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百容
- 作品数:24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儒家传统与林语堂小说被引量:4
- 2017年
- 与五四激进的反传统潮流不同,林语堂以辩证理性的态度以及非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对儒家传统做出评判。反映在小说里,具体表现为林语堂对儒家处世传统与人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儒家人性传统的反拨。实际上,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林语堂与儒家传统始终处于一种富于张力的关系之中,他在继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因此释放了五四时期被压抑的"多重现代性"而带来了不同的文学景观。
- 肖百容马翔
- 关键词:儒家传统小说
- 论林语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被引量:8
- 2018年
- 现代中国作家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尽管大多不成理论体系,却往往能抓住历史烟云里生动有趣的人事,构建别具一格的传统风貌。本文以林语堂为典案,通过分析其阐释传统的路径、话语体系以及人文情境,试图揭示其传统阐释的独到之处和价值意义。林语堂通过文化闲谈、故事讲述、未来想象等路径,操持启蒙主义、人文主义、生态主义等话语体系,阐发出了正统方式所无法揭橥的历史真相和人文识见。他的传统阐释是多元的、不固定的,这与现代多变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环境有关,也是人文阐释的魅力所在。影响林语堂传统阐释的既有时代、语境等共性因素,也有道德情境、生活情境以及生理情境等个性因素。
- 肖百容
- 关键词:话语体系人文情境
- 东西同涨“中国潮”——新文学境外传播的两个典案分析
- 2013年
- 本文以鲁迅在越南和林语堂在美国的传播为典型案例,通过比较分析,试图展示某些共同趋向,揭橥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国际语境、民族国家特征,以及时代条件和局限。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因作家个性、作品主题意蕴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差异,也因输入国的需要、文化传统、发展程度的不同,鲁迅和林语堂在这两个国家的传播起因、传播过程和传播结果呈现出诸多差别。鲁、林的传播丰富了传入国文学的主题群落和艺术手法,打开了让其他国家了解现代中国的一扇窗口,也鼓舞了新文学的自信,给予新文学反省自身的机会,并为后辈作家进军海外奠定了基础。可又因为功利性目的、被局限的视野等因素,这一传播和接受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误解与误读。
- 肖百容
- 关键词:新文学境外作家个性文学交流
- 唯勤唯新——评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新论》
- 2013年
- 撰史之难易,不在天资之匮足,也不在文字功力之浅深,而在能否坚持。报告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和诗歌、小说、散文相比,它还是个"小弟弟"。但就是这样一位"小弟弟",在新时期异军突起,影响广泛,成就显著:不但涌现了众多杰出的作家、优秀的作品,而且形成了不少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群体流派。
- 肖百容陈林
- 关键词:中国报告文学诗歌小说散文
- 个人经济体验与文本经济叙事的互动——以柯灵戏剧作品为例
- 2023年
- 在柯灵的戏剧作品中,经济书写是其进行叙事与创作的一条重要纽带。柯灵从小最深刻的体验就是有关经济生活的经历,其丰富的经济体验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视角以及对经济因素的关注。柯灵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对人的影响,因此在戏剧中探寻社会生存这一现实时,有关经济的书写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与作家个人的经济体验相互印证。在具体的戏剧作品中,柯灵将人物的经济生存与变幻万千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折射出对经济的思考和对人性发展的探索。
- 舒瑶肖百容
- 关键词:戏剧
- 通向“我之所是”的浮槎:论林语堂对生活哲学的觅求
- 2023年
- 林语堂在跨语际写作与跨文化交流史中成就斐然。他在“中学西传”过程中所凸显的独特多元文化观,以生活哲学作为底色。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他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接受、对西方现代文明观念的借鉴以及对自身独特审美意识的观照之中。以身体为浮槎来构筑的诗性审美体验,是林语堂阐释“我之所是”的表达方式与内在动力。他在文学著述与社会批评中透露出重自然、尚自由、求自我的言说取向,促使了合理近情的东方智慧在读者心中潜生根蒂。
- 肖百容谢诗婷
- 关键词:生活哲学
- 清末民初讽喻联的“言文合一”趋向及意义
- 2024年
- 清末民初的讽喻性楹联在中国古代讽喻传统的基础上,与白话运动相结合,在音韵、句式、技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新变。平仄规则的自由化、句式词汇的白话化、修辞技巧的谐趣化,使得清末民初讽喻联在“形”与“神”双重层面契合了“言文合一”理念,成为“我手写我口”的实践性文体。清末民初讽喻联最直接且最真实地反应了民众的心声,作为强有力的“战斗武器”,于嬉笑怒骂之中,剖析黑暗惨痛之现实。
- 肖百容秦红玉
- 关键词:清末民初楹联讽喻
- 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创作与中国形象塑造被引量:5
- 2021年
- 与其他现代旧体诗词一样,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更不要说以现代性品质入史。其实,旧体诗词在抗日根据地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特别是它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可谓情理交融、简约明快,反映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而又自由雄健的价值观和审美风尚,诠释了国家民族的希冀与梦想。这既有助于对共产党领导人及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艺术表达,也有利于新型军民鱼水关系与延安政治形象的形塑。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塑造了全新的中国形象。这一形象传递出宏大的历史足音,体现了民心所向,也振奋了国人军人士气,展现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乐观奋进的精神气象,打破了长久以来旧体诗词缺乏现代性和不能入史的"臆断",有助于重新认识旧体诗词的功能、价值及在整个抗战文艺和文学史中的地位。
- 肖百容张宁
-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旧体诗词文化自信
- 林语堂英文小说二三论被引量:3
- 2019年
- 林语堂的小说都是用英文写成的,但是,它们的内涵与形式都和中国历史与文化息息相关。具体地说,林语堂的英文小说采用的是翻译性写作方法,他创造性地将中国元素注入其中。林语堂小说的独特形式为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中国形象的塑造做出了贡献。不过,由于它们宣扬中国道德文化、讽喻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的现代文明弊病的意图太过强烈,以致忽略了小说的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说的形象魅力。
- 肖百容钟新良
- 关键词:英文小说讽喻
- 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被引量:15
- 2013年
- 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项重要的文学形式,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既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上,也表现在他们对文学、文化的阐释上,还表现在其思维方式与艺术表达上。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此一直缺乏关注,有分量的研究更不多见。现代作家创作了多种多样的楹联,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楹联文化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这些楹联修复和弥补了新文学的某些局限,丰富和提升了其表现手法和主题意蕴。楹联文化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生动阐释了关于文学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命题。
- 肖百容
- 关键词:新文学文学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