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红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酵母
  • 2篇酵母双杂交
  • 2篇基因
  • 2篇分化
  • 1篇电泳
  • 1篇电泳条件
  • 1篇多聚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细胞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诱导分化治疗
  • 1篇早期发育
  • 1篇早期发育过程
  • 1篇早幼粒白血病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王海红
  • 4篇周隽
  • 4篇陈竺
  • 3篇陈赛娟
  • 2篇童建华
  • 2篇朱海青
  • 1篇沈志祥
  • 1篇王振义
  • 1篇李军民
  • 1篇王龙
  • 1篇张庆华
  • 1篇张群业
  • 1篇顾卫琼
  • 1篇秦莹
  • 1篇李秀青
  • 1篇贾培敏
  • 1篇黄秋花
  • 1篇沈树红
  • 1篇朱琦
  • 1篇朱军

传媒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克隆性重排的研究
2003年
目的:初步阐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鄄ALL)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克隆性重排的发生及其异质性。方法:通过逆转录鄄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和荧光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25例经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确诊为B鄄ALL患者的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进行了测序研究。结果:25例患者中有24例(96%)IgH基因发生了克隆性重排,其中54.2%(13/24)为单克隆性重排,45.8%(11/24)为寡克隆性重排。根据同一个体不同寡克隆CDR3区的同源性,这些寡克隆可分为不相关(54.5%)、部分相关(27.3%)和完全相关(18.2%)。结论:25例B鄄ALL患者的IgH基因中96%发生克隆性重排,其中54.2%为单克隆性重排,45.8%为寡克隆性重排,个体的寡克隆之间54.5%存在异质性。
李军民李秀青周隽王海红秦莹沈志祥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球蛋白
小鼠胚胎期造血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张庆华周隽王海红王龙赵春军房静范惠咏熊慧陈竺
该课题通过YS9,YS12,FL12三个cDNA文库的基因测序,得到小鼠在卵黄囊和胚胎阶段的造血细胞基因表达主要差别,识别了在不同阶段的血红蛋白,actin基因,造血调控因子等与造血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的结果证明12...
关键词:
关键词:胚胎期造血细胞基因表达调控
人APL细胞株NB4不同二维电泳条件对电泳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本研究探讨不同二维电泳条件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细胞株NB4二维电泳结果的影响。选用 2 4cm ,pH3- 10L的固定 pH梯度 (immobilizedpHgradient,IPG)胶条 ,用IPGphor进行第一相等电聚焦 ,然后用EttanDaltII垂直电泳系统进行第二相SDS PAGE ,银染后用ImageMaster 2DElit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冲洗收集样品可以提高等电聚焦效果。裂解液中 7mol/L尿素、4 0mmol/LDTT能溶解NB4细胞大部分蛋白质 ,而水化液中硫脲与尿素合用可以明显增加碱性端中低分子量区可分辨的蛋白质点。NB4细胞用 2 4cm ,pH3- 10L的IPG胶条进行二维电泳时 ,10 0 μg左右的上样量、6 32 0 0V小时左右的等电聚焦时间是恰当的。结论 :APL细胞的蛋白质种类繁多 ,受多种因素影响 ,正确选择样品制备方法和二维电泳条件十分重要。
张群业黄秋花沈树红王海红陈赛娟陈竺
关键词:NB4细胞株二维电泳IPG
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谱分析
2021年
目的·探究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 binding protein 2,irf2bp2)基因的2个横向同源物(irf2bp2a和irf2bp2b)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异同。方法·选取发育不同时间点(胚胎期和幼虫期)的斑马鱼胚胎,通过mRNA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明确irf2bp2a和irf2bp2b的时空表达谱,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irf2bp2a和irf2bp2b在神经系统、眼及胸鳍等部位都有着类似的高表达,而各自在肝脏或斯坦尼小体出现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模式。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rf2bp2a和irf2bp2b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表达,但表达水平有所不同。结论·尽管斑马鱼irf2bp2a和irf2bp2b这2个横向同源物具有高度保守的功能结构域,但二者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谱不尽相同,提示其功能并不完全冗余。
王海红高硕朱军周隽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表达谱实时定量PCR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童建华朱海青朱琦贾培敏王海红陈竺陈赛娟
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发病和治疗过程中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提示维甲酸受体的靶基因很可能是细胞由增殖转向分化的开关基因,通过直接调控这些靶基因地表达,也许可以绕过维甲酸受体来实现白血病细胞的逆转。对cAMP在APL细...
关键词:
关键词:早幼粒白血病信号通路分化诱导
候选蛋白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与泛素连接酶环指蛋白4交互作用的研究
2014年
目的 :寻找与类泛素(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介导的泛素连接酶(SUMO-targeted ubiquitin ligase,STUbL)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 4,RNF4)相互作用的蛋白以及底物,为相关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脑互补DNA文库、高灵敏质谱分析技术在RNF4过表达细胞系中筛选出一批与RNF4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候选蛋白是否确实与RNF4发生相互作用,采用相同实验检测候选蛋白是否可被SUMO化修饰。结果:酵母双杂交和高灵敏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出77个候选蛋白。验证了采用2种方法均筛出的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oly(rC)binding protein 1,PCBP1]可与RNF4交互作用,并且CO-IP实验证实PCBP1可以与SUMO相互作用。结论:PCBP1与RNF4存在交互作用,PCBP1蛋白可以被SUMO化修饰,RNF4可能通过调控SUMO化的PCBP1的降解来影响其功能。
王海红顾卫琼周隽朱军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
酵母双杂交研究与RIG-G相互作用的蛋白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能够与维甲酸诱导的G基因 (RIG -G)发生作用的蛋白 ,以了解其功能。 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以RIG -G为诱饵 ,筛选人类骨髓cDNA文库 ,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 ,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 ,β -GAL实验等提供的信息 ,筛除假阳性克隆 ,确定阳性克隆。  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 10 9个克隆 ,经过验证 ,有 2 4个阳性克隆 ,它们分别是细胞的信号传导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激酶等。 结论为了研究诸如RIG -G新基因的功能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朱海青王海红陈赛娟陈竺王振义童建华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基因功能全反式维甲酸急性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