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翠玲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全面理解“八荣八耻”的内涵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践行者
- 2006年
- “八荣八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它为我们提供了知荣明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根本准则,是在汲取传统精华基础上的创新。知荣明耻,重在实践,教师要率先垂范,在大学生中进行知耻教育,要宣传中华优秀的传统荣辱观和一些优秀的修身养性的思想。
- 许翠玲
-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传统荣辱观知耻教育
- 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特征及困境归因被引量:1
- 2015年
- 当代青少年作为最具有活力的一个群体,对于榜样以及榜样的学习有了新的看法,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陷入了困境。要化解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困境,应从榜样的现实化、多元化、偶像化角度窥探其特征,并进行归因分析。
- 许翠玲
- 关键词:青少年榜样教育
-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 2014年
- 中国古代儒家"敬德保民"的政治价值观、在人格和事业方面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近代追求自由、独立的国家价值观,崇尚博爱、平等的个人价值观,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重要基础和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深入把握其内涵是践行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关键在于行。
- 许翠玲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 2014年
-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教学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体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是:理论教学要重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重视实践环节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重视用人文情怀关爱学生,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
- 许翠玲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美探析
- 2011年
-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的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其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性美;发展的第一要义,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实践美;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蕴涵了社会发展的和谐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则包含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创新美。
- 许翠玲崔枫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性美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
- 2014年
- 应用型人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能学习、会学习。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大学生学习指导运行体系的构建旨在解决指导方式、方法及评价机制问题。学习指导保障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多种途径为大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服务与制度保障。
- 王明东许翠玲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大学生
- 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13年
- 反腐倡廉建设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地位。其内涵应包括反腐倡廉思想、廉政文化、反腐倡廉制度三大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反腐倡廉建设应该以教育为基础、法制为保证、监督为关键。
- 许翠玲
- 关键词:反腐倡廉廉政文化建设
-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首先来自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反思。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还来自思想的解...
- 许翠玲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文献传递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及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启示被引量:2
- 2009年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在蔡元培的具体办学实施中体现在用人不拘一格、提倡学术民主、教授治校等多方面。这一思想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启示是: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形成民主管理的机制,处理好行政与学术的关系,承认和包容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 王明东许翠玲
- 关键词:兼容并包
-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 2015年
-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对大学生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源泉,打造优秀校园网络文化重要载体,拓展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使高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
- 许翠玲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