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苯并蒽诱导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变的重要致病基因筛选
- 2010年
- 目的 利用基囚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探讨口腔黏膜癌变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并筛选癌变的重要致病基因。方法用9,10-二甲基1,2苯并蒽(9,10-dimethylen-1,2-benzanthracene,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鳞状细胞痛模型,分别提取并纯化正常颊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状细胞痛组织的总RNA并合成用Cy3荧光标记的cRNA,分别与含有41000条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 tags,EST)的Agilent大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以Ratio≥2和≤0.5为阈值确定癌变3个不同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相关生物信息,然后用GeneSpnng10.0软件行Venn图分析,筛选小在口腔颊黏膜癌变发生发展的3个不同阶段均持续表达异常的基因,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凶行验证分析。结果金黄地鼠颊黏膜自正常黏膜到鳞状细胞癌的过程中,共有5255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896条,下调2359条。癌变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均持续表达异常的基因共有22条,其中表达上调3条,下调19条。对上调基因EaG2和下调基因Ecg-2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结论口腔黏膜癌变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癌变的不同阶段均持续表达异常的基因可能为癌变的重要致病基因,对以上基因的探讨将对研究口腔黏膜癌变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张国栋杨凯梅杰
- 关键词:口腔黏膜鳞状细胞基因
- 用全基因芯片技术对金黄地鼠口腔颊黏膜癌前病变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利用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口腔颊黏膜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用9、10-二甲基;1,2-苯并蒽(Dimethyl benzanthracene,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鳞癌模型,分别提取正常颊黏膜和癌前病变组织的总RNA并合成用Cy3荧光标记的cRNA,分别与含有41000个基因/ESTs序列的Agilent大鼠全基因芯片杂交,以Log2Ratio≥2.5和Log2Ratio≤-2.5为阈值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用Gene Ontology对差异表达基因行功能分类分析,最后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金黄地鼠颊黏膜自正常黏膜到癌前病变发展过程中,共得到1331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47条,下调基因584条。Gene Ontology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到大分子代谢、信号传导等8大功能分类。对上调基因Atp6v0d2和下调基因Sfrp2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结论:口腔颊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通过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将对探索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有效的干预防止癌前病变的发生或逆转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 张国栋杨凯梅杰
- 关键词:癌前病变全基因表达谱
- DMBA诱导金黄地鼠颊囊癌变的组织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分析金黄地鼠在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9,10-Dimethyl-1,2 Benzanthracene,DMBA)作用下颊囊粘膜癌变不同时期在肉眼和光镜下的组织学动态变化过程。方法:用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每周3次。在肉眼下动态观察颊囊粘膜的癌变过程;分别在第2、4、6、8、10、12、14周时处死动物,在光镜下动态观察颊囊粘膜癌变过程的显微组织学改变。结果:DMBA涂抹金黄地鼠颊囊粘膜2周时出现单纯增生改变,4周时出现轻度上皮异常增生,6周时出现中度异常增生,8周时出现重度异常增生,部分出现原位癌改变,10周时已发生癌变,实验中得到的癌症模型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粘膜癌和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相似,是研究口腔鳞癌多阶段、多步骤动态发展的理想模型。
- 梅杰张国栋杨凯
- 关键词:金黄地鼠颊囊鳞状细胞
- 肽段连接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对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肽段连接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Ds)对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的生长、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用表面连接穿膜肽段最大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D800)标记BcaCD885细胞(BcaCD885/QD80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QD800对BcaCD885细胞的标记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QD800在BcaCD885细胞内的分布情况;2)用不同浓度的QD800与BcaCD885细胞共培养,观察QD800对BcaCD885细胞生长的影响;3)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和冲刷实验,比较BcaCD885/QD800和BcaCD885细胞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1)QD800对BcaCD885细胞标记后6 h时的标记率为94.07%,QD800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2)不同浓度的QD800均未影响BcaCD885细胞的生长情况;3)BcaCD885/QD800和BcaCD885细胞的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肽段连接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标记BcaCD885细胞后不影响其生长、浸润和转移能力,为利用量子点进一步在活体条件下非侵入的体内肿瘤细胞成像和示踪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梅杰杨凯李志刚曹雨庵
- 关键词:量子点
- 基于全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DMBA诱导金黄地鼠颊粘膜癌变重要致病基因的筛选
-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探讨口腔粘膜癌变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并筛选癌变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基因。方法:用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颊鳞癌模型,分别提取并纯化正常颊粘膜、癌前病变和...
- 杨凯张国栋梅杰
- 关键词:粘膜癌变基因
- 文献传递
-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收集所有关于牙周基础治疗(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于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的文献,并且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6项研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牙周基础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CRP水平[MD=-0.58,95%CI(-1.13,-0.02),P=0.04]和IL-6水平[MD=-2.76,95%CI (-5.15,-0.37),P=0.02],但TNF-α水平[MD=-3.87,95%CI (-8.79,1.05),P=0.12]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慢性肾病伴牙周炎的患者在规律治疗肾病的同时行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够缓解其牙周炎症状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身的部分炎症因子的状态,有利于慢性肾病和牙周炎的控制和治疗。
- 赖静白远亮柏银梅杰张芷玮唐雯静黄姣
- 关键词:慢性肾病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口腔鳞状细胞癌和颊黏膜癌前病变基因表达和细胞通路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筛选出口腔鳞状细胞癌与颊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探讨癌前病变转向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二羟甲基丁酸(DMBA)诱导金黄地鼠来建立颊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模型,提取病变组织总RNA,合成单标Cy3荧光标记的cR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两组模型口腔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基因,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GO)和信号通路(Pathway)分析,最后用RT-PCR验证其中部分差异基因。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与颊黏膜癌前病变模型组织相比,有1 981条基因差异表达(120条为未知基因),其中1 037条为上调基因,944条为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代谢、细胞结构、机体发育等14类相关的功能基因。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有9条通路发生异常改变,在已知的1 861条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4条基因富集于以上9条改变的通路上。结论颊黏膜癌前病变恶性转变到鳞癌共有1 981条基因产生差异表达和9条通路发生异常改变,其中Casp3和CXCL12等14条基因参与了改变细胞通路,很可能就是癌前病变恶性转变成鳞癌的重要致病基因。
- 张福军张国栋杨凯梅杰
- 关键词:口腔癌前病变通路
-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的一种,是最先研究也是最成熟的生物芯片。其产生的海量数据中隐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生物信息,人们越来越重视探索和开发用以分析这些数据的方法。目前已有统计分析、聚类分析、自组织映射等众多的方法用于大规模的基因表达的数据挖掘整理。对基因芯片试验数据现有的基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并介绍一些新的分析方法。
- 梅杰杨凯
- 关键词: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 半导体量子点-Smad2单克隆抗体探针检测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信号蛋白分子核移位过程
- 2009年
- 目的制备半导体量子点-Smad2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QDs-Smad2),用其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蛋白分子在TGF-β1刺激下发生的核移位过程进行检测。方法(1)用化学偶联法制备水溶性QDs-Smad2并纯化,检测其相关光学性质;(2)分别用QDs和Smad2单抗直接标记法和QDs-Smad2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观察QDs-Smad2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并检测细胞内QDs-Smad2的光学性质;(3)在大鼠牙乳头细胞内加入TGF-β1,分别于加入前、加入后12和24h,用QDs-Smad2直接免疫荧光成像法观察Smad2在细胞内发生核移位的动态变化。结果半导体量子点与Smad2单抗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QDs-Smad2,QDs-Smad2对大鼠牙乳头细胞内Smad2分子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识别能力,能成像显示Smad2所产生核移位的动态变化;QDs-Smad2仍具有QDs所具有的荧光度强、光化学稳定性好的光学特征。结论半导体量子点和单抗共价结合形成分子探针后仍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特异免疫识别能力,能长时间对细胞内蛋白质分子进行成像标记。
- 陈睿杨凯孙德平张国栋梅杰李雅冬
- 关键词:量子点牙乳头细胞SMAD2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P-糖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pg)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ple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6例口腔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P-pg和MRP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化疗后口腔鳞癌组织中P-pg阳性表达率为74.53%,显著高于化疗前41.51%(P﹤0.05);化疗前P-pg表达阴性患者有效率为56.45%,显著高于P-pg表达阳性患者的有效率34.09%(P﹤0.05);P-pg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2)MR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在化疗前后分别为49.06%、57.55%,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前MRP1表达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44.23%,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RP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P﹥0.05)。结论:P-pg和MR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但只有P-pg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P-pg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癌对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
- 杨凯陈睿孙德平张国栋梅杰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口腔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