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闭孔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20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评估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206例尿失禁患者行TOT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混合型尿失禁31例。年龄32~81岁,平均54岁。病史1~40年,平均10.3年;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7.3个月。以Grouts—Blaivas评分法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单纯TOT手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时间16~35min,平均23.9min出血量15~30ml,平均17.8ml。术后早期并发症:股部疼痛29例(14.08%)、排尿困难12例(5.83%)、排尿姿势改变2例(0.97%)、尿潴留1例(0.49%)。远期并发症发生率0.97%,包括1例阴道壁缺损吊带暴露和1例吊带毛刺暴露影响性生活。术后远期症状完全消失202例,治愈率98.06%,总体满意率100.00%。结论TOT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 李会兵方平孙光王岩孙峰
- 关键词:尿失禁压力性女性
- 临床分期T1b期肾细胞癌的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临床分期为T1b期肾细胞癌的病理学特点,为保留肾单位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10例临床分期T1b期肾细胞癌患者,男505例,女205例.年龄26 - 88岁,平均58岁.肿瘤位于左侧377例,右侧383例.372例有肿瘤位置记录,其中位于肾上部137例、中部96例、下部139例.710例中以血尿为首发症状者103例,腰部不适为首发症状者62例,血尿伴腰痛为首发症状者3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由体检发现者511例.肿瘤直径4.0-7.0 cm,平均5.4 cm.对710例手术标本行病理检查,分析肿瘤的病理特点、Fuhrman分级、组织类型,以及肿瘤转移、侵犯肾周脂肪及合并静脉瘤栓等情况.结果 本组710例的病理类型:透明细胞型538例(75.8%),乳头状细胞型36例(5.1%),嫌色细胞型33例(4.6%),未分类细胞型8例(1.1%)及混合细胞型95例(13.4%).肿瘤组织伴出血362例(51.0%)、坏死214例(30.1%)、囊性变251例(35.4%)及纤维化55例(7.8%).侵犯肾周脂肪29例(4.1%),伴静脉瘤栓22例(3.1%).Fuhrman分级:Ⅰ级144例(20.3%),Ⅱ级513例(72.3%),Ⅲ级43例(6.1%),Ⅳ级10例(1.4%).Fuhrman低级别(Ⅰ/Ⅱ级)657例中发生肾周脂肪侵犯17例,Fuhrman高级别(Ⅲ/Ⅳ级)53例中发生肾周脂肪侵犯10例,侵犯肾周脂肪与Fuhrman高级别有关(P<0.05).结论 临床T1b期肾细胞癌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大部分属于高分化、恶性程度较低、生物学行为良好的肿瘤,但极少数具有侵袭性生长特点.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时应常规切除肾周脂肪并送检.合并静脉瘤栓时建议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联合静脉瘤栓取出术。
- 王岩宋华林晏滨魏江浩徐良邓晓敬孙光牛远杰李刚
- 关键词:病理学保留肾单位手术
- 局麻下Sparc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附42例报告)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介绍耻骨上入路无张力尿道吊带术 (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的经验。 方法 局麻下采用Sparc吊带术治疗SUI患者 4 2例。平均年龄 5 4岁 ,病史 12年 ,腹腔漏尿点压(ALPP) <6 0cmH2 O ,剩余尿量均 <2 0ml。 4例伴不稳定膀胱。手术时间平均 2 0min ,术后次日晨拔除尿管自行排尿 ,4周内避免过度活动。 结果 4 2例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均能自行排尿并满意控尿。 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稳定膀胱症状 ,经对症处理缓解。随访 3~ 12个月 ,平均 6个月 ,无SUI症状复发及排尿困难 ,无与移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 局麻下Sparc吊带术治疗SUI简便、安全 。
- 方平孙光徐勇王岩马腾骧
- 关键词:局麻SUI压力性尿失禁不稳定膀胱尿管
- 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杨亚东徐勇方平王岩
- 关键词: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治输尿管镜诊断率
- 经闭孔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评估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3月226例接受TOT手术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TOT术患者207例,TOT术联合子宫切除和(或)阴道修补、盆底重建术患者19例。随访时间3~51个月,平均20.2个月。填写经过验证的短表ICI-Q-SF、PISQ-12、UDI-6/ⅡQ-7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中远期并发症风险。结果:所有患者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治愈率94.7%,有效率97.3%;最终随访结果:治愈率90.3%,有效率92.9%。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症状及QOL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1)。有性生活患者术后PISQ-12评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改善(P<0.05)。患者术后末次UDI-6及Ⅱ-Q7问卷总体评分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降低(P<0.05),但29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梗阻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20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尿频和尿急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患者手术前后Qmax及PVR无统计学意义变化(P>0.05)。结论:TOT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法。抗尿失禁术后患者系统的随访对于潜在并发症的提示至关重要。
- 孙峰方平孙光王岩周煦东
- 关键词:疗效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出口梗阻
-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疗及预后分析(附10例报告)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16~62岁,平均29岁。就诊症状为单纯肉眼血尿3例、腰腹部肿块或腰腹痛4例(伴血尿2例)、无症状查体发现3例。患者均行B超、IVU、尿脱落细胞学检查,8例行CT平扫+强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肾占位6例、肾盂占位3例、输尿管占位1例。CT提示肾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4例。10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6例,患肾、输尿管全段切除+膀胱输尿管口袖口状切除4例,2例根治性肾切除患者因肿物与周围粘连严重切除部分腹膜。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于术后病理确诊为肾母细胞瘤,预后良好组织型(FH)4例,预后不良组织型(UH)6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3例。按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标准,分别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3例。7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放化疗。随访9例患者1~13年,5例无瘤生存,生存时间为1.5~13年,平均4.4年。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肺转移,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脑转移,2例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再次接受手术。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为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目前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并辅以合理、及时的放疗、化疗是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措施。
- 孙峰方平孙光李刚刘文瞻王岩蔡启亮周煦东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成人预后
- 经耻骨后与经闭孔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耻骨后(SPARC)与经闭孔(TOT)路径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尿动力学资料完整的SUI患者275例,分别行SPARC吊带术(136例)和TOT吊带术(139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9.4个月。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国际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生活质量问卷简表(PISQ-12),分组测量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两种术式的中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①TOT组手术时间(25.1±3.3)min,SPARC组(34.8±5.6)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②TOT组症状评分由术前(7.0±1.9)分降至末次随访(0.4±1.2)分,QoL评分由术前(6.2±2.0)分降至(1.1±1.4)分;SPARC组症状评分由(7.2±2.1)分降至末次随访(0.6±1.7)分,QOL评分由(6.6±2.0)分降至(1.0±1.6)分;2组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TOT组有性生活患者PISQ-12评分由术前(24.2±5.0)分增至末次随访(29.5±4.8)分,SPARC组由(23.0±4.4)分增至(26.9±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T组总治愈率89.9%,有效率94.2%;SPARC组总治愈率89.O%,有效率9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ot组术后短期排尿障碍23例,SPARC组20例,均于术后1—2周内缓解。④TOT组和SPARC组术前Qmax分别为(30.2±8.7)、(31.7±9.4)ml/s,术后1周内降至(24.9±8.6)、(26.9±8.9)ml/s;PVR分别由术前(1.6±4.2)、(1.4±3.7)ml增至术后(3.2±6.5)、(3.5±6.3)ml,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T组患者术后3个月(109例)Q。。为(31.5±8.2)ml/s,PVR(2.6
- 孙峰方平孙光王岩李会兵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 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s)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前列腺EGISTs患者2例,报告其中1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排便困难半年、排尿困难2个月入院,直肠指诊发现直肠前壁黏膜下有一质韧肿物,考虑为直肠肿物。前列腺B超及MRI检查均考虑肿物可能来源于前列腺,术前直肠肿物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间叶源性肿瘤。骶前肿物探查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梭形细胞肿瘤,诊断为恶性EGISTs,考虑肿物来源于前列腺;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均阳性。术后辅助伊马替尼治疗,随访3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前列腺EGISTs以手术治疗为主,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行药物辅助靶向治疗。
- 李伟方平孙光王岩曹利瑞
- 关键词:文献复习
- 肾黏液纤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肾黏液纤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16日收治的1例肾黏液纤维瘤患者的资料,女,47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性肿物8个月入院.发病以来偶伴左腰部不适.B超及CT检查示左肾中下部囊实性占位,直径约4 cm,腹部CT增强和动态超声造影检查均可见肿物缓慢增强,密度不均.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性病变.全麻下行左肾探查术,术中见左肾中下部肾窦内一直径约5 cm饱满圆形实性肿块,质稍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完整切除患肾. 结果 病理检查:肿物标本大体观表面饱满光滑,呈淡黄色、有光泽;镜下见肿瘤以纤维瘤样细胞为主,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排列不规则,呈菱形或梭形,核质淡染,偶见核分裂,肿瘤含丰富的黏液及血管组织,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病理诊断为黏液纤维瘤(不成熟型),有恶变倾向.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黏液纤维瘤一般为良性肿瘤,少数有恶变及转移可能,原发于肾脏的黏液纤维瘤非常罕见,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病理诊断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对该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
- 李伟方平孙光王岩曹利瑞周煦东
- 关键词:文献复习
- 经闭孔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近期疗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估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OT)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患者行TOT手术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1年,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国际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患者性生活质量问卷简表(PISQ-12),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20.3 min,出血量较少。术中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末次)Qmax为(28.37±7.26)mL/s;PVR为(2.87±3.54)mL。术后随访:治愈率73.9%,有效率86.9%。患者术后随访症状、ICI-Q-SF评分及OABS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是治疗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的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但长期疗效仍需大量临床资料随访证明。
- 周煦东方平王岩李伟
- 关键词:混合性尿失禁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