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
- 作品数:175 被引量:1,08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史密森学会年报工作的百年实践及其启示被引量:2
- 2021年
- 史密森学会编制年度报告已有百年传统,工作严谨、范式成熟,可供中国公共文化机构借鉴与参考。文章将史密森学会自1846年成立至2019年的年度报告作为研究素材,通过内容分析法考察了其编制理念、构成要素、统计数据、格式设计等,以此呈现其变迁情况与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历史上史密森学会年报出现了3个不同系列,其编制理念从"公开"逐渐发展到"营销",其编制工作日益重视面向公众。文章还探讨了史密森学会年报给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坚持长期编制,保障公开获取;推进动态调整,发掘营销功能;留存核心资料,构建历史坐标。
- 王影肖鹏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机构
- 公共图书馆立足于数字化时代的合理性被引量:3
- 2010年
- 在新兴数字技术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经历着蜕变,在其遭遇威胁的同时,也面临着转机。本文透过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等案例解析,从理性的角度俯视数字化环境下的种种争论。可以发现,图书馆是由公众资金支持的机构,服务民众是其不可推卸的使命。因而,为了保证图书馆立足于数字化时代的合理性,我们必须透视技术的本质,了解民众的真正需求。
- 维维恩.沃勒肖鹏
-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因特网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经验、问题与战略对策——以公共图书馆中层管理者的视角为中心被引量:14
- 2021年
- 服务创新正在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实践的一种"新常态",然而与丰富的创新实践相比,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学术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公共图书馆"中层管理者"为切入点,发现中层管理者对"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经验认知可以概括为四点:"共享"与"开放"引领服务理念创新;"阅读"与"数字"主导服务内容创新;"总分馆体系"集中呈现体制机制创先;多种"数智"手段共促服务方式创新。通过分析制约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提出从创新扩散、制度支撑、角色分工、基层创新等方面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战略对策。图5。参考文献24。
- 肖鹏莫纯扬潘颖
- 数据驱动时代的图书馆战略规划及其实施策略被引量:10
- 2020年
- 数据驱动正成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影响波及图书馆事业方方面面。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调研国外15所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分析涉及数据驱动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将其归类为数据支持决策、数据驱动研究以及数据素养提升等3个战略方向。为适应数据驱动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我国图书馆应注意数据在决策管理、业务重构、用户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
- 何亚丽赵庆香肖鹏
- 关键词:数据驱动数据服务图书馆
- 民国时期广州书刊文献中的图书馆史料探析被引量:4
- 2018年
- 文章旨在探索民国时期广州书刊文献中图书馆史料的组成、特征及其价值,为我国民国时期地方图书馆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提供一种方法与思路。文章首先对民国时期广州书刊文献中的图书馆史料的概念做初步界定,指明相关史料的馆藏分布与数字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从涉及图书馆、出版时间、文献主题等方面分析该批史料中图书馆相关著述、图书馆出版物和图书馆人著述三类文献的组成与特征。研究发现,该批史料在印证广州地区图书馆近代化转型、展现地方图书馆历史脉络、反映图书馆事业发展全貌、丰富广州图书馆人研究史料以及作为地方出版史料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可为后续系统全面收集、整理与出版民国时期广州图书馆史料奠定基础。
- 彭嗣禹陈润好肖鹏
- 关键词:民国文献史料价值
- 官方媒体视域下的档案馆功能及其演变:以《人民日报》70年的新闻报道为中心被引量:7
- 2020年
- 档案馆的功能不仅仅取决于学术圈和实践界的讨论和研究,更需要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认同。文章以《人民日报》1209篇相关报道数据为基础,采用内部职能化和外部社会化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证研究,初步总结了70年来我国社会主流观点对档案馆功能的认同情况。研究发现:(1)70年来,社会主流媒体对档案馆功能的认同和认识呈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在大型纪念性事件发生期间更为明显;(2)档案馆功能呈多样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3)改革开放以来,官媒话语中的档案馆形象日益趋于主动、积极和开放。本文的核心目的在于从宏观层面为档案的功能变化和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并为关注档案和档案科学未来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借鉴。
- 肖鹏廖书语
- 关键词:官方媒体档案馆功能
-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古籍修复传习导师潘美娣口述访谈被引量:1
- 2020年
- 古籍修复传习导师潘美娣多年来倾心从事古籍修复事业,师从名家,技艺精湛,经验丰富,桃李芬芳。文章通过口述访谈的形式记录了潘美娣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部分经历,包括入行拜师、参加古籍修复培训班、经手的重要修复案例以及退休后聘任到中山大学图书馆帮助建立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等事宜。
- 潘美娣(口述)林明肖晓梅张珊珊马杰(整理)王婷(整理)肖鹏
- 关键词:古籍修复口述历史
- 一种基于碰撞分类的定向水声网络媒质访问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碰撞分类的定向水声网络媒质访问控制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子信道和第二子信道向接收节点同时发送DRTS信号,并设置定时器;所述第一子信道用于传输DRTS信号和DCTS信号,所述第二子信道用于传输DRTS信...
- 杨健敏肖鹏徐灵基胡青孙鹏楠苗建明吴铁成骆婉珍
- 档案馆评估指标设置的国际经验及其本土化研究——以ICA和英美澳评估指标体系的批判借鉴为中心
- 2022年
- 为助力2035年我国档案事业走向“世界前列”,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点、契合国际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档案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瞄准这一问题意识,研究ICA的《档案共同宣言:评估工具》和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的档案馆评估标准文本和绩效报告文本。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明确定位,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馆”“立足国情,围绕档案事业发展新需要”“守正创新,批判性借鉴国际评估指标”三个吸纳国际经验的本土指标构建原则,形成了“引入”“调整”和“保留”三种借鉴策略,并探索性地对部分国际指标进行了本土化改进,以为相关的实践提供参考。
- 肖鹏陈苗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转的理论框架、制度逻辑和健全路径
- 2024年
- 健全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议题,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专门理论贫瘠,导致学界和业界很难对“如何健全”“如何完善”的新时代之问做出富有深度的回答。本文受“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的启发、立足长期的调研工作,通过系统梳理、整合现有研究成果,构建了解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运转的“实践—制度”分析框架。作为一套整合性的专门理论,“实践—制度”框架由五个命题组成,把制度逻辑及其内部张力确立为公共文化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并为该课题的求解提供了线索和思路。文章利用“实践—制度”框架,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种解释,认为“项目逻辑”与“常规逻辑”、“行政逻辑”与“专业逻辑”、“供给逻辑”与“需求逻辑”三组制度逻辑关系是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速发展的原因,也塑造了难以消解的系统性难点和痛点。文章提出构建政府主导的协同治理模式、打造嵌入中国社会的制度体系、健全问题导向的创新示范制度、推进更富深度的国际经验研究等建议,初步回应了“如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相比解释路径与研究建议,作为理论工具的“实践—制度”框架更值得重视,文章试图通过这一工具的构建,唤醒学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运作规律的理论讨论。图1。表3。参考文献36。
- 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