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友庆
- 作品数:98 被引量:61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组织CEA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189例结直肠癌组织CEA的表达情况(强度及方式),分析组织CEA与结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重点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材料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189例结直肠癌组织CEA的表达强度和方式...
- 陈功万德森林奕中詹友庆潘志忠周志伟陈映波侯景辉林素暇吴秋良
- 文献传递
- 介入性新辅助化疗在软组织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对发生于肢体的软组织肉瘤晚期病例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我们对11例已累犯血管、神经干的患者进行了以介入性新辅助化疗为主的保存肢治疗的尝试。即:采用术前介入性新辅助化疗+热疗-手术切除-术后内照射(辅加外照...
- 李威詹友庆
- 关键词:肉瘤
- 文献传递
- 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转移、复发的关系被引量:7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可部分地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情况,是近年肿瘤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MVD与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尚存在分歧,本研究探讨直肠癌肿瘤组织MVD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1996~1997年本科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97例的资料,并对其石蜡包埋的手术标本癌组织及75例癌旁非癌组织,以小鼠抗人CD31抗体经免疫组化LSAB法显示肿瘤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的微血管,镜下测定MVD,并用统计软件包SPSS9.0分析MVD与直肠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MVD测定结果分别为45.26±19.52和11.82±3.48每高倍视野(×400)(P<0.001),肿瘤组织MVD高于癌旁非癌组织MVD;术后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无复发组的MVD分别为62.72±21.75和41.23±16.6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直肠癌肿瘤组织MVD高者术后易发生转移、复发,肿瘤组织MVD可作为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之一。
- 陈映波万德森詹友庆周志伟李威陈功
- 关键词:MVD直肠癌复发癌组织癌肿瘤
- 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目的对17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分析,旨在发现影响大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因素,探索提高其疗效的措施。方法本文收集自1986年7月至1989年11月在我院施行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172例,其中结肠癌66例,...
- 潘志忠万德森詹友庆周志伟陈映波石明陈功张昌卿冯海涛邵建永
- 关键词:SURGERYP53PROGNOSISMODEL
- 文献传递
- 874例女性胃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模式和疗效。方法回顾874例女性胃癌与同期1737例男性胃癌的特点。结果女性胃癌发病率占同期胃癌的33.47%。与同期男性胃癌相比,其发病年龄较早;病理类型中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等分化较差的类型占总数的5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病例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5%、31.83%、29.74%,根治性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男性胃癌病例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04%、38.19%、31.39%,男性及女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224>0.05)。结论女性胃癌发病年龄较轻,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脏器侵犯,但与男性胃癌在总体生存上无显著性差异。
- 李元方陈映波孙晓卫詹友庆李威关远祥徐大志
- 关键词:女性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重建方式与胰瘘发生率的关系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不同重建方式后胰瘘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5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 2 2例 ,胰胃吻合 13例 ,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法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 3 5例术后共发生胰瘘 3例 ,其中胰肠套入式吻合 2例 ,胰胃吻合 1例。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的重建采用胰胃吻合有操作的简便性 ,但不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
- 陈映波关远祥詹友庆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胰瘘发生率
- 58例多原发性胃癌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多原发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多原发性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2004年58例多原发性胃癌的临床资料。将性别、年龄、家族史、手术切除率、病理类型、周围脏器侵犯、术后病理分期(pTNM)等临床病理参数与同期单发性胃癌对比;以1984年为界,比较多原发性胃癌在同期胃癌中的构成比;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多原发性胃癌和同期单发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1984年为界,前后20年多原发性胃癌占同期胃癌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3.66%:1.73%,P<0.05);根治性切除、姑息切除、短路术、单纯探查或活检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0、303、108、101天;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94天,单纯手术者218天;Ⅰ、Ⅱ、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4、698、264、139天,上述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结果:手术方式、pTNM分期、综合治疗是影响多原发性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多原发性胃癌和胃单发癌的临床特点无显著性差异。努力提高多原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及手术的切除率或根治性切除率,并辅以必要的辅助治疗,将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 孙晓卫詹友庆李威陈映波关远祥李元方徐大志
- 关键词:多原发癌胃癌预后
-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D2S123和D3S1298两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银染法,对36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费歇尔精确检验。结果两个位点共检出MSI阳性11例,发生率为30.6%(11/36);与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P=0.048)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4)。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是正常细胞癌变的可能途径之一;中-高分化腺癌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的发生率高。
- 孙晓卫詹友庆李威徐立李锦添陈小君张如华徐大志
- 关键词:DNA基因组不稳定性
- 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国内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检测中国人胃癌组织中mTOR的活化形式p-mTOR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1例胃癌组织中p-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其相关性。【结果】所检测的181例胃癌标本中p-mTOR蛋白表达阳性93例,阳性表达率为51.4%,p-mTOR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T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p-mTO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进展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转移的新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徐大志夏良平林桐榆蔡木炎范新娟詹友庆周志伟李威
- 关键词:胃癌P-MTOR免疫组化
- 体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预后的有关因素及再治疗的探讨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为了探讨影响体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预后的有关因素及再治疗问题。方法:收集我院1975~1985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复发性体表软组织肉瘤患者共141例,加予整理、分析,其中包括10个病理类型,治疗上采用单纯手术或手术加放疗和/或化疗为主。结果: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45%(81/141)和51.77%(73/141)。结论:绝大多数复发性体表软组织肉瘤,综合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表明复发性肿瘤的预后还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病期早晚及治疗方式有关。
- 李威詹友庆李国辉
- 关键词:复发性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