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国权

作品数:17 被引量:37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3篇温室气体
  • 2篇水汽
  • 2篇气候模式
  • 2篇气体排放
  • 2篇温室气体排放
  • 2篇工作组
  • 2篇HUBEX
  • 1篇稻田
  • 1篇动力气候模式
  • 1篇短期气候
  • 1篇业务化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决策
  • 1篇中国铁路
  • 1篇中国铁路运输
  • 1篇湿地
  • 1篇势函数

机构

  • 17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上海国际问题...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作者

  • 17篇胡国权
  • 4篇丁一汇
  • 3篇巢清尘
  • 3篇李维京
  • 2篇何金海
  • 2篇赵宗慈
  • 2篇史学丽
  • 2篇韩荣青
  • 1篇徐雨晴
  • 1篇孙颖
  • 1篇张永香
  • 1篇赵其庚
  • 1篇党鸿雁
  • 1篇刘一鸣
  • 1篇刘洪滨
  • 1篇刘益民
  • 1篇何吉成
  • 1篇张雪艳
  • 1篇于宏源
  • 1篇张芳

传媒

  • 3篇气象科技合作...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时事报告
  • 1篇阅江学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根据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全球温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一种根据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全球温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数据;将所述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数据输入到预先构建的简化气候模型,输出全球大气和海洋的温升水平;其中,所述预先构建的简化气候模型...
刘昌义史学丽刘秋锋胡国权魏超周文艳戴云伟黄子立刘文锴朱睿敏
湿地碳汇开发利用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湿地碳汇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已将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作为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对湿地的广泛定义,针对当前湿地碳汇利用的几个热点问题,阐述了水湿条件是湿地碳汇形成的驱动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分析了库差法进行湿地碳汇计量应注意的甲烷排放、碳库测定误差大、水平通量计算等问题;概括了项目级别湿地碳汇利用的独特之处,诸如:基准情景、额外性、GHG泄漏等;也提出了将湿地碳汇纳入自愿减排市场或抵扣强制减排量,仍需制定可执行的政策与技术规范的建议,以及湿地碳汇计量与核查可靠而易行的方法。
张称意李贵才胡国权曹云袁佳双郭广芬周晓宇
关键词:碳汇交易
GAME再分析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在1998年HUBEX试验期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1998年夏季中日合作开展了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 (HUBEX) ,该试验和GAME其他试验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作为原始资料的一部分经过同化分析 ,得到了GAME再分析资料。该文就是以 1 998年 6~ 8月我国江淮地区的天气过程为背景 ,对GAME和NCEP两组不同的再分析资料的基本要素场、导数场、降水量场和地面通量场用气候诊断和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在对流层低层和中高层GAME再分析资料的基本要素场及地面的降水场和通量场较NCEP再分析资料更为准确 ;GAME再分析资料能很好地反映出西南涡东移并影响江淮大暴雨的重要天气特征 ,而NCEP资料则反映不出这一现象。同时还得到 ,GAME再分析资料优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主要原因是GAME的资料同化系统中加入了包括HUBEX等气象科学试验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因此 ,该文证实了GAME的外场加密观测试验—HUBEX等开展的必要性 ,说明增加观测资料的时空分辨率对于提高我国天气气候的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韩荣青李维京胡国权何金海
关键词:GAME再分析资料NCEPHUBEX
气候变化科学评估与政治决策被引量:5
2018年
气候系统的变化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环境和发展问题,从而涉及国家安全。通过分析国际和英、美主要发达国家开展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流程和结论,可以清楚地看到气候变化科学评估与政治决策在互动中彼此"促进",科学"认知共同体"与政策决策的相互影响。理论分析也表明,科学知识影响的建构是一个互动式的政治过程,通过知识的生产、传输以及消费三个路径予以实现;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我国开展学术研究、引导国际气候治理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更好地结合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和要求,就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巢清尘胡婷张雪艳于宏源陈迎张永香胡国权
关键词:气候变化互动影响
HUBEX试验期间不同地面的能量收支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利用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的外场观测资料,对不同天气条件下(雨期、干期,有云、无云)、不同下垫面下(水体、稻田、旱田、森林)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能量收支日变化,水面和稻田基本为单峰结构,而旱田和森林则为两峰或多峰结构,这可能与地表粗糙度有关;(2)从水面到稻田、旱田、森林,其感热通量的日平均值是从小到大,而潜热通量则相反,这可能反映了下垫面含水量和地表粗糙度的差异所造成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差异;(3)不同天气状况其能量收支各有其特点。
胡国权丁一汇
关键词:下垫面稻田旱田
中国铁路运输33年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被引量:4
2010年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我国至今尚无铁路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报道.文章基于我国铁路部门逐年统计数据,计算了 1975~2007年我国铁路机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了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CO2和N2O)总排放量逐年降低,由1975年的4278×10^4t CO2当量降至2007年的3844×10^4t CO2当量,总降幅达10%,年均减排14×10^4t CO2当量.其中,CO2年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75年的4246×10^4t降至2007年的3645×10^4t,总降幅达14%,年均减排18.8×10^4t; N2O年排放量快速增长,由1975年的1088t增至2007年的6681t,年均增加175t,达16%.由于我国铁路蒸汽机车承担的牵引工作量越来越少,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逐年降低,1975~2001年年均减少155×10^4t CO2当量,降幅达3.7%.2002年以后,蒸汽机车基本上从运输领域中被全部淘汰,无温室气体排放.1975~2007年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排放比重越来越大,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逐年上升,内燃机车年均增加54×10^4t CO2当量,电力机车间接排放量年均增长62×10^4t CO2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其值由1975年的8.23kg降至2007年的1.34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降幅达84%,年均降低0.22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其中,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蒸汽机车的温室气体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51kg,1.68kg和8.74kg CO2当量/百换算吨公里.大规模淘汰排放强度大的蒸汽机车,同时大量运用排放强度低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使得我国铁路机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不断降低,这为减少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我国铁路机车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化石燃料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可以说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理想的节能减排运输方式.
徐雨晴何吉成胡国权
关键词:中国铁路温室气体CO2排放量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被引量:10
2014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报告已经问世,由于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机理与成因及预测与预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这次报告中至少有一半的章都需要用到气候模式,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极其关注的问题是:与以往的评估报告相比,IPCCAR5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
胡国权赵宗慈
关键词:气候模式IPCC气候变化工作组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应对被引量:5
2008年
中心组学习提示: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学习,学习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讲话指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为给各地提供学习中央精神的第一手材料,我刊特约请在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进行讲解的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研究员罗勇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周大地和徐华清两位研究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报告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解读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考虑与现行政策。
罗勇刘洪滨孙颖胡国权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胡锦涛总书记经济社会发展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水汽收支研究被引量:198
2003年
文中首先通过水汽通量的势函数和流函数的计算 ,分析了 1998年中国大洪水时期的全球水汽背景 ,然后从雨情分析入手 ,将 1998年 5~ 8月长江、松花江流域洪水期分为 7个降水阶段、11个区域 ,对各时段、各区域的水汽收支作了诊断分析 ,得到中国大洪水时期部分水汽收支图像 ,揭示了水汽循环的一些规律 ,主要结果如下 :( 1) 1998年 5~ 8月 ,中国东部地区是全球最强的水汽汇区 ,这与 1991年夏季的情况相似。水汽通量的势函数极小值区 (最大辐合区 )对应强降水区 ,并且暴雨区的水汽辐合是由半球尺度的水汽输送造成 ,这表明 ,即使对于区域性大洪水 ,它必须从极大范围地区获得水汽供应。分析还表明 ,南海季风的爆发及其区域内西南方向水汽流的增强与印度洋势函数 (水汽辐散 )的增强关系密切。( 2 )大气的水汽收支表明 ,降水主要来自水汽的辐合项 ,辐合主要发生在大气低层 ;用余差法计算出的局地蒸发项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因而水汽的再循环过程也十分重要 ;垂直输送项把低层的水汽向中上层输送 ,增加高层的水汽积累 ,为积云的发展和潜热释放提供条件。( 3 )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情况与中国强降水密切相关 ,南海季风爆发后 ,其强劲南风气流输送水汽的区域往往是强降水发生区。对于整个中国东部大陆区而言 。
丁一汇胡国权
关键词:洪水水汽通量势函数流函数水汽辐合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被引量:57
2003年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胡国权丁一汇
关键词:暴雨水汽收支视热源视水汽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