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5篇肠癌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切除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生存率
  • 3篇手术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化疗
  • 2篇腔镜手术
  • 2篇切除术
  • 2篇全胃
  • 2篇全胃切除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微小RNA
  • 2篇胃癌根治

机构

  • 1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9篇董新华
  • 8篇杨振
  • 6篇张谢夫
  • 3篇刘光辉
  • 2篇刘涛
  • 2篇王俊霞
  • 2篇李娅
  • 2篇徐峰
  • 2篇赵可
  • 2篇陈长宽
  • 1篇庞丽娜
  • 1篇孙艳
  • 1篇陈香宇
  • 1篇何炜
  • 1篇朱阿丽
  • 1篇于爱萍
  • 1篇李珂
  • 1篇杨柳
  • 1篇龚帅
  • 1篇张弓

传媒

  • 5篇河南外科学杂...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疗效
2015年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式及临床功效。方法将42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空肠造瘘置管组(观察组)和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不同置管方式对机体的创伤程度,检测导管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肠内喂养最早始于术后24 h,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早于对照组(P〈0.05),且未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脱管及肠道黏膜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蠕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光辉刘媛华董新华杨振
关键词:全胃切除肠内营养鼻空肠管
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洛铂腹腔热灌注对Ⅲ、Ⅳ期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洛铂腹腔热灌注对Ⅲ、Ⅳ期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评估。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01—2017-10间诊治的50例Ⅲ、Ⅳ期胃癌患者。将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后洛铂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24例),将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CD_4/CD_8、CD_4、CD_8和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的CD_4、CD_8和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_4/CD_8和B细胞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洛铂腹腔热灌注治疗Ⅲ、Ⅳ期胃癌,相比单纯腹腔镜手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纪飞虹董新华常伟龙蒲鸣龙杨振
关键词:洛铂腹腔热灌注化疗
瑞戈非尼三线治疗结肠癌肝转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为了探索晚期结直肠癌后线治疗方案,探索瑞戈非尼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三线抗血管生成药物瑞戈非尼单药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现,基因状态野生型、体力状态良好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后线选择瑞戈非尼并联合局部治疗可更大程度上取得生存获益,这说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后线治疗中是一种可尝试的策略,但需进一步研究如何筛选敏感患者,并需密切监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庞丽娜龚帅王正洋吴刚王鑫董新华张弓王利叶何炜
关键词:晚期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微小RNA-454-3p通过靶向BUB1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54-3p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学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发性结直肠癌的患者19例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样本中miR-454-3p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结直肠癌细胞系CW-2、SW620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54-3p对下游靶基因BUB1蛋白的调控作用。组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邻近正常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miR-454-3p表达上调(P<0.01),通过CCK-8测定miR-454-3p-inhibitor细胞的增殖,发现其显著低于miR-454-3p-NC组细胞(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与对照细胞比较,转染miR-454-3p-inhibitor的CW-2、SW620细胞迁移更慢,侵袭性更小。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显示,miR-454-3p模拟和BUB1-wt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相对低于BUB1-wt和NC共转染组,而BUB1-mut组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P<0.01)。此外,RIP分析表明,与RIPIgG比较,转染miR-454-3p模拟物导致RIP-BUB1中BUB1的显著上调(P<0.01)。qRT-PCR实验表明结直肠组织中BUB1和miR-454-3p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iR-454-3p可通过靶向抑制BUB1基因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杨振蒲鸣龙董新华杨鸿炜朱阿丽
关键词:微小RNA结直肠癌增殖
黑斑息肉综合征13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由Peutz在1921年首次描述,是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的种系突变引起的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综合征[1]。该病发病率低且大多数为儿童及青少年,具有胃肠道息肉和黏膜皮肤色素沉着的特征。
赵可董新华陈长宽向瑗瑗张谢夫
关键词: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手术
微小RNA675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胃癌正常组织与癌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675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检测miR-675对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miR-675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下载肿瘤基因图谱(TCGA)胃癌数据库中miRNA数据并分析miR-675在胃癌的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0对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iR-675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miR-675抑制剂(inhibitor)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675抑制剂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多组间差异比较样本,两组独立样本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TCGA数据库中及收集的胃癌患者miR-675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78±0.10比2.66±0.23,t=3.2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675高表达患者其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miR-675低表达患者(675d比1294d,χ^2=7.71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及转染miRNA无关序列(miR-scramble)组比较,miR-675抑制剂组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t=3.8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R-675抑制剂组显著增加SGC-7901细胞的凋亡(18.13±3.39)%。结论miR-675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俊霞杨振董新华尹婕张震
关键词:胃癌预后
酪氨酸蛋白激酶7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 7,PTK7)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10例接受D2/D3胃癌根治术GAC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以及30例正常癌旁胃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TK7在GA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分析PTK7在GAC中的表达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PTK7在GAC中的阳性表达明显比正常组织中高(87.14%vs 22.86%,P<0.05).在GAC中,PTK7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Lauren分型(P=0.011),分化程度(P=0.039),浸润深度(P=0.025)和是否转移(P=0.034)相关,PTK7阴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39.89%vs 62.96%,P<0.05).结论:(1)PTK7在GA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正常的胃黏膜组织;(2)PTK的高表达与GA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3)PTK7可能成为评价GAC患者预后的指标;(4)PTK7可能成为潜在的GAC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叶志强张谢夫刘涛董新华郭鲁伟
关键词:胃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生存率
炎症性肠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分析IBD患者中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01—2019-12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3例IBD患者作为IBD组,根据有无NAFLD分为单纯IBD组(125例)、IBD+NAFLD组(38例)。并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非IBD者作为非IBD对照组,其中20例存在NAFLD的患者为单纯NAFLD组。对全部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BD组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BD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高血压病史、既往是否行肠道手术、IBD复发>1次/a,以及ALT、AST、TC、TG与IBD患者发生NAFLD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BMI、既往是否行肠道手术、TG是IBD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IBD+NAFLD组与单纯NAFLD组患者的年龄、BMI、TC、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在IBD患者中更为常见。高BMI、既往行肠道手术、高TG是IBD患者中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NAFLD的IBD患者比单纯NAFLD者更年轻,代谢相关危险因素更少。
司彤彤李娅董新华程晓寒杨笑瑞朱琳徐峰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外表现
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TME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手术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6-01/2011-12收治的112例TME治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TME手术治疗方案的为A组(n=56),单纯行TME手术者为B组(n=56),比较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R0切除率、保肛率、局部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R0切除率(91.7%vs 75%)和保肛率(64.7%vs 26.3%)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6.0%vs 4.8%)和切口愈合不良(12.5%vs 8.9%)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9%和26.8%,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80.4%vs 71.4%)和5年生存率(57.1%vs 53.6%)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放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手术R0切除率和保肛率而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TME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可以明显降低3年局部复发率,但是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远期生存预后.
董新华张谢夫杨振刘光辉
关键词:术前同步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局部复发率远期生存率
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穿孔224例被引量:5
2015年
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小肠及其系膜的损伤率仅次于肝脾损伤,为急诊胃肠外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其发病率在平时占各种损伤的0 4%~1.8%[1],主要由交通伤、坠落伤、撞击伤、击打伤、跌倒伤等引起.多数腹部闭合性损伤常因伴有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脊柱骨盆损伤等而掩盖腹部症状和体征,增大了临床诊断难度,易发生漏诊.
朱阿丽叶延伟董新华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穿孔肝脾损伤胃肠外科胸部损伤腹部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