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元

作品数:38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兵器科学与技...
  • 13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火炮
  • 7篇炮口
  • 5篇弹丸
  • 5篇自行火炮
  • 4篇动力学
  • 4篇炮口振动
  • 4篇测量方法
  • 3篇立靶
  • 3篇立靶密集度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动力学仿真
  • 2篇动力学分析
  • 2篇多体系统
  • 2篇信息处理
  • 2篇信息处理技术
  • 2篇射击密集度
  • 2篇身管
  • 2篇实验测试

机构

  • 38篇西北机电工程...
  • 1篇海军蚌埠士官...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齐齐哈尔北方...

作者

  • 38篇王宝元
  • 17篇周发明
  • 13篇衡刚
  • 10篇邵小军
  • 7篇吴三灵
  • 5篇高小科
  • 5篇喻华萨
  • 4篇温波
  • 4篇焦明纲
  • 4篇吴会民
  • 4篇刘朋科
  • 4篇钞红晓
  • 3篇梁世瑞
  • 3篇陈彦辉
  • 3篇郭旻
  • 3篇宁变芳
  • 3篇李宝辉
  • 3篇张鹏飞
  • 3篇董文祥
  • 3篇洪丽娜

传媒

  • 13篇火炮发射与控...
  • 8篇兵工学报
  • 7篇测试技术学报
  • 3篇华北工学院测...
  • 2篇机械设计
  • 2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全国多体系统...
  • 1篇中国兵工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位移双向拉绳式速度传感器被引量:1
2012年
火炮大行程运动部件速度测量常采用单向拉绳式传感器,由于其频响低而使得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针对传统速度传感器依靠卷簧所引起的低频响缺陷,采用无弹簧方式设计并研制了大位移双向拉绳式速度传感器,给出了传感器电磁感应工作原理和利用测速电机作为速度敏感元件的工作方式,选择一门高炮自动机和一门火炮后坐部分为测量对象,通过自动机闩体运动速度测量和火炮后坐部分运动速度测量完成了速度传感器原理验证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速度传感器能满足火炮运动部件测量要求。
王宝元周发明衡刚
关键词:机械设计火炮大位移传感器
炮口振动与立靶散布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某高炮武器立靶散布中心明显发生侧偏现象,采用问题再现、原因分析、措施提出和效果验证等过程的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射击试验,测试炮箱浮动位移确定弹丸出炮口时间,用位移传感器得到炮口振动位移响应曲线,采用图像式立靶密集度测试系统得到立靶散布坐标,对炮口振动位移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炮口振动固有频率,研究炮口位移响应影响立靶散布的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火炮结构固有特性与射频不匹配,引起炮口共振,使得弹丸出炮口时刻出现在炮口振动位移最大位置,形成立靶散布中心侧偏现象。通过加强结构刚度,消除了炮口共振现象,立靶散布中心侧偏现象基本消失。
王宝元许耀峰周发明衡刚洪丽娜
关键词:高炮炮口振动立靶密集度动态特性
自行火炮铅垂方向重心位置测量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提出一种测量自行火炮铅垂方向重心位置的实验方法 .方法 使自行火炮沿射向倾斜一角度 ,用称重传感器测出火炮一端的重量 .结果 用一例题验证了文中方法和原理的正确性 .
王宝元吴三灵焦明纲
关键词:自行火炮
炮口振动响应实验测试方法综述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应用测试方法得到炮口振动响应量,已形成多种测试传感器和测试方法。炮口振动响应量包括线位移、线速度、线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炮口振动位移测试传感器主要有电涡流位移传感器、CCD激光位移传感器、光电位移跟随器和激光测振仪等。炮口角位移主要是通过线位移测试而获得。炮口振动速度测试可以采用激光测振仪,它是基于多普勒原理的激光非接触测振技术而研制的。炮口角速度参数主要采用角速度陀螺传感器测试,而压电型加速度传感器使用最广泛。新技术和新原理的采用能促进炮口振动响应测试方法的发展。
王宝元邵小军
关键词:振动与波火炮实验测试
炮口激波折射率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炮口激波折射率测量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激波折射率测量方法。利用激光非接触测量原理,研制了炮口激波折射率测量系统,给出了激波折射率计算公式和折射率测量步骤。以某火炮为验证对象,观察到炮口激波折射现象,实现了炮口激波折射率试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所选火炮炮口前方2 m处,激波折射率为1.000 480.该方法为弹丸膛内运动姿态测量和炮口运动量测量结果误差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
王宝元钞红晓邵小军衡刚李宝辉
关键词:火炮激波折射率测量方法
基于高速摄像弹道跟踪原理的弹丸章动角测试方法被引量:6
2016年
弹丸章动角是影响火炮射击密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是火炮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得到弹丸出炮口段附近弹丸章动角测试结果,采用基于高速摄像的弹道跟踪法开展弹丸章动角测试方法研究。利用高速数字摄像机和弹道跟踪架建立弹道跟踪系统,记录弹丸飞行轨迹图像,借助于图像分析软件获得弹丸上下章动角测试结果。采用弹道跟踪系统对某火炮弹丸进行实例验证,得到弹丸出炮口段附近弹丸上下章动规律,各发弹丸之间弹丸章动角数值分散性较大,第1发弹丸章动角最大值为-5.2°.研究结果表明,弹道跟踪法是获取弹丸章动角测试结果的理想方法。
王宝元邵小军刘朋科衡刚钞红晓刘军
关键词:火炮弹丸
弹丸后效期时间和距离测量方法被引量:5
2013年
后效期内的火炮弹丸特性研究在火炮工程实践中有重要意义,而其中弹丸后效期时间和作用距离2个重要参数,一直没有较为成熟实用的测量方法。提出了一种火炮弹丸后效期时间和作用距离的测量方法,采用高速数字摄像技术,运行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得到弹带离开炮口时刻和弹尾离开冲击波时刻的弹丸位置坐标和时间,两位置坐标之差就是弹丸后效期作用距离,两时间之差就是弹丸后效期时间长度,并以某小口径火炮为测量对象,采用该测量方法成功地测量出了靶场射击时的弹丸后效期时间和作用距离。
王宝元董文祥邵小军张鹏飞郭旻高小科
关键词:火炮弹丸测量方法
弹丸出炮口时间测试方法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用实验测试方法准确得到弹丸出炮口时间参数,以小口径火炮为实验对象,采用高速摄影法、靶丝通断法、光电法和后坐位移法等4种方法,开展弹丸出炮口时刻的时间参数测试方法研究。用4种方法同时测试同一弹丸出炮口时间,用同一台数据采集系统采集4种信号,以高速摄影法得到的时间曲线为时间基准,将4种时间信号统一到相同时间坐标中。高速摄影法测试最直接、数据最可靠。通断靶丝是被高速燃气流吹断的,而不是被弹头碰断的。先于弹丸泄露的火药气体使光电传感器提前触发。
王宝元钞红晓邵小军张鹏飞曹馨洪丽娜
关键词:信息处理技术火炮弹丸
自行火炮弹性中心测试原理
1999年
弹性中心是自行火炮的重要设计指标.本文叙述了自行火炮弹性中心的特性,推导了弹性中心的计算公式及其实验测试原理,并用例题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弹性中心测试方法和原理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实例测量结果.
王宝元吴三灵李宗虎陈顺德
关键词:自行火炮实验测试
全文增补中
火炮结构结合面力学模型研究综述(Ⅰ)被引量:2
2011年
火炮结构后坐部分与导轨、齿轮与齿弧、回转部分座圈等结合面是影响火炮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结合面存在着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结合面刚度是火炮结构整体刚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火炮结构零件组成的机构,其大部分阻尼来源于结合面。火炮结构结合面力学模型研究经历了多刚体模型、多柔体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火炮多刚体模型由若干个刚体、弹簧和阻尼器构成,将结合面简化为弹簧和阻尼器,建立运动微分方程,描述火炮系统射击时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多柔体模型由若干个弹性体与刚性体组成,结合面的处理与多刚体基本相同。
王宝元董文祥邵小军
关键词:火炮结合面力学模型动力学仿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