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勇
-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资助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野猪冬季栖息地利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2009年11月—2010年1月,根据野猪的生物学特征和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在研究地区布设47条样线,对保护区的野猪冬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野猪对海拔、坡位、坡向、坡度、植被类型、郁闭度、树高度、树胸径、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离水源距离和离人为干扰距离等12种生态因子的选择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野猪冬季多活动在海拔≤1000m,坡下位的阳坡平坦地带,食物丰富度高,隐蔽度强,郁闭度中等,且离水源≤500m,离人为干扰>2000m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内;主成分分析表明,栖息地变量前4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7.5%,较好地反应了野猪的栖息地特征;影响野猪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海拔、坡度、离人为干扰距离,次要因子是离水源距离、隐蔽度、树胸径。
- 朱洪强葛志勇常素慧刘庚吴景才石晓军徐吉凤毛之夏
- 关键词:野猪栖息地选择
-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冬季栖息地选择
- 2009年到2011年期间的两个冬季,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有蹄类动物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2009年11月到2010年2月的第一个冬季,共计设置了47条样线,样线总长度179.2km。调查了81个野...
- 葛志勇
- 关键词:有蹄类动物栖息地选择
- 文献传递
-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被引量:10
- 2013年
-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72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评价了15类生态因子对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在卧息时喜欢选择平均海拔在591 m,位于阳坡中坡位上雪被较浅、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郁闭度和隐蔽水平都较高的针阔混交林生境,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的针叶树下卧息,避开选择阴坡、针叶林和裸岩。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针叶树、雪深、裸岩和海拔是影响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林型、坡向和隐蔽水平是次要因子。由这7个变量组成的回归模型为:Z=32.628+11.675×坡向(1)+9.741×坡向(2)-5.486×林型(1)-7.933×林型(2)-7.496×裸岩(1)-9.906×针叶树(1)-0.043×海拔+0.170×隐蔽水平+0.220×食物丰富度-0.429×雪深。模型选择利用概率为P(z)=ez/1+ez,整体正确预测率为96.1%。
- 朱洪强葛志勇刘庚姜春艳张冬冬张香东常素慧毛之夏
- 关键词:栖息地选择
-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原麝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对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原麝冬季栖息地的选择策略进行研究,为原麝栖息地保护及其种群恢复提供依据。【方法】2011-11-2012-01,采用机械布点随机设置样线法,调查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63个原麝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首先运用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坡向、坡位、植被类型、石砬子等4个名词型变量;然后运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mov检验方法及非参数检验中的2个独立样本Mann-Whitey U检验,分析海拔、坡度、隐蔽级、郁闭度、灌丛盖度、食物丰富度、距人为干扰距离、雪深、倒木等9个数量型变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13个因子在原麝冬季栖息地选择中的影响。【结果】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表明,原麝冬季喜欢栖息在有石砬子的阳坡中坡位的针阔混交林中活动;9个数量型变量的原始数据不遵从正态分布(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除距人为干扰距离外的其他8个数量型因子在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合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认为,原麝冬季喜欢在相对海拔、隐蔽级、郁闭度都较高,灌丛盖度较高、坡度陡、雪浅且有倒木、食物丰富的栖息地活动;对这13类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原麝冬季喜欢在相对海拔、隐蔽级、郁闭度都较高,食物丰富、灌丛盖度较高、坡度陡、雪浅且有倒木和石砬子的阳坡中上坡位的针阔混交林中栖息。
- 张冬冬朱洪强葛志勇常素慧李成张晓东
- 关键词:原麝栖息地
- 乌苏里蝮蛇无冬眠和冬眠饲养的生长发育规律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解乌苏里蝮蛇在无冬眠和冬眠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乌苏里蝮蛇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冬眠组环境温度3~7℃,相对湿度30%~50%,无冬眠组人工控制环境温度21.5~24.5℃,相对湿度45%~70%,并提供正常的食物和水源,同时测量每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体重、体长比较差异显著(P〈0.05)。
- 刘庚常素慧张香东葛志勇张云捷孙蕾郭芸朱洪强
- 关键词:乌苏里蝮蛇冬眠生长发育规律
-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狍冬季栖息地选择被引量:11
- 2012年
- 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狍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47条样线,调查了109个狍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测定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隐蔽级、郁闭度、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树胸径、人为干扰距离、林型、裸岩、雪深、倒木和针叶树15类栖息地因子。Baileys法和Mann-WhiteyU检验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狍喜欢在坡度平缓、平均海拔602m,位于阳坡或半阴半阳坡的中坡位上雪被较浅,食物丰富度、灌丛盖度和隐蔽级都较高的针阔混交林生境中活动,对倒木因子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避开选择阴坡、裸岩和针叶林生境。在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中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6%,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30.8%,主要反映利用样方的林型、海拔和隐蔽级的影响,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26.5%,主要反映利用样方的食物丰富度和灌丛盖度影响。
- 葛志勇朱洪强毛之夏张冬冬姜春艳李成张晓东王海军
- 关键词:栖息地选择
- 吉林省狍的种群数量及动态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2007年7月-2009年2月,在吉林省狍主要分区域东部长白山区,根据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长白山区的地形、地貌、林型等特征,结合走访调查,在狍的适栖面积内随机布设样带196条,每年冬季调研。对样带内狍的活动痕迹、实体进行综合分析,统计样带密度。然后用DPS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狍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狍在长白山区种群数量2007年约为(40200.43±2725.45)只、2008年约为(41084.09±2773.61)只,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分布面积扩大。同时提出对狍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 朱洪强毛之夏左璐雅陈迪葛志勇李成贾宝林秦伟平
- 关键词:种群动态
- 吉林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马鹿冬季栖息地选择被引量:3
- 2012年
- 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马鹿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47条样带,调查了72个马鹿利用样方和109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在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冬季马鹿喜欢选择针阔混交林、食物丰富度和灌丛盖度较高、中等坡度和隐蔽级、远离人为干扰源的生境,避开选择阴坡和针叶林。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揭示坡度、隐蔽级、食物丰富度、坡向、人为干扰距离和林型是影响马鹿栖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灌丛盖度为次要因子。回归模型为:Z=-53.391+0.194×坡度+0.352×隐蔽级+0.5×食物丰富度-0.071×灌丛盖度+1.064×坡向(1)+6.11×坡向(2)+0.004×人为干扰距离+17.305×林型(1)+7.147×林型(2),选择利用概率P(z)=ez/(1+ez),模型正确预测率为94.5%。
- 朱洪强葛志勇毛之夏刘庚常素慧李成张晓东白玉刚
- 关键词:马鹿栖息地选择
- 吉林省长白山区野猪种群资源现状调查被引量:9
- 2011年
- 于2007年至2009年的两个冬季,采用样带法对长白山区的野猪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野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长白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随机布设样带189条。对样带内野猪活动新鲜足迹链进行记录,并对其它痕迹进行综合分析,转化成实体数,计算样带密度,运用DPS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出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野猪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野猪在长白山区种群数量2007年为31514.81±3912.18头、2008年为33725.22±4243.57头,其种群发展呈上升趋势。
- 朱洪强葛志勇刘庚常素慧吴景才石晓军徐吉凤毛之夏
- 关键词:野猪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