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卿

作品数:16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光动力
  • 7篇动力疗法
  • 7篇湿疣
  • 7篇疗法
  • 7篇尖锐湿疣
  • 7篇光动力疗法
  • 5篇酮戊酸
  • 5篇疗效
  • 5篇氨基酮戊酸
  • 4篇细胞
  • 4篇疗效观察
  • 4篇5-氨基酮戊...
  • 3篇疗法治疗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增殖
  • 2篇皮肤
  • 2篇皮损
  • 2篇紫癜
  • 2篇过敏

机构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6篇王卿
  • 10篇王爱学
  • 9篇李艳玲
  • 6篇李玉平
  • 6篇刘强
  • 5篇王大虎
  • 4篇张晓光
  • 3篇马耀辉
  • 3篇郭兵申
  • 2篇王凌
  • 2篇崔光雪
  • 2篇四荣联
  • 2篇马喜兴
  • 2篇王欣欣
  • 2篇田珂
  • 2篇魏凤
  • 1篇张环环
  • 1篇卢凤敏
  • 1篇姚贵申
  • 1篇王明明

传媒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联合红光的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红光组和每只小鼠背部皮肤3块相等面积区域分别外敷3%、5%、10%的光敏剂。采用不同浓度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作用于ICR小鼠背部皮肤,3组小鼠每2周给予一次相应处理,共3次。处理后第1、7、14、28天取同等大小ICR小鼠背部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制片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面积百分比。结果与单纯红光组及3%、5%光动力组比较,10%光动力组促进ICR小鼠Ⅰ胶原增加作用更明显、持久(P<0.05)。光动力组ICR小鼠较单纯红光组更早表现出Ⅲ型胶原含量增加,且10%光动力组ICR小鼠在第14天、28天Ⅲ型胶原含量增加较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联合红光的光动力疗法可促进ICR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对皮肤老化的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10%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ICR小鼠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改善较低浓度光动力组及单纯红光组更明显,可能为治疗皮肤老化的适宜浓度。
魏凤王凌张晓光王爱学王卿李艳玲
关键词:皮肤老化光动力疗法5-氨基酮戊酸
肺部真菌感染148例分析
2009年
马耀辉李艳玲潘文森张晓光王爱学王卿
关键词:肺疾病念珠菌烟曲菌
沙利度胺对组胺活化后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表达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对组胺活化后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A1 (COLⅠA1)表达及调节因子TGF-β1、MMP-1、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沙利度胺对细胞外相关基质蛋白的抑制作用,以了解其抗真皮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 使用第4代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于试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沙利度胺组、组胺组及组胺+沙利度胺组,分别用DMEM培养基、10μmol/L沙利度胺、100μmol/L组胺及100μmol/L组胺+10μmol/L沙利度胺处理成纤维细胞,提取各组细胞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OLⅠA1及TGF-β1、MMP-1、TIMP-1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COLⅠA1蛋白水平表达。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用羟脯氨酸比色法检测细胞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组胺刺激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后,COLⅠA1 mRNA及蛋白表达和羟脯氨酸分泌量较空白对照均升高(P<0.05);沙利度胺单独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COLⅠA1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降低(P<0.05),而羟脯氨酸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作用于组胺刺激后的成纤维细胞、COLⅠA1 mRNA的表达及羟脯氨酸分泌量较前者(未经组胺处理组)显著降低,且沙利度胺对组胺刺激后的成纤维细胞COLⅠA1mRNA表达抑制率(85.55±3.07)%高于未用组胺处理的抑制率(35.25±2.01)%。TGF-β1、MMP-1、TIMP-1 mRNA表达的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胺处理组TGF-β1、MMP-1 mRNA表达升高(P<0.05),但TIMP-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较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TIMP-1 mRNA表达降低,MMP-1 mRNA表达升高(P<0.05);而沙利度胺作用于经组胺刺激后的成纤维细胞TGF-β1、TIMP-1 mRNA较组胺组降低,MM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10μmol/L沙利度胺能抑制经组胺活化后COLⅠA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和羟脯氨酸的分泌量,同时抑制胶原蛋白产生的正向调节因子TGF-β1、TIMP-1 mRNA表达、促进负向调节因子MMP-1表达。
白艳芝王卿郭兵申王爱学张丽华薛菲李素月李玉平
关键词:沙利度胺组胺成纤维细胞
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50例——疗效观察、治疗体会及治疗后皮损动态观察
目的: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
王卿
关键词: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皮肤缺损
文献传递
银屑病患者损伤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背景: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异常,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也有差异,但有关银屑病患者皮肤损伤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银屑病患者损伤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和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外周血T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皮肤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1)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和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T细胞自然增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2)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上清液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高于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3)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为皮损处微环境中生长因子水平失衡所致。
王卿王大虎王爱学郭兵申王宁李玉平
关键词:银屑病间质干细胞干细胞T细胞增殖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相关因素并随访了解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尖锐湿疣患者应用ALA-PDT治疗的疣体清除情况,以清除疣体的治疗次数为应变量,疣体的个数、最大疣体的直径、最大疣体的面积、所有疣体的总面积以及是否应用过其他治疗、是否为尿道口的病变,进行多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对治愈患者进行长达2年的随访。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其治疗效果与疣体的最大直径呈正相关,而与纳入研究的其他因素无相关关系。78例患者中8例复发,5例治疗前多次应用过电灼及其他物理治疗的患者出现尿道狭窄。2年随访结束后,78例患者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异常隆起及凹陷、治疗部位的皮肤及黏膜颜色与周边皮肤及黏膜无差异;77%的患者对光动力治疗满意。结论影响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因素与单个疣体的最大直径相关,而与纳入其他因素无相关关系,即疣体的最大直径越大需要治疗的次数越多;2年的随访结果表明ALA-PDT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但对于治疗前曾多次应用过冷冻、电灼等物理治疗的患者应向其交代远期仍有发生尿道狭窄的风险。
王卿王爱学李玉平刘强李艳玲田珂
关键词:尖锐湿疣光动力疗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高频电刀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高频电刀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入选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一组为高频电刀联合ALA-PDT治疗组,用高频电刀去除疣体后立即行ALA-PDT疗法治疗;另一组为高频电刀治疗组,在末次治疗后的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价复发率,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高频电刀联合ALA-PDT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后复发率分别是88.57%和11.43%,高频电刀治疗组分别为37.14%和62.86%,2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高频电刀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李艳玲王凌王爱学王卿卢凤敏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高频电刀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笔者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与物理疗法(电刀、冷冻)治疗尖锐湿疣,并对两者的疗效及疗后局部反应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王卿刘强李艳玲马耀辉王大虎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胎传梅毒吉-海反应1例
2013年
临床资料 患儿男,45天。因头面、四肢、手足脱屑半月,加重6天来我院就诊。半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自前胸始脱屑,渐及头面、四肢、手足,未治疗。6天前双腹股沟处皮肤糜烂,伴脓性分泌物,双足皮肤皲裂。发病10天前曾发热,最高温度38.0℃,不伴寒战,吃奶好,二便可,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7^+周,顺产,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父母否认有不洁性交史。
刘强王欣欣崔光雪张晓光王卿王爱学李玉平
关键词:胎传梅毒家族遗传性疾病脓性分泌物不洁性交史皮肤糜烂皮肤皲裂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Tim-3mRNA表达和血清中IL-2和IL-4含量测定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Tim-l,Tim-3及IL-2,IL-4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8例HSP患者分为单纯组和混合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 mRNA和Tim-3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和IL-4的含量,选取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HSP患者Tim-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RQ值分别为0.974(1.108)和0.760(0.514),P<0.05],而Tim-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Q值分别为1.359(1.183)和1.604(1.177),P>0.05];Tim-1 mRNA,Tim-3 mRNA的表达在HSP单纯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患者血清IL-2含量(188.517±12.867)较正常对照组(202.759±20.903)降低,IL-4含量(73.046±8.750)高于正常对照组(62.301±11.232),且HSP患者混合组IL-2含量低于单纯组,IL-4含量高于单纯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im蛋白可能参与HSP发病,但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IL-2和IL-4水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刘强王卿王欣欣师绍敏马海霞崔光雪郭兵申王大虎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