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灵芝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地利用转型
  • 2篇泥炭地
  • 2篇农田
  • 2篇排水
  • 2篇孢子
  • 2篇孢子密度
  • 2篇耕地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底栖无脊椎动...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技术
  • 1篇灾害
  • 1篇整治
  • 1篇整治研究
  • 1篇致密化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机构

  • 9篇东北师范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15篇王灵芝
  • 5篇刘惠清
  • 2篇李月芬
  • 2篇李淑杰
  • 2篇马继红
  • 2篇严明渝
  • 1篇李鸿凯
  • 1篇陈旭
  • 1篇卜兆君
  • 1篇张玉树
  • 1篇孙蕾
  • 1篇冯璐
  • 1篇孙明晨
  • 1篇陈雷
  • 1篇张延军
  • 1篇李科
  • 1篇余娜

传媒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城市建筑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NN-CA及AgentLA模型的农用地整治研究——以吉林省敦化市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以吉林省敦化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平台、GeoSOS的ANN-CA和AgentLA模型,在预测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整治亟需度的基础上,结合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生态安全性、耕地限制因素,实现多因素相耦合,对农用地整治进行分区并自动生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区范围。结果表明:预测期内,敦化市耕地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依旧延续耕地的保护与占用相重叠、人地矛盾尖锐的特点,各乡镇整治亟需度存在明显差异。敦化市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较大,主要限制因素为剖面构型,其他限制因素为坡度、质地-构型以及障碍层-构型。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5个整治类型区,明确了各类型区的整治方向与重点。AgentLA模型在划定高标准农田保护区范围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斑块个数少、单个图斑面积大也更紧凑的特点。
余娜余娜李淑杰王灵芝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
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居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上海市作为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变化特征明显的同时,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显著而典型。文章借助遥感影像资料、自然及人文数据资料,基于ArcGIS平台,分析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时空变化,构建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并对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相了关性研究。研究表明,2010~2018年上海市城市用地扩张速度呈“圈层式”扩张,扩张强度先增后减,在距城市中心20~25 km达到峰值;各圈层建筑密度从市中心到边缘地区逐渐降低,建筑平均层数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缓;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在扩张强度超过0.000 5、扩张速度超过0.02时与其呈反向变化,与建筑平均层数呈正向变化,超过一定限值(22.3%)后受建筑密度制约。
李科李科张富国陈雷陈雷董艳红王灵芝
关键词:城市化致密化人居环境质量
吉林西部旱涝灾害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研究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肩负着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使命。吉林省影响粮食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类型少,主要以干旱、洪涝、低温等为主,但发生的几率高。吉林省农业自然灾害地域分异明显:东部山地区以低温冷害为主,西部平原...
王灵芝
关键词:旱灾涝灾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指数
文献传递
集安市人参用地效益及协调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以集安市人参种植的两种典型用地(园参地和林下参地)为样地,采用野外考察、社会统计分析及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计算并比较了林下参和园参用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用AHP法确定权重,定量分析了两种参地的综合效益及效益的协调度.结果表明,林下参的综合效益及效益协调度远超园参,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方式.
王灵芝马继红孙明晨刘惠清
关键词:协调度
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
2019年
吉林西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证耕地数量及质量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吉林西部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为同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城镇化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必要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笔者借助ArcGIS平台、SPSS软件和Fragstats软件,采用逻辑回归、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1995—2015年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表明:1995—2000年、2005—2015年以退耕还草(20.1%和7.4%)、还林(4.25%和9.25%)为主,景观破碎化加剧,交通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2000—2005年以开垦草地(20.32%)、林地(7.29%)为耕地以及开发未利用地为主,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1995—2015年间的耕地转建设用地均与城镇化水平和交通条件显著相关。
吴阳王灵芝李淑杰程子朗鹿捷鸣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
白江河泥炭地泥炭藓孢子萌发力对排水的响应
2020年
排水严重改变泥炭地的环境和生态过程,但对泥炭藓孢子萌发力的影响尚不清楚。在长白山地区白江河泥炭地,分别在优势植物为苔藓的近原始地段和优势植物为小灌木的排水地段,钻取泥炭柱芯为试验材料,逐层测试泥炭理化指标,提取泥炭藓孢子并进行萌发试验,统计孢子数量和萌发力;经过泥炭样品年代测定,建立深度年代关系曲线,研究泥炭藓孢子萌发力对排水的响应和机制。结果表明:整个柱芯对比,近原始地段平均孢子数略高于排水地段,两地段的平均孢子萌发力无差异,排水地段的泥炭容重、总碳和总氮都显著高于近原始地段。柱芯上部对比,排水(1987年)以后两地段孢子累积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近原始地段的平均孢子萌发力(34%)远低于排水地段(72%)。近原始地段的碳氮比与孢子萌发力呈显著正相关;排水地段的总碳、pH和埋藏时间与孢子萌发力呈显著负相关。30年前的泥炭地排水虽对孢子累积影响不大,但通过加速分解而改变了泥炭的理化性质,提升了表层泥炭中孢子萌发力,因此降低孢子库的持久性,可能导致泥炭藓在灾变性干扰后的种群持续更新潜力下降。
杨云荷卜兆君卜兆君王灵芝陈旭王灵芝李鸿凯陈旭
关键词:排水碳氮比孢子密度
吉林西部县域“旱改水”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耕地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载体,其转型已成为土地利用类型的重点研究内容。笔者借助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80-2015年吉林西部"旱改水"重点区域-镇赉县的时空演变特点,并对"旱改水"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①镇赉县"旱改水"重点区域为大屯镇、嘎什根乡、五棵树镇和沿江镇;其空间布局总体上呈显著的聚集状态,格局演变主要表现为:以现有集中的、连片的水田为中心,其周边破碎化、不规则化分布的旱地逐渐实现"旱改水"的转变,且水田斑块聚合程度正不断增大。②镇赉县自然条件更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在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方面,水田相较旱地更具优势,能为地区的发展及国家的壮大提供基本保障。在自然、经济和社会层面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旱改水"的规模不断扩大。
范语思李月芬张玉树王灵芝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旱改水
长白山不同坡向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2008年期间的研究目标之一,国际地圈生物圈项目(IGBP)的LUC...
王灵芝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技术景观生态学
文献传递
SUDS水健康与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对苏格兰邓佛姆林郡4个城市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system,SUDS)的理化指标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度及敏感种比重为人工湿地>3号滞留池>2号滞留池>1号滞留池,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度与敏感种比重与环境要素显著相关,SUDS的深度、流域内透水斑块比重和污染物输入量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污染物的移除率有显著影响.随时间的延长,外来种逐渐替代了人工湿地的本地种.
严明渝刘惠清王灵芝
关键词: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
吉林省西部“三生”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力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转移矩阵、信息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1990—2020年每10年间吉林省西部“三生”空间的时空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演化主要驱动力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吉林省西部生产、生活空间面积增加,生态空间面积减少。(2)生产、生态空间的分布与彼此间结构转型特征较为显著,以草地生态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的相互转换为主。(3)“三生”空间结构稳定性及用地均质性整体呈下降态势,农业生产空间对“三生”空间的控制程度呈上升态势。(4)生产空间景观格局在研究期前20年整体性增强,后10年斑块破碎化加剧;生态、生活空间的景观格局在前10年趋于整体化与规则化,后20年斑块破碎化趋势显著。(5)“三生”空间的演化是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因素与产业结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程子朗张延军王灵芝韦兰屹吴旭影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