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氢分子与Li(100)面相互作用的推广的LEPS势分析
- 1992年
- 催化氢化的一个关键是氢的活化,尽管利用各种近代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氢的活化机理还是不够清楚.McCreery等曾提出了H_2—W(100)面相互作用推广的LEPS势能面,从理论上能够比较恰当地描述吸附特性;不过模型太粗糙,只用几个不等价吸附位来拟合相互作用势,未能合理地描述H_2在表面上的迁移特性.
- 夏少武王泽新牛节光王建新贺传腾
- 关键词:氢相互作用
- 铁体系催化剂电导率的研究
- 1992年
- 研究了在25℃加氢汽油溶剂中,铁体系胶相催化剂[Fe(naph)_2-A1(i--Bu)_3:-CH_3, = CHCH_2CI〕单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从中得出环烷酸亚与三异丁基铝离子对的作用是形成胶粒的基本反应。在胶粒表面被三异丁基铝还原成低价的铁离子是活性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单体丁二烯能使电导率降低说明活性中心是正离子性的;发现氯丙烯一部分与三异丁基铝作用、生成氯化异丁基铝。
- 夏少武王建新马世学马钰
- 关键词:催化剂电导率铁
- 氢分子在Li(100)面的吸附旋转势能面研究
- 1992年
- 利用推广的LEPS势分析H_2在Li(100)面的吸附、迁移、旋转等行为.给出的这种作用是短程相互作用,它因吸附位、吸附方式不同而不同,使H_2分别呈稳定分子吸附态、亚稳分子吸附态.这些吸附态通过H_2沿表面迁移而相互转换;通过H_2绕质心的转动而进行立式与卧式吸附方式之间的转变.并指出亚稳分子吸附态具有变型小、属弱化学吸附,迁移性强,不易解离成原子等特性.
- 夏少武王泽新王建新贺传腾牛节光
- 关键词:氢吸附态活化分析
- 锂原子在Li(100)平坦表面和台阶面吸附扩散的行为
- 1991年
- 采用足够大的Cluster模拟了理想的Li(100)平坦表面和台阶面。用对势方法计算出了Cluster和Li原子的相互作用势,得到了吸附扩散势能面。给出了最佳吸附位在洞位;最低能量扩散通道为洞位→桥位→洞位。Li原子在台阶面的吸附扩散势表明,下台面形成捕获势、上台面形成反射势。
- 王泽新王建新夏少武
- 关键词:锂原子扩散
- 改良型液体硫化染料的研制
- 1999年
- 说明了制备液体硫化染料的基本方法,探讨了通过加入抗氧剂和助剂以及改变配比对液体硫化染料的稳定性和抗氧性的影响,实验和中试结果均表明:通过控制原料中还原剂和抗氧剂的配比,可有效地提高液体硫化染料的抗氧化性和防析出性,由此为促进液体硫化染料的工业推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王政王建新
- 关键词:硫化染料染料改良型液体染料
- 钼体系与铁体系催化丁二稀聚合反应聚合度与链转移的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分别研究了MoCl_2(n-C_8H_(17)O)_2-(i-Bu)_2Aloph体系,Fe(naph)_2-Al(i-Bu)_3-CH_2=CHCH_2Cl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中聚合度与引发类型,聚合度与链转移的关系.建议用聚合度-时间曲线来决定是快引发还是慢引发,判断链转移反应的存在.对于慢引发非稳态聚合反应,提出选择准稳态来决定主要的链转移反应.并分别用图解积分法与等速比法处理数据,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结果. 对等速比法的正确性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采用链转移强度因子T_i表示向i组分转移的程度,并以比值φ_1=T_i/T表征第i种链转移剂的转移能力.
- 夏少武王建新贺传腾牛节光毕研枢
- 关键词:聚合动力学链转移聚合度丁二烯
- Li/Li(100)体系的吸附与表面扩散的对势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原子、分子同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分离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吸附质和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而且可以获得吸附、表面扩散等动力学信息。尤其是台阶缺陷表面对吸附、扩散扰动的研究,使我们对气固吸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 王泽新夏少武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