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琛
- 作品数:4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与阿昔洛韦相比较,观察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口服伐昔洛韦片1000 mg/次,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阿昔洛韦片800 mg/次,5次/d,两组同时服用7 d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相比,两者治疗带状疱疹皮疹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显著,但是伐昔洛韦能够减轻患者的后遗神经痛,且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 谢芳王辰琛曹慧苏远婷金慧玲
- 关键词:带状疱疹伐昔洛韦
- 早期梅毒患者血浆Th1细胞和Th2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增加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患者血浆1型辅助T(Th1)细胞和Th2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分析Th1细胞/Th2细胞趋化因子在早期梅毒免疫应答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6例早期梅毒患者(一期梅毒22例和二期梅毒34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肝素抗凝血,ELISA检测血浆中Th1细胞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趋化蛋白(I-TAC)和Th2细胞趋化因子胸腺及活化调节的趋化因子(TARC)、单核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DC)含量;同时检测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血浆MIG、IP-10和TRAC、MD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期梅毒患者血浆I-TA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二期梅毒患者血浆Th1细胞趋化因子MIG、IP-10和I-TAC水平均显著高于一期梅毒,而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血浆Th2细胞趋化因子MDC、TARC水平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早期梅毒患者血浆IP-10与MIG、I-TAC、IFN-γ及TNF-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早期梅毒患者血浆MIG、IP-10与CRP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h1细胞趋化因子和Th2细胞趋化因子参与早期梅毒免疫应答。
- 朱安友王辰琛孙红韩洪方王凤超张伦军胡建国
- 关键词:早期梅毒血浆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和微波单独治疗,联合治疗组33例在原疣体部位局部外敷20%5-氨基酮戊酸霜剂,治疗范围为病损边缘向外扩大约0.5cm,薄膜封包3h后使用光动力激光治疗仪照射20min,照射距离5~10cm,能量密度100J/cm2,每周治疗一次,连续3次;对照组33例经微波治疗后不使用任何药物,仅每周随访1次,观察有无复发,如有复发者再行微波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最后一次治疗后完成3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4.8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0.61%,2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5一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
- 韩洪方曹慧谢芳王辰琛
-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微波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他扎罗汀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他扎罗汀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试验组白天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两次、晚上用他扎罗汀一次,涂抹于患处,对照组每晚一次涂抹他扎罗汀于患处,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是87.5%,对照组的治愈率是57.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他扎罗汀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谢芳王辰琛曹慧苏远婷金慧玲
-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他扎罗汀扁平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