟树(7种),4种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成分主要包括烷烃、苯酚、烯烃、醛、酯、酮、醚、呋喃、胺肟、吡啶、咔唑、喹啉、有机酸、氨基酸等(按类型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为酚醛和烷烃类,其中栾树、紫玉兰、樟树、桂花根系分泌物中酚醛类相对含量分别为20.22%,13.61%,41.94%和42.07%,烷烃类相对含量分别为56.65%,7.77%,37.29%和33.13%。有5种化合物(二十烷、二十三烷、2,2′-亚甲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3-羧胺吡啶-N-(2-三氟甲苯基)胺肟、8-羟基-2-甲醛喹啉)在4种绿化树种的根系分泌物中均可检测到;有2种化合物(二十一烷、二十四烷)在栾树、紫玉兰、桂花根系分泌物中均可检测到;顺-14-二十九烯烃在栾树、樟树、桂花根系分泌物中均可检测到。4种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中TC质量浓度依次为:栾树(28.78mg/L)>紫玉兰(24.15mg/L)>桂花(8.58 mg/L)>樟树(7.98 mg/L);TN质量浓度依次为:栾树(6.65 mg/L)>樟树(5.55mg/L)>紫玉兰(0.98mg/L)>桂花(0.76mg/L)。【结论】不同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中化合物种类及类型存在差异。 王姣龙 谌小勇 闫文德 郝博 张力 任晓军 刘之洲关键词:栾树 紫玉兰 桂花 根系分泌物 化学成分 湖南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库储量动态 被引量:35 2015年 基于2000—2014年文献和著作资料中的湖南省森林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数据,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15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结合1983年至2009年湖南省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研究了湖南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算术平均含量在9.53—22.86g/kg之间,灌木林最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异主要发生在0—40 cm土层,0—80 cm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在95.44—181.30 t C/hm2之间,平均为137.15 t C/hm2,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中,随土壤深度增加,各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下降,受森林类型的影响减弱。从1983—1987年到2009年,湖南省乔木林土壤层(0—80 cm)有机碳库储量净增加了414.86×106t C,面积加权平均有机碳密度提高了10.98 t C/hm2,不同乔木林土壤层(0—80 cm)有机碳库储量的差异随着时间进程逐渐增大,主要分布在杉木林、松木林、阔叶林。天然林是湖南省乔木林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正逐步提高,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对湖南省森林土壤层(0—80 cm)有机碳库储量贡献不同,且动态变化趋势也不同。森林土壤层有机碳库储量的变化与各森林类型面积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各森林类型面积的增减,与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人类活动深刻影响森林土壤的碳汇功能。 李斌 方晰 李岩 项文化 田大伦 谌小勇 闫文德 邓东华关键词:森林土壤 有机碳密度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三种主要土地类型变化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17年 人类活动使得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本研究通过从2000—2013年对中国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4年来,中国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NDVI平均值均有增强的趋势。(2)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除耕地中的水田,林地中的有林地和草地中的高覆盖草地增长速率不显著外,其他土地类型增长速率均显著。(3)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改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耕地中改善面积占总耕地的64.21%,退化的区域占18.50%;林地改善的区域占总林地的54.21%,退化的区域占20.13%;草地改善的区域占55.53%,退化的区域占18.23%。三种土地类型均有所改善且改善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甘肃以南,陕西以北和东北部分地区。 王震 闫文德 刘曙光 高超 谌小勇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 NDVI 植被覆盖 油茶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1996年 本文对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油茶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产油水平从高到低编号为Ⅲ、Ⅱ、Ⅰ的样地,其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75.71、41.55、30.49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分别是5.49、3.12,1.17t/hm^2。各样地油茶林分各组分生物量所占比例的排序为干>根>枝>叶>果>花。各组分枝叶比、果叶比、非光合与光合部分比值均以Ⅲ号样地最大。 谌小勇 彭元英 郭照光 周志华 陶胜关键词:油茶 生物量 生产力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涵养水源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1995年 以湖南省会同县一块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对其林地土壤水分的物理特征、枯枝落叶层的持水特征、土壤水分的下渗特征、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及降雨动能特征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涵养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谌小勇 彭元英 张昌建 刘波 刘俊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水源涵养 土壤透水性 降雨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驱动机制研究 闫文德 王光军 朱凡 项文化 田大伦 方晰 邓湘雯 赵仲辉 梁小翠 高超 李树战 宁晨 黄志宏 谌小勇 成果重要性概述:杉木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该研究以杉木人工林为对象,系统测定了生态系统碳通量,并研究了其驱动机制,为准确估算中国南方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国内外同类技...关键词:关键词:杉木人工林 生态系统 碳通量 杉木人工林蒸散规律的研究及乱流扩散法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17 1992年 本文根据乱流扩散法原理,利用实验集水区连续6年实测数据,对杉木人工林蒸散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年平均蒸散量875.45mm,占年降雨量的82.2%。其中,林冠蒸散量781.77mm,林地93.68mm,分别为总蒸散量的89.3%和10.7%。与水量平衡法的结果比较,为水量平衡法的101.2%。在研究蒸散规律的同时,对乱流扩散法的应用及参数的估算也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康文星 田大伦 文仕知 谌小勇 盛利元关键词:蒸发散 动力参数 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