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明燕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免疫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急性
  • 4篇单克隆
  • 4篇单克隆抗体
  • 4篇免疫分型
  • 4篇抗体
  • 4篇克隆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轻链
  • 2篇免疫表型
  • 2篇急性白血
  • 2篇急性白血病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机构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申明燕
  • 7篇白炎
  • 7篇赖春宁
  • 4篇孙瑛勋
  • 3篇陈勇
  • 3篇朱元晓
  • 1篇赵薇薇
  • 1篇黄士敏
  • 1篇施骏
  • 1篇艾辉胜
  • 1篇赵春华
  • 1篇张贺秋
  • 1篇曹履先
  • 1篇王桂林
  • 1篇王建安
  • 1篇杨志刚
  • 1篇骈淮媛
  • 1篇张洹
  • 1篇沈倍奋
  • 1篇张德芳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单克隆抗体通...
  • 1篇山西白血病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应用单克隆抗体对幼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标志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研究应用抗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基因探针,对缺乏表面标志的极幼稚急淋(ALL)细胞进行了胞膜和胞浆相关抗原的检测。通过对63例T-ALL细胞分析表明,膜CD_7(SmCD_7)与胞浆CD_3(cCD_3)配伍可作为幼稚T-ALL诊断的特异标志;53例非T-ALL比较研究证实,SmCD_(19)、cCD_(22)和cCD_(10)可共同用于检测幼稚B细胞系白血病,三种单抗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非T-ALL的检出率。
白炎申明燕朱元晓赖春宁陈勇孙瑛勋王建安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白血病免疫标志
抗人K、γ轻链单克隆抗体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作用
1990年
抗人κ、λ轻链单克隆抗体与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多克隆抗血清的比较研究表明,具有成熟B细胞特征的κ、λ标志在正常人血中是按一定比例分布的,比值为1.8左右。κ与λ之和近似于SmIg。而在151例各类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中,引起SmIg抗血清阳性反应有两种情况,其一为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4例急、慢性B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κ和λ单抗检测,可以清晰地识别出白血病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的特性;其二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1例FAB分型为M4/M5亚型的免疫表型显示,这类细胞与抗κ、λ单抗反应呈现多克隆着染现象,此特点有助于与髓系其他类型白血病相鉴别。针对κ、λ单抗较之SmIg抗血清的优越性,以及上述两类白血病细胞的反应类型进行了讨论。
申明燕赖春宁孙瑛勋白炎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白血病免疫分型轻链
应用免疫双标方法研究T细胞标志表达
1991年
本文用一个CD3类抗体UCHT-1,在同一个T细胞样品上,应用免疫组化双标方法(I GSS-APAAP,即免疫金银染色I GSS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APAAP)观察了CD3分子在不同分化阶段T细胞表达情况。
赖春宁申明燕杨志刚赵春华白炎
关键词:T细胞CD3抗原
体外培养的胎肝细胞半同系移植效果的研究
1992年
以Dexter体系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胎肝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技术。培养的胎肝造血干细胞(CFU-S)有旺盛的增殖力。半同系移植研究证实,5×10~6个培养细胞(含780~1200CFU-S)可使9.5Gy γ-线照射的受体小鼠30d和60d存活率达80%和74%。1个月造血功能恢复。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征象,并在受体内形成了稳定的嵌合体。说明体外培养的胎肝细胞能有效地重建造血。观察小鼠移植后14.5个月的远期疗效,其造血机能健全,体内CFU-S的移植效力与正常相似。然而CFU-S的再生速率和自我更新力均较正常同龄鼠低,揭示出长期增殖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功能上的变化。
申明燕张洹严传双施骏刘福陆朱壬葆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
以人IgG作免疫原同时获取抗人γ重链及κ、λ轻链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1989年
本文报道用纯化的IgG免疫BALB/c小鼠,同时获得抗人γ重链及抗κ、λ轻链三种单克隆抗体。经鉴定,抗人γ重链McAb只与IgG反应,不与其它Ig及轻链反应。抗κ及λ链McAb除分别与游离的κ、λ轻链反应外,也与和Ig分子中重链结合的κ、λ反应。免疫电转印法测定,抗γ链McAb识别分子量为50KD的重链抗κ、λMcAb识别分子量为22KD的轻链。将所得抗κ、λ单克隆抗体分别与正常人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反应,染色结果表明κ链表达与λ链表达细胞之比为2∶1;两种抗体配对混合后的反应结果与多克隆抗体Sm Ig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所获抗体符合抗γ、κ、λ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孙瑛勋申明燕赖春宁赵薇薇白炎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Λ轻链重链人IGG表达细胞染色结果
11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1990年
选用一组抗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探针,依靠间接免疫荧光技术、Ap-AAP桥联酶标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杂交手段.对11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进行了免疫分型研究。本研究所观察到的T-ALL细胞表型绝大多数反映着正常胸腺细胞分化发育阶段或某些少见类型细胞的表型特征,亦有少数病例则无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应的表型,表明T-ALL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对T-ALL表型的研究为今后深入探讨胸腺内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以及T-ALL发生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模式。
申明燕白炎朱元晓赖春宁陈勇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表型T细胞
5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被引量:1
1990年
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对5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免疫分型诊断,区分出T细胞型(T-ALL)和非T细胞型(Non-T-ALL)白血病,后者又分为普通型(C-ALL)、无标志型(Null-ALL)以及B细胞型(B-ALL)等主要亚型,T细胞及非T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根据其表型特点又可进一步划分。本研究所观察到ALL细胞表型基本反映正常T或B淋巴细胞亚群分化阶段或某些类型细胞的表型特征,急性淋巴白血病免疫分型不仅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细胞的来源,与FAB分型方法配合使用还可以大大提高对白血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分型结果显示出与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以及预后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中国急性淋巴患者的发病特点也进行了探讨。
白炎申明燕张德芳赖春宁陈勇孙瑛勋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1年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杂交瘤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单克隆抗体(McAb)相继问世,加之免疫荧光和免疫细胞染色方法的标准化,为建立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奠定了基础。这种客观的、可重复性的、精确的诊断方法,不仅能明确地辨析各类白血病的细胞源性、分化阶段及克隆性征,而且可用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同时,深入探讨白血病细胞表型特征与正常血细胞分化发育的关系,
申明燕白炎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分型单克隆抗体
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分类的认识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电镜过氧化物酶联合分析研究了40例难分类急性白血病(UAL)。结果发现,5例为ALL与AML误诊者,12例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AL),11例为过氧化物酶阴性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MPO^--AML),12例为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AUL)。HAL缓解率降,易伴有高WBC数和浸润体征,MPO^--AML易误诊,AUL为多系列细胞来源,并建议更加严格HAL和AUL的诊断标准。此外,作者还讨论了FAB分型和免疫分型等手段在白血病诊断分型上的作用并推荐联合用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研究分析UAL。
艾辉胜曹履先刘新祥骈淮媛王桂林黄士敏马汉英优学艳朱元晓申明燕赖春宁张贺秋沈倍奋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