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萨仁

作品数:26 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植物
  • 8篇豆科
  • 7篇英文
  • 6篇岩黄芪属
  • 6篇黄华属
  • 6篇黄芪属
  • 3篇植物区
  • 3篇植物区系
  • 3篇区系
  • 3篇分类学
  • 3篇THERMO...
  • 2篇地理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地理学
  • 2篇榆科
  • 2篇数据库
  • 2篇种子植物
  • 2篇种子植物区系
  • 2篇榉属
  • 2篇理学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内蒙古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深圳仙湖植物...

作者

  • 26篇萨仁
  • 5篇赵一之
  • 5篇苏德毕力格
  • 4篇陈家瑞
  • 4篇覃海宁
  • 3篇曹瑞
  • 2篇傅德志
  • 2篇王献溥
  • 2篇朱光华
  • 1篇周禾
  • 1篇雍世鹏
  • 1篇李沛琼
  • 1篇王培
  • 1篇洪德元
  • 1篇莫日根
  • 1篇李永宏

传媒

  • 3篇内蒙古大学学...
  • 3篇植物分类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生...
  • 1篇木本植物研究
  • 1篇中国草地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Hedysarum)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被引量:20
1999年
蒙古高原岩黄氏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在其北部渗入了北极及欧洲-西伯利亚成分(5种),在其西北部渗入了中亚东部山地成分(5种),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2种)和唐古特成分(1种).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及物种生存的高度适应也有蒙古高原自身的特有种(4种)和亚特有种(1种).蒙古高原的岩黄芪植物同华北、东西伯利亚和新疆地区的联系较紧密.
赵一之萨仁
关键词:岩黄芪属生态地理分布植物区系
中国鸡头薯属的分类学研究(英文)
2005年
通过对中国鸡头薯属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种Eriosemahimalensis不能成立,应将其降为Eriosemachinensis的异名。本文还绘制了鸡头薯块根的形态变异图,作为进行分类学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萨仁
关键词:分类学
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数据库简介
<正>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理事会1994年正式通过和发布世界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IUCN Red List Categories)以来,该等级标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和采纳。各式各样的生物红色名录(及红皮...
覃海宁萨仁王献溥
文献传递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Hedysarum)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确认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植物19种、3变种;合并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中的HedysarumfruticosumPall.和H.mongolicumTurcz.、H.fruticosumPall.var.lignosum(Trautv.)Kitag.和H.leaveMaxim;发现了一新变种H.fruticosumPall.var.gobicumY.Z.Zhaoetal,否定了变种H.scopariumFisch.etMey.var.arbuscula(Maxim.)Yakovl.和H.gmeliniiLedeb.var.lineiformeH.C.Fu的存在;订正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中的H.polybotrysHand.-Mazz.为H.vicioidesTurcz,并重新组合其毛果变种为H.vicioidesTurcz.var.alaschanicum(B.Fedtsch.)Y.Z.Zhaoetal;比《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增加了H.dahuricumTurcz.exB.Fedtsch.和H.setigerumTurbz.两个种;更正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中一些种的不确切分布.
萨仁曹瑞赵一之
关键词:岩黄芪属
冷蒿草原土壤可萌发种子库特征及其对放牧的响应(英文)被引量:60
2000年
:(1)采用萌发试验法对内蒙古冷蒿(Artemisiafrigida)草原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在不同放牧压力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2)冷蒿草原可萌发种子库由4种多年生禾草、11种多年生杂草及3种1年生植物所组成。(3)每样中的可萌发种子量变化于45到305之间,平均102/样。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及1年生植物的土壤中种子量分别占总可萌发种子库的46.57%、51.96%和1.57%。多年生禾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是种子库中的优势种。(4)土壤可萌发种子库与地上植被间的相关程度较低。但轻度放牧提高了种子库与植被的相似度。(5)冷蒿草原多数种类的可萌发种子在土壤中的分布为集聚型分布。(6)可萌发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及多数种类的土壤中种子量均随放牧压力的增加而减少;但放牧增加了整个可萌发种子库分布的均匀度。
苏德毕力格李永宏雍世鹏萨仁
关键词:放牧土壤
披针叶黄华的界定(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对标本的比较研究及广泛的野外考察,界定了披针叶黄华,承认了一个种级名称T herm op sislup inoid es(L.)L ink,并组合了9个新异名.
萨仁
《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编研项目简介被引量:4
2014年
泛喜马拉雅地区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包括中国及邻近的其他6个国家,各国的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紧密关联,然而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还很薄弱。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不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使生物多样性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如何协调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和合理开发生物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编研"项目的实施,将对泛喜马拉雅地区进行深入的本底调查,编研出高水平的《泛喜马拉雅植物志》,为我国及邻近其他6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萨仁洪德元
中国岩黄芪属(豆科)植物资料增补被引量:1
2006年
根据对标本的研究及文献资料的整理,证实了西伯利亚岩黄芪在中国的分布;山竹岩黄芪在新疆的分布新记录。另外,还报道了地中海岩黄芪在陕西的栽培记录。
萨仁
关键词:岩黄芪属
昆仑岩黄耆(豆科)在中国的分布(英文)
2007年
报道了豆科Leguminosae昆仑岩黄耆Hedysarum krassnovii B.Fedtsch.在中国的分布。昆仑岩黄耆与近缘种红花岩黄耆H.multijugum Maxim.形态易混淆,但以其小叶3–9×3–7mm;旗瓣倒卵形,顶端凹陷约2mm深;翼瓣狭披针形;龙骨瓣近半圆形或矩圆形;花萼二唇形;荚果具1–2节荚等性状易于区分。另外,此二种的物候期、生境及地理分布亦有区别。
萨仁
黄华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39
2000年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披针叶黄华复合体、高山黄华复合体及黄华属其它种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 ,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及气孔器类型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型和不规则型 ,垂周壁式样为平直或具波纹。黄华属植物除新疆黄华 ,之字枝黄华 ,东亚黄华 ,柔毛黄华上表皮无气孔外 ,其余的上下表皮均具气孔 ,气孔器类型多为不规则型 ,只有紫花黄华为不等细胞型 ,有些无规则型中稍混有不等细胞型。笔者认为气孔器类型对划分属内种上等级具有一定价值。对披针叶黄华复合体、高山黄华复合体和黄华属不同种间气孔指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气孔指数在居群水平及不同种间变化差异极显著 。
萨仁苏德毕力格陈家瑞
关键词:黄华属叶表皮特征气孔器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