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卫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诗歌
  • 2篇英语
  • 2篇句法
  • 1篇亚瑟王
  • 1篇亚瑟王传奇
  • 1篇音位
  • 1篇音位学
  • 1篇英国文学
  • 1篇英文
  • 1篇英文诗
  • 1篇英文诗歌
  • 1篇英语诗
  • 1篇英语诗歌
  • 1篇语言
  • 1篇语音
  • 1篇韵味
  • 1篇韵致
  • 1篇散文
  • 1篇诗歌格律
  • 1篇十四行诗

机构

  • 7篇咸宁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石卫华
  • 1篇胡刚
  • 1篇叶琳
  • 1篇汪文

传媒

  • 6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诗歌的语言特点
2005年
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部“舶来的”史诗,尽管英国人称它为自己的第一部民族史诗。该诗是入侵的北欧人带入英国的,叙述的也是古代北欧的事件。这样就给英语文学爱好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本文试图对这首史诗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读者解读该诗扫清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石卫华
关键词:史诗语言古英语
亚瑟王传奇对英国文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亚瑟王传奇故事在英国乃至欧洲可谓家喻户晓,其文学魅力不同凡响。英国文学史上不少作家都偏爱这一题材。本文从亚瑟王传奇题材,历险及浪漫爱情的主题以及叙事结构和语言特点几个方面论述了亚瑟王传奇对英国文学持久不衰的影响。
石卫华
关键词:亚瑟王传奇骑士诗歌
论十四行诗在英国的变体
2005年
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经由意大利传入英国后,经过大师们的创造性运用,风行于当时的英国,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抒情手段,而且在传统英诗中占有重要一席。其在英语诗歌的分量由此可见。为此用例证法,分析了十四行诗在英国产生的变体及其特点和有代表性的诗人,希望能为英语诗歌学习者提供些许帮助。
石卫华
关键词:十四行诗变体诗歌格律文学研究
从音位学与文体关系的角度解读弥尔顿诗歌《失明》
2004年
在传统的古典英诗中,诗人在措辞中特别注意语音因素与思想内容的有机联系,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本文从音位与文体关系的角度来解读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诗人弥尔顿(JohnMilton1608-1674)的十四行诗《失明》,仅以此诗作为例证,旨在强调在阅读英语诗歌尤其是古典英诗时,对音位模式文体功能的分析无疑对英诗欣赏大有裨益。
石卫华
关键词:音位文体语音措辞
英语诗歌中的特殊句法初探
2005年
英语诗歌是英语语言文学学习中的难点,其中主要原因是诗歌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与散文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对英诗中的一些特殊句法作了尝试性的探讨,如诗歌中特殊结构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旨在让英文诗歌爱好者尝其一脔,略知滋味,希望其由此获得进入英诗宝库之门径。
石卫华
关键词:英文诗歌句法
浅谈汉语散文的韵味及其翻译
2010年
简要介绍了汉语散文的特点和刘士聪先生关于散文"韵味"理解的三个方面,并运用伯顿.拉夫尔和希乃尔.贝洛克有关散文翻译的理论,指出散文的翻译不仅仅只停留在向读者传递原文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再现原作的风格,保留原作的"韵味"。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应该努力使译文和原作在句法、句子结构上尽量保持一致,但适当的词性的改变,句法、句子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
胡刚石卫华
关键词:散文翻译韵致韵味句法
国内外习语理解模式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2010年
习语作为一种预制性语言,一直是词汇学研究和外语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本文就近三十年国内外有关习语的理解模式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概述,并对未来习语理解研究提供可行的方向和空间。
叶琳石卫华汪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