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继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最佳解释推理是一种独立的推理模式吗?——试论最佳解释推理、贝叶斯推理和决策推理之关系被引量:5
- 2015年
- 最佳解释推理(IBE)在其表述上存在很大的歧义性,这使它与归纳推理特别是贝叶斯推理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立性问题成为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将IBE作了狭义、中义和广义的区分,并引入决策推理加以比较,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狭义的IBE相当于贝叶斯认证的似然推理;中义的IBE相当于贝叶斯条件化推理及其初始概率的确定;广义的IBE相当于决策推理,其接受规则(可爱性原则)相当于最大期望效用原则。总之,IBE一旦被给予严格的表述,要么相当于贝叶斯推理,要么相当于决策推理,因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 袁继红陈晓平
- 关键词:贝叶斯推理
- 对理想类型的一种实在论解读
- 2015年
- 以当代科学实在论为背景,结合双重诠释学思想重新解读韦伯的理想类型,得出结论:工具主义认为理想类型无指称并无充分理由,成功的理想类型被吸收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它不是表征社会世界,而是本身在生成和构造社会世界。
- 袁继红
- 关键词:工具主义科学实在论
- 论贝叶斯条件化和杰弗里条件化之关系--评休伯对贝叶斯主义的批评
- 2022年
- 在概率演算公理系统之内把概率解释为主观置信度的意义上,杰弗里条件化常被纳入贝叶斯理论的范围,但是它与贝叶斯条件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即贝叶斯条件化只考虑确凿证据对假说的认证度的影响,而不考虑不确定证据对认证度的影响。贝叶斯条件化是杰弗里条件化在Pr´(e)=1时的特例,似乎不如杰弗里条件化来得普遍。但是,贝叶斯条件化的这种“狭隘”对于科学检验来说不但不是缺点,反而是科学之严格性和可靠性的体现。然而,休伯却忽视了贝叶斯条件化和杰弗里条件化之间的这一区别,把从杰弗里条件化推出的违反科学直觉的结论强加到整个贝叶斯理论之上,这种做法是有失公允的。
- 袁继红袁继红
- 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的二维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对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之争的分析不是一维的而是二维的,该二维分析指出:1、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之争的考察,必须以解释与理解的区分为基础;2、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的讨论核心是制度,尤其集中与两个问题:识别制度的问题和制度的有效性问题;3、要超越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就必须考虑集体意向和自我认同等问题。
- 袁继红
- 关键词:方法论个体主义
- 社会科学解释的第三条进路
- 2009年
- 社会科学解释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核心问题,戴维森采取语义分析进路开辟了当代社会科学解释研究的新思路。他一方面承认意向与行动之间是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又否认存在社会科学规律,认为社会科学解释不是律则性的,而是规范的。其否定性论证基于严格规律观,而严格规律观与戴维森的因果观并非一一对应。故而通过适当修正规律观后,戴维森的语义分析进路可以成为融合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社会科学解释观的一条新进路。
- 袁继红
- 论制度的解释地位
- 2010年
- 探讨制度的解释地位是当代分析社会科学方法论中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之争的一个重要视角。随着科学哲学内外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全面批判,制度的解释地位日渐成为社会科学解释的核心话题。大众心理学模型、遵循规则观和关联模型是当代三个主要的讨论制度的解释地位的理论模型,其中关联模型是最具包容性的模型,但该模型的深层相关关系以及语义限制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 袁继红
- 计算社会科学的生成解释问题被引量:5
- 2020年
- 计算社会科学的基于能动者建模方法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解释路径——生成解释,在方法上,它为自下而上地解释异质能动者的分布式局部互动如何生成宏观规则提供了可能路径;在方法论上,生成解释不是演绎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把生成充分性作为解释的必要条件,是机制解释观的有益补充,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实验+推演”的实践解释观。
- 袁继红
- 社会选择悖论与集体理性——从阿罗不可能定理谈起被引量:11
- 2015年
- 阿罗不可能定理使集体理性是否存在成为问题,聚合理论通过论证集体能动者的实在性而使集体理性成为可能。传递性和决定性集这两个概念的不协调性是阿罗论证中的严重缺陷,并且阿罗的不可能定理只是对于外在集体成立,但对于内在集体是不成立的,内在集体与外在集体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合作意向,而合作意向是集体性意向的本质。
- 袁继红
- 关键词:阿罗不可能定理
-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对理想类型方法的批判和改进被引量:3
- 2015年
- 社会科学解释的核心问题是意义理解和因果解释之间的关系。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试图融合二者关系,其关于意义、价值中立原则和意向性因果关系的观点均受到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批评。针对因果机制探索何以可能,批判实在论提出了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改进。它提出分层的本体论,将因果机制放到了本体论层面,而因果关系则是"人为封闭系统"中的一种认知上的关系,由此澄清了因果机制和因果关系,同时,它提出的RRRE模式和MIT的方法论核心虽然都是回溯,但RRRE模式更契合最佳解释推理对回溯的推进,亦即通过可爱性原则和可能性的关系来反映理解和解释的互动关系。
- 袁继红
- 关键词:批判实在论
- 从贝叶斯方法看溯因推理被引量:3
- 2014年
- 皮尔斯指出溯因或溯因推理(abduction)是不同于归纳和演绎的第三种推理,然而皮尔斯对溯因概念的定义是模糊的,于是便出现溯因悖论:溯因既属于归纳又不属于归纳。本文基于贝叶斯方法对归纳的理解和处理,考察了当代两种典型的消解溯因悖论的路径,即辛提卡区分定义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的措施,以及利普顿的IBE理论。指出这两种路径均是行不通的,而贝叶斯方法却可以容纳溯因性归纳和溯因,从而消解溯因悖论。
- 袁继红陈晓平
- 关键词:贝叶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