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藏岩
- 作品数:22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化学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露天采矿机在我国露天煤矿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9年
- 介绍了露天采矿机的作业方式、开采工艺和适用条件,分析了我国露天煤矿的资源条件和生产现状,认为将露天采矿机用于我国露天煤矿采煤作业,有利于实现物料的选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和采出原煤的质量。
- 石广洋甄枫杰贾静丽肖藏岩
- 关键词:露天采矿机露天煤矿单斗挖掘机资源回收率
- 开滦煤煤岩分离及岩相分析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对开滦集团下属煤矿的东欢坨矿业公司、崔家寨矿业公司、荆各庄矿业公司及林南仓矿业公司共4种煤样进行了煤岩分离实验,通过岩相分析,测定其分离效果。结果表明镜质组含有含量丰富且含有较多的大块结构,而惰质组多嵌生与镜质组中,且壳质组及矿物质含量较高,故镜质组分离效果较好,而惰质组分离效果不理想。
- 肖藏岩王红贾静丽
- 关键词:岩相分析镜质组
- 深部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岩移规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保证开滦赵各庄矿3237西上综放开采工作面生产安全,在工作面回风平巷设置观测站进行应力及岩移规律观测;通过数据观测和分析,研究掌握了3237西上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情况和顶煤、顶板破碎规律,为巷道超前支护范围和放顶煤参数确定以及煤柱留设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顶煤裂隙随工作面不断推进、放煤而逐渐扩张,顶板位移总量和增量不断加大。
- 王福生肖藏岩孙亚辉郭君
-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岩移规律顶板
- 膜法提溴实验条件的探索被引量:1
- 2009年
- 用煤油和兰113B形成膜体,Na2CO3作内相液构成乳状液膜体系,用0.005%甲基橙酸性溶液对乳状液膜提取卤液中的溴进行测定,并对液膜法提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对迁移机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制乳、分离等最佳操作条件为:兰113B用量为3%-4%(体积分数),液体石蜡加入量为2%(体积分数),c(Na2CO3)=0.04-0.10mol/L,制乳搅拌速度1200-1600r/min,制乳时间4-8min,油内比(V油相/V内相)=5∶5,浮水比(Ve/Vw)=1∶25,分离时间为10-12min。在最佳操作条件下,乳水中溴的提取效率可达到98%,经过破乳,溴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
- 王红肖藏岩王春云
- 关键词:液膜溴
- 开滦矿区含CO煤层分子结构与煤岩组分关系
- 2014年
- 针对开滦矿区煤层开采工程中CO超标的现象,采集了22个典型煤样,通过元素分析和煤岩组分分析研究了H/C、O/C及fa、2(R-1)/C与煤岩显微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H/C与镜质组和矿物质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惰质组负相关;O/C与镜质组呈正相关,与惰质组和壳质组负相关;fa与镜质组和矿物质为二次曲线关系,与惰质组为三次曲线关系。研究认为:惰质组对煤中CO生成的贡献较大,镜质组含量少于50%时煤分子结构在地质构造作用下发生重排、异构现象,生成CO。
- 肖藏岩韦重韬郭立稳邹明俊
- 关键词:煤岩组分
- 煤层孔隙结构对CO吸附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针对开滦集团下属3个煤矿CO长期超标的现象,测定了CO在煤层中的吸附量和煤的孔隙结构,分析了不同孔径对煤层中CO吸附量的影响,讨论了煤的孔隙率、分形维数、比表面积与煤层中CO吸附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压条件下,煤层中CO气体的吸附量与微孔体积分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压力的升高CO的吸附量与微孔体积分数成正比关系;过渡孔体积分数的增加不利于煤层中CO的吸附;孔隙率、分形维数与CO的吸附量呈二次曲线关系;CO吸附量与煤样内比表面积呈正比.图5,表5,参11.
- 郭立稳肖藏岩陈树召
- 关键词:孔隙结构分形维数CO
- 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 2009年
- 介绍了赵各庄煤矿在深部大倾角特厚煤层条件下应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成功经验。分析了3237西上工作面采用多轮间隔放煤和双轮顺序放煤的优缺点,根据所采用的采煤机和日后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能型,推荐采用两刀一放的放煤步距。认为3237西上工作面采用两采一放、多轮间隔的放煤方式是最合适的。
- 肖藏岩郭立稳王红贾敬丽
- 关键词:大倾角特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
- 煤的元素分析对煤层吸附CO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实验测定了煤的元素分析数据及其30℃、不同压力下煤对CO的等温吸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煤对CO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表示.当压力较低时,C/H与吸附量呈直线关系,随着C/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力的升高,C/H与煤对CO吸附量之间呈凹形曲线关系,压力越高离散度越大.氧元素的含量对煤层吸附CO气体的能力有较大影响.对于变质程度相当的煤样,O元素含量越高,煤层赋存CO的量越大.
- 刘永新郭立稳肖藏岩
- 关键词:等温吸附CO自然发火
- 煤孔隙结构对煤层中CO扩散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7年
- 针对开滦集团煤业公司3个煤矿CO长期超标的现象,测定了CO在煤层中的扩散量和煤的孔隙结构,分析了不同孔径对煤层中CO扩散量的影响,讨论了煤的分形维数、比表面积与煤层中CO扩散量的关系.结果表明,CO在煤层中的扩散主要为Knudsen扩散及过渡型扩散方式,过渡孔的增加有利于其扩散,而微孔的增加则不利于其扩散.CO扩散量与煤内比表面积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内比表面积增加,CO的扩散量先减少后增加,与分形维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 郭立稳肖藏岩刘永新
- 关键词:孔隙结构扩散分形维数CO
- 中低煤阶煤对CO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4
- 2016年
- 为研究中低煤阶煤对CO的吸附/解吸特性,采集了崔家寨褐煤、荆各庄气煤、林南仓肥煤和万年焦煤4个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CO的等温吸附/解吸试验及吸附/解吸试验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样品对CO的吸附能力依次为:林南仓肥煤最高,荆各庄气煤、万年焦煤次之,崔家寨褐煤最低;其吸附/解吸过程不可逆,解吸存在"滞后性";煤阶不同,其对CO吸附的主控因素不同,褐煤至气煤阶段,煤中平衡水分影响较大;气煤至肥煤阶段,煤中水分和显微组分起主导作用;肥煤至焦煤阶段,煤中含氧官能团及显微组分的变化对CO的吸附贡献较大。研究认为中低煤阶煤中水分及分子结构中含氧官能团变化是造成CO吸附/解吸规律差异的主要原因。
- 肖藏岩韦重韬郭立稳
- 关键词:CO解吸含氧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