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晨东
- 作品数:54 被引量:3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海南岛万泉河口地区近代沉积环境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 葛晨东
- 关键词:环境地质学环境演化沉积环境重金属
- 长江口沉积物碳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来源分析被引量:24
- 2012年
- 根据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上部(CJ16)和口门浅滩(CJ19)柱状样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以及长江口表层样TOC的测定,得出其粒度及碳氮元素特征,利用C/N和δ13C分析有机质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在0.19%~1.17%之间,CJ16柱中有机碳含量比CJ19柱略高;总氮含量均比较少,且变化幅度小;C/N比值在5~17间变化;CJ16柱的δ13C值在24.70‰~22.86‰间变化,CJ19柱为24.88‰~22.37‰,且CJ19柱δ13C值在36 cm以上段较下段明显增大,推测可能与南汇边滩互花米草(C4植物)的引种有关;(2)长江口表层沉积物TOC的含量范围为0.17%~1.16%,平均值为0.52%;(3)粒度特征显示长江口主要以粉砂和粘土为主,砂含量较少,粒度与长江口TN、TOC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4)C/N和δ13C值的特征均显示该区有机质为陆源和海洋混合,利用C/N比值估算出来自陆源的有机碳比例在CJ16柱约为40%,而在CJ19柱中约为60%;根据δ13C值估算出CJ16柱陆源和海源两种有机质来源几乎是各占一半的比例,CJ19柱来自陆源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60%,与用C/N比值法测得的结果较一致。上述结果显示长江口的不同空间位置碳氮元素分布特征不同,沉积记录受到粒度、河口区物源的影响,还受到陆源和海源不同有机质来源输入的影响。
- 吴丹丹葛晨东高抒吕艳美杨旸
- 关键词:C/N长江口粒度
- 生态示范区内生态工业建设模式探讨被引量:24
- 2001年
- 生态工业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一项涉及到地区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举措。从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工业的基本定义出发 ,对生态工业建设层次进行详尽分析 ;并结合代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地区——吴县市、邗江县和邳州市的具体案例 ,通过对其产业构成、主导产业、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对比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 ,实施末端治理并逐步推广清洁生产这种较低层次的生态工业建设模式 ;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生态工业的建设则要采用生态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区这种较高层次的建设模式。为确保生态工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最后从政府、企业。
- 王倩邹欣庆葛晨东李海宁
- 关键词: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
- 苏北辐射沙洲沿岸有孔虫埋葬群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2
- 1998年
- 经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有孔虫定量分析,表明苏北辐射沙洲沿岸潮滩的有孔虫为混合埋葬群,由原地生活分子和外海的异地分子混合而成。其特点是分异度偏高,丰度变化大,壳径偏小,壳体机械破坏较明显,富含壳径细小的浮游有孔虫。这些特点反映出埋葬群在形成过程中辐射沙洲区强大潮流的搬运作用,在搬运、沉积和埋葬过程中有孔虫壳体经受机械分选和破坏作用。埋葬群与生态环境因素和埋葬环境因素均有密切关系。
- 朱晓东施丙文葛晨东朱大奎
- 关键词:辐射沙洲生态因素
-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1个表层样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的测定,得出了粒度及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利用C/N比分析有机质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3~8φ之间,存在由陆向海变细的趋势;2)TOC含量在0.1%~1.2%之间,平均值为0.52%;TN含量介于0.02%~0.08%之间,平均值为0.057%。T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相似,具有自陆向海、由低至高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受到沉积物粒径的影响,但是TOC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可能与人类活动或局地因素有关;粒度校正之后,TOC含量在0.40%~1.67%之间,平均值为0.68%;TN的含量介于0.05%~0.10%之间,平均值为0.07%。TOC含量在近岸地区略高,TN含量是北部地区略高于南部地区,并且TOC和TN都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3)C/N比值在6~16之间,平均值为9.6;利用C/N比值估算得到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在35%~90%之间,平均值为60%。C/N比和陆源有机碳含量在长江口南支外围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较高,表明南支带来了大量的陆源有机质人海,并呈舌状向东北方向凸出;而在长江北支附近其值相对较低,表明北支径流影响相对减弱,潮流作用相对增强。研究表明,长江南支是主要的陆源有机质人海通道,而进入水下三角洲之后陆源有机碳分布受到了河口混合过程的显著影响。
- 吕艳美葛晨东高抒吴丹丹杨旸李亚南
- 关键词:有机质表层沉积物
- 海南岛博鳌港沉积物的沿岸输送被引量:26
- 2002年
- 分析了博鳌港沿岸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沿岸变化 ,并应用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 (GSTA模型 )对沉积物运动趋势进行了分析。 GSTA模型结果表明 ,博鳌港沿岸的泥沙在横向上表现为 :万泉河口以北岸段为由海向岸运动 ,近期处于淤积状态 ;万泉河口以南岸段即玉带滩大致以 NNE走向到 NE走向的转折点为界 ,北部主要是由岸向海运动 ,是侵蚀岸段 ,而南部则主要为由海向岸运动 ,有少量的淤积。博鳌港沿岸泥沙输送在纵向上表现为 :万泉河口以北由南向北运动 ,万泉河口以南 ,北部是由北向南运动 ,南部是由南向北运动。其次还运用了经验公式对GSTA结果进行了验证 ,得到了通过万泉河口南部 (玉带滩 ) 3个断面的沿岸漂沙量 ,其沿岸漂沙方向主要为南北向。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和当地的许多地貌证据基本符合 ,而 GSTA模型在玉带滩北部泥沙纵向输运方向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所表现出的一些差异 。
- 高建华高抒陈鹏葛晨东朱大奎
- 关键词:粒度参数
- 南海九章环礁中牛轭礁和西门礁新生沙洲沉积特征与动态被引量:1
- 2020年
- 南沙群岛的珊瑚礁以环礁形式存在,拥有各具特色的地貌形态。九章环礁中的牛觇礁和西门礁是两座发育有新生沙洲的环礁,代表灰沙岛形成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性地貌演化阶段。这两处新生沙洲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组分为珊瑚碎屑,长轴中值粒径在14~45mm之间,属于砾石级别;样品分选系数在4.5~31之间,分选性很差;球度值为0.52-0.68,球度差。粒度特征值中,中值粒径具有随着到水边线距离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而分选性和球度与距水边线距离关系不大。整体上中值粒径与分选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球度呈负相关关系。历史文献记载和卫星图像表明,牛辄礁和西门礁上的新生沙洲都是近年来才形成的,与风暴过程及冬季风有关。牛辘礁上沙洲向北迁移,同时其长轴向东南方向延伸;西门礁上沙洲整体向东南方向迁移,并形成回弯形沙嘴形态。新生沙洲的出现与珊瑚碎屑物质供给变化或风暴浪作用变化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 许眸莹高抒葛晨东黄梅
- 关键词:粒度
- 海南新村、黎安澙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来源分析
- 通过对海南省陵水镇新村港(33个)和黎安港(1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的测定分析,刻画了双澙湖表层沉积物的粒径与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利用C/N比值计算了不同有机质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
- 张响葛晨东董婷婷
- 太平洋铁锰结壳中Sr含量变化:一个可能反映古气候变化的指标被引量:2
- 2002年
- 铁锰结壳样品中Sr含量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深部海水δ18O曲线具有相似变化趋势.尤其是1Ma以来,两者皆以约100 ka的周期变化,与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周期相符合.表明至少晚第四纪以来,铁锰结壳中Sr含量随时间演化曲线可以示踪古气候变化.影响铁锰结壳中Sr含量变化的几种因素:由间冰期向冰期转化,海平面下降引起近海区域的碳酸盐溶解、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洋中Sr的含量升高、海洋表层生物生产率增加淡表层海水中Sr随生物尸体向深部海水迁移、海洋中碳酸盐补偿深度变深导致深海碳酸盐沉积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高,间冰期沉积的铁锰结壳Sr含量相对较低.
- 张志远凌洪飞蒋少涌周怀阳陈小明林承毅葛晨东
- 关键词:铁锰结壳古气候锶
- 南海白云凹陷东侧巨型麻坑中自生碳酸盐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探测发现南海白云凹陷东侧存在一个宽1 500m、深达75m的巨型麻坑,在麻坑内采集了大量的碳酸盐岩结核。大部分结核中存在新鲜孔洞和流体通道。本文从中选取了5块结核,进行XRD衍射、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5个结核中碳酸盐矿物主要是含铁白云石,其中一个还有少量方解石,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结核的显微结构以纤维状为主,存在裂隙和孔洞。δ^(13)C值为-24.7‰^-10.9‰V-PDB,显示孔隙流体主要以热成因甲烷为主。δ^(18)O值为5.6‰~6.9‰V-PDB,高值主要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有关。巨型麻坑海底之下最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埋藏。含铁白云石结核在麻坑表层沉积物之下形成,随后出露海底。碳酸盐岩结核指示巨型麻坑内曾发生的甲烷渗漏活动可能与深部油气泄露有关,浅地层剖面中疑似气体羽和结核表面管状蠕虫活体都显示巨型麻坑仍在发生甲烷渗漏。
- 刘兴健唐得昊阎贫葛晨东王彦林
-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甲烷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