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静

作品数:20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卒中
  • 5篇缺血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5篇磁共振
  • 4篇血管
  • 4篇急性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血性
  • 3篇相关危险因素
  • 3篇脑结构
  • 3篇脑卒中
  • 3篇进展性卒中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核磁
  • 3篇核磁共振
  • 3篇痴呆
  • 2篇预后
  • 2篇缺血半暗带

机构

  • 19篇徐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9篇许静
  • 17篇荣良群
  • 14篇魏秀娥
  • 8篇张翠翠
  • 5篇龚爱平
  • 5篇张清秀
  • 5篇付家亮
  • 4篇朱本亮
  • 4篇杨森
  • 3篇张涛
  • 3篇吕尤
  • 3篇王兰琴
  • 2篇王虎
  • 2篇刘海艳
  • 2篇高丽
  • 2篇张俊
  • 1篇肖利杰
  • 1篇胡玉婷
  • 1篇杨华
  • 1篇陶中海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6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卒中登记的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运用卒中注册软件,前瞻性连续登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登记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进展性脑...
许静魏秀娥荣良群龚爱平
徐州地区进展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缺血性脑中风是目前人类第二大致死病因及首位致残原因.进展性卒中为临床难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但针对其的研究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些小样本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脑血管...
荣良群张清秀魏秀娥付家亮许静
徐州地区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脑卒中注册数据库,前瞻性连续登记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546例,其中进展性脑卒中80例,对照组为完全性脑卒中组,进行1∶1匹配研究,对可能引起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完全性脑卒中组相比,进展性脑卒中组既往有饮酒史、糖尿病史及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更高,病程中体温升高及空腹高血糖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0.028,95%CI 0.001~0.982)、发热(OR=0.019,95%CI 0.000~0.931)对于脑卒中进展的贡献较大。结论徐州地区既往有高血压、饮酒史、糖尿病、血管狭窄及病程中发热的患者容易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
张清秀付家亮王兰琴许静吕尤魏秀娥荣良群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卒中预后的影响
<正>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对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相关危险因...
许静荣良群魏秀娥张翠翠
文献传递
脑梗死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时间演变规律及其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演变规律及其在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确诊的超急性期(〈6 h)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并分别于脑梗死的急性期(6~72 h)、亚急性期(4~14天)和慢性期(15~30天)进行3次磁共振随访,观察脑梗死后不同时间DWI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①脑梗死超急性期:DWI呈高信号改变,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为91.1%;常规磁共振T1WI和T2WI均无阳性病灶发现。②脑梗死急性期:DWI信号仍为高信号,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为100%;T1WI、T2WI病灶阳性率为82.2%、86.7%。③脑梗死亚急性期:DWI仍呈高信号,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为97.8%;T1WI和T2WI病灶阳性率均为100%。④脑梗死慢性期:DWI信号大多呈等信号和低信号改变,高信号病灶阳性率仅为22.22%;T1WI和T2WI病灶阳性率均为100%。结论脑梗死病灶信号在DWI呈现一定的时间演变规律;DWI对于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亚急性期两者相似,慢性期DWI不如常规磁共振;DWI结合常规磁共振可以用于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荣良群魏秀娥张涛朱本亮杨森龚爱平高丽许静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1例以头痛为首发表现的脑栓塞治疗经验总结
张翠翠许静荣良群魏秀娥
核磁共振脑结构测量在鉴别和评价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
目的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一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痴呆,该疾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基于核磁共振脑结构测量是一种简便且...
祁悦曹幸毅张翠翠许静荣良群
'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魏秀娥朱本亮陶中海杨森龚爱平王虎刘海艳肖利杰张俊吕尤许静胡玉婷杨华王兰琴付家亮荣良群
基于卒中登记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缺血性卒中OCSP临床分型及M-TOAST病因分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卒中注册软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登记方法,登记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亚型分布,并以卒中登记中9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梗死505例,TIA61例。部分前循环是最多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共243例(48.12%)。脑梗死病因学分型M-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最多,共248例(49.11%)。高血压、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OR=3.854,2.922)。结论本研究中缺血性卒中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最多见,其病因学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最多。相对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
许静荣良群魏秀娥朱本亮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核磁共振脑结构测量在鉴别和评价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
<正>目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一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痴呆,该疾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基于核磁共振脑结构测量是一种简...
祁悦曹幸毅张翠翠许静荣良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