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万林
-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胞化学染色法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诊断分型的价值。方法:骨髓涂片常规瑞氏染色,细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化物酶(POX)、特异性酯酶(CE)、非特异性酯酶(NAE)(即α-醋酸萘酚酯)、糖原(PAS)(即过碘酸雪夫)染色。结果:POX、CE、PAS可区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NAE加氟化钠抑制试验对区分粒系和单核系白血病有重要意义。细胞形态学对AL的确诊率为74.69%,加做细胞化学染色可将诊断率提高到90.1%。结论:细胞化学染色对AL的确诊分型和鉴别诊断是不可缺少的客观指标,可以明显提高AL的诊断率,且方法稳定,操作简便。
- 宫继勇毕早斌田万林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
- 97例脑梗塞九项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探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梗塞九项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7例脑梗塞病人的血标本,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ELISA定量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结果除PT、GMP-140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P>0.05),其余七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梗塞病人应常规进行APTT、Fib、TT、vWF、FDP、D-dimer、TAT检测,可作为脑梗塞的辅助诊断和溶栓疗效的判断依据。
- 田万林宫继勇朱安友
- 关键词:凝血纤溶脑梗塞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GMP-140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大多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检出不同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异常,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出这些染色体畸形,由此发展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诊断,再结合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技术等,最终确定白血病的分型,以便更好的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以及检测微小残留病变等。
- 孙中华郝艳梅田万林王凤超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
- 溶血对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测定的影响被引量:1
- 1998年
- 溶血对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测定的影响田万林余道军胡守峰为探讨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二步法测定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的影响,笔者对264例受检者溶血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
- 田万林余道军胡守峰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溶血
-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被引量:9
- 2012年
-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教学是培养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视实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培养高素质的检验人员,提高检验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 钟政荣郭普田万林宫继勇刘蕴霞周巧云
- 关键词:教学
- 不同原因贫血患者183例血象和骨髓象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溶血性贫血(HA)、病原微生物感染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的血象和骨髓象的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原因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用CD-1700血球记数仪进行全血分类记数。骨髓形态学检查采用瑞氏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外铁。结果不同原因贫血在血象和骨髓象方面既有共同点又具有明显不同点。结论对贫血患者的实验室诊断,要从血象和骨髓象上全面分析考虑,方能做出正确的实验室诊断,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田万林宫继勇朱安友
- 关键词:贫血血象骨髓象
- 高浓度D-二聚体检测时稀释倍数的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高浓度D-二聚体(D-D)血浆稀释8倍时的错误结果,探讨高浓度D-D血浆检测时的最适稀释倍数。方法:将D-D标准血浆稀释成连续的6个稀释度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再将D-D标准血浆和高浓度血浆分别在机内和机外稀释2倍、4倍、8倍,再在定标后的血凝仪上进行检测,D-D报告结果机内模式仪器自动乘以稀释倍数,机外需人工乘以稀释倍数换算,最后比较机内和机外2种稀释模式的结果差异以及各稀释倍数与原液的结果差异。结果:D-D标准曲线呈一"S"型曲线。机内8倍稀释与机外2倍稀释后的D-D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倍稀释与原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稀释模式下相同稀释度之间的结果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D-D血浆稀释倍数愈大,结果差异愈明显,选择能够检出的最小稀释倍数是高浓度D-D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
- 钟政荣徐云侠田万林宫继勇刘蕴霞张伦军
- 关键词:D-二聚体
- 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价值。方法:选取152例产前住院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身体健康的100例非妊娠正常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PT、APTT分别为(10.91±1.82)s、(16.75±4.39)s,明显低于对照组PT(12.06±1.95)s、APTT(25.30±5.7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FIB、D-二聚体分别为(4.14±1.20)g/L、(3.14±0.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FIB(2.09±0.27)g/L、D-二聚体(0.88±0.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T产前检测结果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可帮助了解晚期正常产妇产前各项凝血指标,尤其可经预防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血栓性疾病,降低孕产妇分娩意外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周巧云田万林张强邵莹
- 关键词:孕产妇产前凝血指标D-二聚体
- 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6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骨髓噬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三系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系数量减少、两系数量减少、一系数量减少、三系数量正常以及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检出噬血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86.4%、62.1%、38.3%、34.6%及33.3%。其中三系数量减少组与其它4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明显升高(P<0.001);两系数量减少组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高于一系数量减少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P<0.01);一系数量减少组与三系数量正常组、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三系数量正常组与三系正常至少一系升高组相比,单位面积噬血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噬血细胞漏检率分别为15.78%、22.03%、62.22%、77.78%及53.84%。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尤其是外周血三系及两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者要格外注意骨髓中噬血细胞的检出,同时对于三系细胞数量正常甚至至少有一系升高者也应仔细观察髓片中是否有噬血细胞的存在。
- 马梦亭田万林吴楠张强王凤超
- 关键词:发热噬血细胞骨髓细胞学检查
-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INR值的探讨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在各种肝脏疾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含钙凝血活酶对肝病患者血浆用凝固法测定 ,报告INR值。结果 :肝硬化、肝癌和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T延长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结论 :PT测定不仅具有外源性凝血系统筛选试验的意义 ,也可以作为肝病患者对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高歌吴英滇田万林
- 关键词:肝疾病凝血酶原时间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