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韬
- 作品数:50 被引量:2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成都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一种心理学测试眼罩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理学测试眼罩。包括镜框,所述镜框的内设有可拆卸的挡板,所述镜框通过铰链与眼部按摩装置活动连接,所述镜框的外边缘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卡扣,眼部按摩装置的外边缘设有第...
- 廖全明于敏章杨柯胡韬李黎吴谦谦罗子懿李佩航宗羽
- 文献传递
- 流动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自尊的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为探索流动少年的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初中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流动少年问卷462份。结果发现,流动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存在显著相关,流动少年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1%,但自尊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 胡韬
- 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审美陶冶模式探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开发艺术的心理健康价值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包括目标系统、组织机构系统、内容体系、实施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陶冶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实施艺术陶冶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 胡韬郭成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艺术
-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特征研究中的问题与抉择被引量:1
- 2011年
-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特征研究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即实证研究范式与质性研究范式的选择问题,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特征是个性多样还是共性客观的问题,心理素质特征由教育教学及学生发展规律决定还是由社会特征决定的问题。建议在研究中根据研究内容及任务选择研究范式或是整合两种范式;关注个性化的多样性特征,但更为重要的是寻求具有共性的客观特征;要以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为依据来确定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特征。
- 刘敏胡韬
- 关键词:优秀教师心理素质
-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新取向被引量:6
- 2006年
- 教育心理学在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时,就借鉴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建立起了包括研究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三层次的研究方法体系。经过学科建立20世纪到50年代的发展和60年代后的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研究方法论、方式和方法表现出综合化、生态化、科学化、本土化等发展取向。
- 胡韬张大均
-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 大学生功利性阅读的心理剖析及大众传媒导引被引量:3
- 2011年
- 功利性阅读是一种自古就有的阅读行为,当代大学生具有典型的功利性阅读倾向和行为。实用主义价值观、心理压力和浮躁心理是引起功利性阅读的三大主要心理因素。大众传媒在改变学生心理,消除功利性阅读中起作重要作用。
- 胡韬
- 关键词:功利性阅读心理因素传媒
- 迁移影响流动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评介
- 2016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迁移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迁移影响理论。压力应对理论认为,迁移主体在迁移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必须应付的压力事件,缓解压力才能减小负面影响。迁移经历理论认为,迁移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经历才是影响迁移主体的关键,重视积极的心理经历可避免迁移引起心理问题。社会控制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联系的割离是导致迁移负面结果的原因,重视在迁入地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可解决迁移引起的心理问题。迁移机会观认为,迁移对迁移主体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我们应正视迁移,积极面对迁移。自我理论把迁移对自我的影响看成是迁移影响个人心理与行的关键所在,提高周围环境的连续性对个人自我发展十分重要。
- 唐奕胡韬
- 关键词:迁移心理
-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领悟社会支持及自尊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为考察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领悟社会支持及自尊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三者的关系模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473名幼儿教师,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自尊量表(SES)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50份。结果发现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领悟社会支持及自尊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4%。
- 胡韬尹子臣
- 关键词:幼儿教师自尊领悟社会支持
- 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27
- 2007年
- 胡韬郭成
- 关键词:精神卫生农村人口
- 国外主要挫折理论及其教育启示被引量:17
- 2009年
- 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西方关于挫折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是挫折情绪为何会产生;其二是挫折情绪会引起哪些反应。第一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社会文化理论、ABC理论;第二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挫折—攻击理论、挫折—倒退理论、挫折—效应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挫折这一情绪状态的来源和将会引起的反应,也从不同角度给我们的挫折教育及其研究以启示。
- 胡韬
- 关键词:挫折理论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