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谦
- 作品数:72 被引量:3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Shh信号通路在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的作用
- 丁红王宗谦李艳浓闵睿尹丽杨琦
- 肾脏病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及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应用
- 2000年
- 1.肾脏病理检测技术的发展 (1)首创体外标记法:在国内外首次用体外标记法观察到肾小球基膜上的负电荷。 (2)组织染色技术的改进:①改良了胶态铁单一染色法,简化了负电荷的研究方法:②在国内外首次用改良地依红染色法检测肾组织上的HBsAg。
- 任青王宗谦马健飞冯江敏李子龙王力宁周希静严海东
- 关键词:肾疾病病理检测
- 强的松对大鼠马兜铃酸肾病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强的松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予大鼠关木通水煎剂灌胃12周,制备大鼠马兜铃酸肾病模型20只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予强的松10mg/(kg.d)水溶液灌胃4周,非治疗组不予治疗,观察4周时未治疗组和治疗组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4周时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未治疗组肾组织TGF-β1、CTGF和FN光密度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强的松治疗马兜铃酸肾病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 赵艳玲王宗谦冯江敏周希静谷定英徐玉兰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银杏叶防治大鼠马兜铃酸肾病的实验研究
- 目的制备马兜铃酸肾病模型,探讨其发病机制,观察银杏叶对大鼠马兜铃酸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5只,未治疗组10只、治疗组10只。对照组大鼠,饮用水灌胃,剂量10ml/(kg...
- 赵艳玲王宗谦冯江敏马健飞王力宁孙东
- 文献传递
- 强的松对大鼠马兜铃酸肾病肾组织纤维化影响
- 【目的】观察强的松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雌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n=5),饮用水灌胃,剂量10ml/(kg·d),分2次灌胃;(2)模型组(n=20),
- 赵艳玲王宗谦冯江敏周希静谷定英毛朝鸣戴彩香
- 文献传递
- 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急性肾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或几天)急剧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由于目前仍没有急性肾损伤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为其诊治带来极大困难。该文通过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肾损伤分子-1等急性肾损伤早期标志物的阐述,探讨其在急性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肾功能评估分级及其早期治疗、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肾损伤早期标志物进行了一个综合的总结。
- 李晓庆王宗谦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标志物
- 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患者并发浆膜腔积液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容易并发浆膜腔积液,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特别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透析治疗后更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透析治疗患者并发浆膜腔积液的临床资料,总结浆膜腔积液发生的病因、治疗及预后,为临床防治浆膜腔积液提供依据。
- 李慧敏王宗谦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浆膜腔积液透析治疗并发腹腔积液
- 银杏叶防治大鼠马兜铃酸肾病的实验研究
- 赵艳玲王宗谦冯江敏马健飞王力宁孙东
- 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对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终米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RIF时表达明显增加.PAI-1在RIF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荚注。Sonic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丁红王宗谦马健飞
- 关键词:HEDGEHOG信号通路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纤维化慢性肾脏病PAI-1RIF
- 活性维生素D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IgA肾病12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VD3)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组、VD3治疗组和ARB+VD3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随访12周,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钙磷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ARB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39.20%[(1 969.73±233.59)mg/d vs(1 197.56±139.77)mg/d,P<0.05]。VD3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5.85%[(1 953.50±267.06)mg/d vs(1 643.93±233.31)mg/d,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8.81%[(1 927.69±259.34)mg/d vs(601.31±153.57)mg/d,P<0.01]。与ARB治疗组和VD3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尿蛋白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均未出现高钙和高磷血症。结论 VD3联合ARB治疗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安全性好。
- 王宗谦尹丽杨琦李慧敏
- 关键词:IGA肾病活性维生素D蛋白尿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