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志均

作品数:19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黄土
  • 7篇核素
  • 5篇迁移
  • 5篇放射性
  • 5篇NP
  • 4篇核素迁移
  • 4篇放射性核素
  • 3篇电站
  • 3篇柱实验
  • 3篇镎237
  • 3篇核电
  • 3篇核电站
  • 3篇放射性废物
  • 3篇废物
  • 3篇^237NP
  • 2篇大亚湾核电
  • 2篇大亚湾核电站
  • 2篇循环泵
  • 2篇液固
  • 2篇液固比

机构

  • 19篇中国辐射防护...
  • 2篇秦山第三核电...
  • 1篇日本原子力研...
  • 1篇核工业第二研...

作者

  • 19篇游志均
  • 11篇王旭东
  • 7篇刘志辉
  • 7篇张红庆
  • 6篇王辉
  • 2篇崔安熙
  • 1篇黄雅文
  • 1篇程理
  • 1篇冯声涛
  • 1篇山本忠利
  • 1篇陈式
  • 1篇张华
  • 1篇田中忠夫
  • 1篇周黎军

传媒

  • 11篇辐射防护通讯
  • 6篇辐射防护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力堆乏燃料溶解液中不溶物的离心沉降——工程性验证实验
1998年
本文报导了动力堆乏燃料模拟料液的配制和离心沉降法去除不溶颗粒物的实验结果,并讨论了影响离心沉降效率的主要因素。
李祯堂崔安熙黄雅文游志均郭生祥王辉柏忠林李慧良刘寿曾蔡槟吴华李建汉
关键词:乏燃料离心沉降动力堆
焚烧灰造粒水泥玻璃固化配方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本文报道了针对中低水平放射性焚烧灰处理的水泥玻璃固化配方研究结果。以一种自制磷酸盐材料作为硬化剂,以水玻璃为固化基质进行了固化剂配方研究,并进行了固化体的性能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玻璃固化剂的配方为:硬化剂,30±3%(wt);水玻璃,66%(wt);水泥,3±0.3%(wt);外加剂,l%(wt)时,所制得水泥玻璃固化体均匀密实,密度在1.8~2.5g/cm^3间,28d的抗压强度≥10MPa;对^85Sr和134^Cs,第42天的浸出率均≤1.5×10^-4cm/d。焚烧灰经过造粒水泥玻璃固化后,固化体的减容系数(焚烧灰造粒固化后固化体的体积与焚烧灰的体积比)为0.56,减容效果好,性能优于水泥固化体。
刘志辉冯声涛程理王旭东游志均
关键词:焚烧灰硬化剂
大亚湾核电站处置场天然屏障对^(85)Sr、^(134)Cs和^(60)Co的吸附性研究被引量:19
2003年
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 ,研究了 85Sr、1 34 Cs和 6 0 Co在大亚湾核电站中低放废物处置场近场钻井岩芯样和探槽样中的迁移分布规律。静态实验结果显示 ,同—种土样对 3种核素的吸附比差异很大 ,说明该地地质介质对核素的吸附具有选择性。 3种核素的吸附平衡时间为 1 2 0 h,分配系数 Kd 的平均值分别为 9.4× 1 0 m L/ g( 85Sr)、2 .3× 1 0 3m L/ g( 1 34 Cs)和 1 .3× 1 0 2 m L/ g( 6 0 Co)。动态实验结果给出了 3种核素的延迟系数 Rd 的平均值分别为 7.4× 1 0 2 ( 85Sr)、1 .8× 1 0 4 ( 1 34 Cs)和 1× 1 0 3( 6 0 Co) ,表明 85Sr在土柱中的迁移比 1 34 Cs和 6 0 Co的快。
李祯堂王辉游志均
关键词:大亚湾核电站处置场吸附性铯134安全处置浅地层处置
^(85)Sr、^(134)Cs和^(60)Co在浅地层黄土与地下水间的分配系被引量:11
1995年
本文报道了 ̄(85)Sr、 ̄(134)Cs和 ̄(60)Co在采自本院野外试验场,从地表到地下2m深黄土与地下水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以及核素浓度、p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黄土采集的深度范围分别为:地表-0.5m,0.5-1m,1-1.5m,1.5-2m,共采集16个样品;地下水取自试验场的井水。实验采用静态法。实验结果表明,16个样品测定的 ̄(85)Sr、 ̄(134)Cs和 ̄(60)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82、7.4×10 ̄3和5.4×10 ̄3mL/g;在不同深度的黄土中测得的分配系数基本一致。pH值的变化对 ̄(134)Cs和 ̄(85)Sr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影响,对 ̄(60)Co则影响不大。
李祯堂王辉游志均Tadao TanakaHiromichi OgawaHidao Kamiyama
关键词:黄土地下水
放射性核素在页岩和黄土中的迁移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介绍了 8 5Sr和 1 34 Cs在页岩 ,85Sr、1 34 Cs和 6 0 Co在黄土中的迁移研究结果。在页岩中 85Sr、1 34 Cs的滞留因子分别为 80~ 1 0 2和 1 60 0 0 ,分配系数分别为 1 5~ 2 5 m L/ g和 41 85 m L/ g;85Sr、1 34 Cs和 6 0 Co在黄土中的滞留因子分别为 45 0~ 5 3 0、4.1× 1 0 4 ~ 4.6× 1 0 4 和 3 .2× 1 0 4 ~ 3 .6× 1 0 4 ,分配系数分别为 80~ 86m L/ g、7.3× 1 0 3~ 7.5× 1 0 3m L/ g和 5 .7× 1 0 3~ 5 .8× 1 0 3m L/ g。结果表明 ,页岩对 85Sr和 1 34 Cs有较强的吸附性 ,黄土对 85Sr、1 34 Cs和 6 0 Co的吸附性极强。
李祯堂王辉游志均
关键词:核素迁移页岩黄土
~3H、^(237)Np(Ⅴ)在土柱中的迁移速度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报道了 3 H、2 3 7Np在黄土介质中的吸附特性及其迁移速度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在该实验条件下 ,2 3 7Np在含水层土壤中的迁移速度为 0 .1 9m/a,滞留因子为 2 4 0 3,吸附比为 5 91 m L/g。
李祯堂张红庆王旭东游志均
关键词:镎237放射性核素核素迁移
用于核素迁移研究的循环柱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核素迁移研究的循环柱实验装置,它包括实验柱、流量计、取样器、贮液容器和循环泵,从循环泵出口经实验柱到流量计入口采用封闭式螺帽和不锈钢联接,其余部分采用塑管密封联接。其中实验柱圆柱体的两端与锥形接头密封联...
李祯堂张红庆王旭东游志均
文献传递
腐殖酸对^(237)Np在石英砂柱中迁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采用阶梯法和脉冲法分别将腐殖酸和2 37Np注入石英砂柱中 ,研究了腐殖酸存在时对2 37Np迁移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流量为 0 .0 8mL/min的情况下 ,腐殖酸浓度从 0增大至 1 0mg/L时 ,2 37Np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加快 ,浓度继续升高到 2 0mg/L、5 0mg/L后未见显著变化 ;2 37Np在石英砂柱中的滞留因腐殖酸的存在而有减轻趋势 (从无腐殖酸时的 8.3 %到HA为 5 0mg/L时的 5 .0 % )。滞留在石英砂柱中的2 37Np ,除了与吸附在石英砂上的腐殖酸结合外 。
王旭东刘志辉游志均李祯堂
关键词:HA迁移^237NP腐殖酸石英砂
^(238)Pu在黄土中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进行了核素 2 38Pu在黄土 -地下水体系中的分配比受液固相相互作用时间、液固比、液相 p H值等因素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 p H值为 8.3时 ,2 38Pu在黄土中 Kd 值可达 1 .89× 1 0 4 m L/g;当液固比在 5 :1~ 2 0 :1 m L/g范围内并逐渐增大时 ,2 38Pu的 Kd
李祯堂张红庆王旭东游志均刘志辉
^(85)Sr、^(134)Cs和^(60)Co在黄土中吸附和迁移的研究被引量:22
2000年
本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 ,研究了85Sr、13 4Cs和60 Co在黄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以及核素浓度、p H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 ,16个样品测定的85Sr、13 4Cs和60 Co的分配系数的均值分别为 82、7.4× 10 3 和 5.4× 10 3 m L/g;p H值的变化对三种核素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影响。动态实验结果表明 ,三种核素的绝大部分滞留在土柱中 ,只有少部分从土柱中流出来 ;三种核素在土柱中的迁移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为85Sr>13 4Cs≈60
李祯堂陈式王辉游志均山本忠利小川弘道武部慎一田中忠夫
关键词:核素迁移黄土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