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茹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抗Dsg1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与红斑/落叶型天疱疮病情的关系
- 目的探讨红斑/落叶型天疱疮(PE/PF)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抗Dsg1的EL ISA指数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对8例确诊为红斑/落叶型天疱疮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收集患者在各随访点的血清,记录每次随访时的病情并进行评...
- 王佩茹钟珊邱于芳陈喜雪朱学骏
- 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真核表达体系构建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构建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体系。方法①以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从表皮组织提取总RNA中扩增编码人BP180NC16A的cDNA,与包含编码人免疫球蛋白IgG1Fc段恒定区基因的质粒pFUSE-hIgG1e4-Fc2融合,形成重组pFUSE-hIgG1e4-Fc2-BP180NC16A质粒。②重组质粒转染真核HEK293T细胞,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③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鉴定转染细胞上清中分泌的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结果构建了pFUSE-hIgG1e4-Fc2-BP180NC16A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成功表达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结论 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能够成功真核表达。
- 王佩茹王明悦朱学骏陈喜雪
- 关键词:融合蛋白真核表达
- 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 王佩茹陈喜雪李若瑜朱学骏
-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婴儿
-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1例被引量:4
- 2012年
- 患者男,74岁。双小腿胫前红肿、水疱、大疱2个月,伴痒。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大片浮肿性紫红色斑片,其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糜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部分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诊断: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治疗:口服米诺环素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有效。
- 彭洋王佩茹陈喜雪
- 关键词:米诺环素
- 多发皮肤结节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被引量:3
- 2010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全身皮肤结节半月余,于2009年6月12日入我院诊治。患者半月前出现腰部多发红色结节,直径约0.5cm,无不适感。逐渐蔓延至整个躯干、四肢、面部、双眼睑。外院给予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仍有新发结节,但原有部分皮疹变平、颜色变浅。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
- 王佩茹陈喜雪涂平
-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首发症状多发
- 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4例确诊的难治性大疱性皮肤病(8例寻常型天疱疮、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2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红斑型天疱疮)患者,按体表面积375 mg/m^2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共4次(第1、8、15、22天)。治疗前均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免疫球蛋白,血清疱病特异抗体及外周血流式细胞仪CD3、CD19、CD20细胞计数等检查,并在治疗中以及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结果:14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的11例患者中,2例已完全停药;其余患者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中。3例部分缓解患者,皆已停用所有药物,皮损仅在外力碰撞后出现。出现2例复发病例;还有1例在治疗后3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大疱性皮肤病有明确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 邱于芳钟珊王佩茹朱学骏陈喜雪
- 血清抗Dsg1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与落叶型天疱疮病情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落叶型天疱疮(PF)患者外周血血清IIF滴度、Dsg1-ELISA指数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监测8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其相应时间点血清中特异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IIF)滴度和Dsg1-ELISA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例(87.5%)患者病情评分与Dsg1-ELISA指数有显著性关联(P<0.05),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4例(50%)患者病情评分与IIF滴度有显著性关联,与病情波动平行变化。结论 Dsg1-ELISA指数可作为PF病情的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 王佩茹钟珊陈喜雪邱于芳朱学骏
- BP180NC16A-IgG1Fc融合蛋白在体外特异性杀伤NC16A反应性B细胞
- 彭洋王佩茹陈天成陈喜雪朱学骏王明悦
- 播散性黄瘤一例
- 播散性黄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现报道一例。病例资料:患者,18岁男性,双腋下皮疹2年,双肘窝、双腘窝、面部、颈部皮疹1年半,无不适。皮疹逐渐增多,未见消退。否认声音嘶哑、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否认...
- 王佩茹段周英陈喜雪
- BP180抗原与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BP180是半桥粒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表皮与真皮间发挥重要的连接作用,是多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致病抗体识别并攻击的自身抗原,在这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对BP180的功能、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王明悦王佩茹彭洋陈喜雪朱学骏
- 关键词:BP180大疱性类天疱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