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动脉
  • 19篇心脏
  • 17篇封堵
  • 16篇缺损
  • 16篇介入
  • 15篇间隔缺损
  • 12篇导管封堵
  • 12篇经导管封堵
  • 12篇房间隔
  • 12篇房间隔缺损
  • 9篇血管
  • 9篇介入治疗
  • 9篇冠状
  • 9篇肺动脉
  • 8篇冠状动脉
  • 7篇肿瘤
  • 6篇导管插入术
  • 6篇心脏导管
  • 6篇心脏导管插入...
  • 6篇影像

机构

  • 3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3篇徐州市中心医...
  • 10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54篇王诚
  • 34篇赵世华
  • 28篇蒋世良
  • 27篇黄连军
  • 21篇戴汝平
  • 18篇凌坚
  • 18篇徐仲英
  • 17篇郑宏
  • 14篇陆敏杰
  • 13篇闫朝武
  • 11篇张毅刚
  • 10篇张戈军
  • 10篇张岩
  • 10篇付强
  • 9篇韦云青
  • 8篇王临光
  • 6篇王红月
  • 6篇冯春光
  • 6篇马根山
  • 6篇牟峰

传媒

  • 11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2008江苏...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2008全国...
  • 1篇第七届全国小...
  • 1篇第三届放射青...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Ⅲ型右位主动脉弓一例
2003年
王诚赵世华陆敏杰
关键词:右心室双出口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手术治疗
先天性主动脉瓣闭锁一例被引量:1
2003年
王诚赵世华
关键词:心血管造影MRI超声
多层CT血管造影对血管环病变的诊断价值
儿童阻塞性的气道病变较为常见,但因先天性血管环病变所致易被忽略,且该病常并发心内结构的复杂畸形。可出现类似于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因无症状而易于漏诊.气管的长期压迫容易引起气管软化及发育不良,即使进...
杨明王诚滕皋军靳激扬吴旻刘斌储成凤莫绪明刘志勇李旭东
关键词:多层CT血管造影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文献传递
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形态学特点及其对封堵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老年继发孔型ASD边缘形态学特点及其对封堵术的影响方法:1997年9月~2005年12月在本院诊断符合 ASD封堵治疗适应证的272例中老年继发孔型ASD。封堵术前采用TTE和TEE对缺损形态学进行全面评价,...
赵世华王诚蒋世良徐仲英黄连军凌坚郑宏张戈军闫朝武戴汝平
文献传递
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形态学特点及其对经导管封堵术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边缘形态学特点及其对封堵术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1997年9月—2005年12月符合封堵治疗适应证的272例40岁以上成人继发孔型ASD,采用Amplatzer法封堵ASD。封堵前均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缺损形态学进行全面评价,按照残存边缘条件进行分组。分别对两组的缺损大小、边缘形态和长短、封堵器直径、成功率,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全部272例中存在短边者96例,占35.3%;薄边者61例,占22.4%。短边以前缘最常见69例(71.9%),长度(1.4±1.4)mm;薄边以后下缘最常见,占59.0%(36例),长度2~23mm,平均长度(6.7±6.3)mm。A组[短边和(或)薄边]共135例,占49.6%,B组(边缘良好)共137例,占50.4%。A、B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技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缺损TTE径[(18.9±5.5)mm和(16.5±4.8)mm,P<0.01]、TEE径[(22.7±5.0)mm和(20.0±5.5)mm,P<0.01]、所选用的封堵器直径[(29.1±5.7)mm和(26.0±5.9)mm,P<0.01]以及肺动脉收缩压[(36.9±11.9)mmHg(1mmHg=0.133kPa)和(32.6±9.1)mmHg,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均高于B组。A、B两组封堵器直径与TTE和TEE所测量的直径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组TTE:r=0.709,TEE:r=0.850;B组TTE:r=0.716,TEE:r=0.915)。B组均高于A组,而且两组中封堵器直径与TEE值的相关性均高于与TTE的相关性。结论成人继发孔型ASD近一半合并边缘短缺和(或)边缘变薄,但选择直径更大的封堵器仍可以成功实施封堵治疗。而根据TTE和TEE,特别是后者所测量的直径能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赵世华王诚蒋世良黄连军徐仲英凌坚郑宏张戈军吕滨吕建华金敬琳闫朝武王浩刘延玲戴汝平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AMPLATZER封堵器
MRI在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肿瘤的MRI特征并评价其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9月,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7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原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的肿瘤检出率为100%,其中9例(33.3%)MR做出了准确的病理学推断,具体为6例脂肪瘤、2例纤维瘤和1例囊肿;3例(11.11%)淋巴管瘤,MR做出初步的定性诊断;其他类型肿瘤缺乏特异性表现,MR无法做出准确的病理学推断,但为外科手术提供了准确的解剖信息。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心脏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纵膈、肺等),对部分肿瘤可获得定性诊断。
蒋烈夫蒋蕾陆敏杰赵世华张岩蒋世良黄连军韦云青王诚凌坚戴汝平刘蕾赵红王红月
关键词:心脏肿瘤
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口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口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例患者,年龄7~57岁,均为主动脉右窦窦瘤破裂人右心室,破口直径2~10mm,其中3例为先天性,1例患者为获得性(医源性)。通过建立股动脉.主动脉窦瘤破口.右心室.右心房-股静脉的轨道,在透视和超声的引导下经股静脉顺行性置人合适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所选择的ADO直径较破口大1~2mm。结果主动脉窦瘤破口全部封堵成功,仅1例患者术后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次日超声证实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4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超声证实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反流等发生。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窦瘤破口封堵术为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于不合并其他需外科处理心血管病变的主动脉窦瘤破裂。其近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赵世华闫朝武徐乃勋蒋世良徐仲英王诚吴文辉李世国王浩叶赞凯
关键词:VALSALVA窦介入性
左房导丝指引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一例
张毅刚王诚刘茹付强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介入封堵成功1例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手术治疗行结扎术风险大成功率低而切断缝合术又需在体外循环下操作。本文介绍一例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的过程,浅谈了取得的临床疗效。
丁建东王诚黄瑶瑶陈俭朱建陆静马根山
关键词:介入封堵术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多种畸形一例
2004年
王诚黄连军赵世华杨剑俞飞成张胜花
关键词:间隔缺损肺动脉瓣主动脉畸形青紫杵状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