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才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A-IDAra-C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追踪研究HA加中剂量阿糖胞苷 (ID -Ara-C)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缓解后的疗效。方法 :1 4例AML患者常规诱导达完全缓解后 ,用HA -IDAra-C方案进行缓解后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存活 9例 ,5年长期无复发生存率为 36%。结论 :本方案疗程短、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
- 阎春平邸文会王振才李新梅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髓系AML
-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超急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 王振才杨淑珍王廷瑞崔洪香姜超玲庞辉
- 对24例发病后0-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并与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作对照研究。发现治疗组治愈率66.67%,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和65%;溶栓治疗组平均住院1...
- 关键词:
- 关键词: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
- HA-ID Ara-C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治疗的追踪研究
- 阎春平王振才阎玲
- 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需要缓解后治疗,防止复发,而传统长期巩固强化治疗时间太长,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医疗成本,且长期治疗可出现对Ara-C耐药的白血病细胞亚群。这往往是许多白血病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被引量:6
- 2003年
- 于福恩张国全张虹霍素云王振才
-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脑梗死血脂血液流变学
- 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及其对血液流变、血凝及纤溶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
- 于福恩杨淑珍王振才
- 本研究旨在探讨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学变,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以及其安全性。选择脑梗死病人80%,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疏血通6ml静脉注射,1次/日,14天;对照组40例,刺五加注射液60ml静脉注射...
- 关键词:
- 关键词:疏血通脑梗死血液流变血凝纤溶
-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2
- 2003年
- 于福恩王振才杨淑珍
- 关键词:偏头痛5-羟色胺血小板内啡肽类内皮素
- 蛋白C、蛋白S、活化蛋白C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蛋白C(PC)、蛋白S(PS)、活化蛋白C抵抗 (APCR)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间的关系。方法 对 80 4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及 16 8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PC、PS、APCR检测。结果 在缺血性卒中组PC、PS活性分别为 (115 .8± 12 .5 ) %和 (112 .6± 13.8) % ,明显低于出血性卒中组的 (119.2± 11.3) %和 (112 .1± 16 .5 ) %及对照组的 (12 0 .2± 12 .8) %和 (12 2 .4± 15 .8) % (P <0 .0 1)。进一步比较发现 ,<4 5岁的缺血性卒中组的PC、PS分别为 (5 4 .6 7± 8.9) %和 (40 .4 9± 9.1) % ,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PS在 4 5岁以上的缺血性卒中组为 (119.2± 15 .6 )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2 2 .4± 15 .8) % ,(P <0 .0 1) ,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APCR总发生率 6 .6 % (6 4 / 972 ) ,其中缺血性卒中组为 7.14 % (46 / 6 4 4 ) ,出血性卒中组为 6 .2 5 % (10 /16 0 )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4 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组APCR的发生率为 4 6 .3% (2 5 / 5 4 ) ,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PC、PS活性降低 ,APCR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特别与 4 5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 王振才于福恩姜超玲杨淑珍王廷瑞李晓陈艳荣
- 关键词:蛋白C蛋白S活化蛋白C抵抗缺血性脑血管病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和镁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钙、镁浓度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血清钙、镁浓度,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A组)、中(B组)、重型脑梗死(C组)3组。并以42例同期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及与对照组血清钙、镁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钙、镁浓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A、B、C3组患者血清钙、镁浓度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浓度降低,且其降低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关。
- 王廷瑞王振才陈艳荣李刚
- 关键词:脑梗死钙镁
- 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凝状态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纤溶酶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变学和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 170例脑梗死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 (84例 )和奥扎格雷对照组 ,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进行血凝分析及血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14 .2 9%和94.0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 %和 80 .2 3 %(P <0 .0 5 )。结论 纤溶酶对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奥扎格雷 ,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 。
- 王振才姜超玲杨淑珍李晓王廷瑞
- 关键词:纤溶酶脑梗死疗效血凝状态血液流变学
- 蛋白C和蛋白S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PC和PS活性、APCR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间的关系。方法对80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及168例健康对照组行PC、PS,APCR检测。结果在缺血性中风组,PC、PS活性分别为115.8%±125%和112.6%±138%明显低于出血性中风组的119.2%±13.3%和112.1%±16.5%,对照组的120.2%±12.8%和122.4%±15.8%,P<0.01。进一步比较发现,<45岁的缺血性中风组的PC、PS分别为54.67%±8.9%,40.49%±9.1%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S在45岁以上的缺血性中风组为119.2%±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4%±45 8%,p<0.01,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APCR总发生率66%(64/972),其中缺血性中风组为7.14%(46/644),出血性中风组为625%(10/160),p>0.05,45岁以下缺血性中风组APCR的发生串46.3%(25/5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PC、PS活性降低,APCR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与45岁以下的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 李子文张盟封建凯刘观斌王振才
- 关键词:蛋白C蛋白S活化蛋白C抵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