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波涛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前药
  • 3篇吡硫醇
  • 3篇聚乙二醇
  • 3篇二醇
  • 1篇药物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前体
  • 1篇前体药
  • 1篇前体药物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米粒
  • 1篇纳米粒
  • 1篇缓释
  • 1篇合成工艺
  • 1篇分光光度法
  • 1篇靶向
  • 1篇刺激性

机构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5篇蔡波涛
  • 4篇王红
  • 3篇薛大权
  • 2篇张围宇
  • 1篇洪怡
  • 1篇胡春玲
  • 1篇吴红菱
  • 1篇马俊
  • 1篇万芬
  • 1篇袁开

传媒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南药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的刺激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对吡硫醇刺激性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受试动物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供试组,分别进行小鼠抓挠试验,大鼠舔足试验及大鼠尾静脉刺激性试验,观察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的刺激性作用。结果:供试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减少小鼠抓挠次数、大鼠舔足次数和大鼠尾静脉刺激性(P<0.05)。结论: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能显著降低吡硫醇的刺激性。
薛大权袁开蔡波涛洪怡王红
关键词: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
靶向长效纳米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
2009年
靶向长效纳米载药系统可将药物靶向到特定器官或组织,并逐步释放,达到最佳疗效,并使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靶向长效纳米粒的研究与面市非常重要。通过文献就靶向长效纳米粒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蔡波涛薛大权
关键词:纳米粒靶向缓释
甲氧基聚乙二醇吡硫醇制备条件的优化研究
2011年
目的优化甲氧基聚乙二醇吡硫醇的制备条件。方法采用N-羟基丁二酰亚胺活性酯法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吡硫醇,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吡硫醇中吡硫醇的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甲氧基聚乙二醇吡硫醇较优工艺条件为:单甲氧基聚乙二醇4000琥珀酸单酯(mPEG4K-S)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物质的量比为1∶1.5,在5℃反应2.5 h后再在5℃下加入吡硫醇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反应20 h。结论该合成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产物中吡硫醇的载药量高。
万芬王红吴红菱蔡波涛马俊
关键词:合成工艺正交试验
吡硫醇聚乙二醇前体药物含量测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摸索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中吡硫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吡硫醇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测定波长为314nm。结果吡硫醇浓度在2.88-23.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9.49%,RSD为1.15%(n=9)。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中吡硫醇含量的方法简便可行。
蔡波涛王红薛大权张围宇
关键词:吡硫醇前药紫外分光光度法
吡硫醇聚乙二醇前药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合成吡硫醇聚乙二醇前体药物,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体外释放及刺激性试验研究。方法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4000为原料,与丁二酸酐反应后再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缩合得到活泼酯,最后与吡硫醇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用薄层色谱、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4000成功地连接到了吡硫醇上;初步的体外降解及刺激性试验表明该前药具有一定缓释作用,且能显著减小对注射部位及血管的刺激作用。
张围宇王红蔡波涛胡春玲
关键词:吡硫醇前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