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观察低年龄段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对言语和环境声的认知以及语言交流情况,并分析其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自开展人工耳蜗植入以来共进行了1400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本文选择植入耳蜗时年龄小于3岁且耳蜗结构正常的患儿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使用耳蜗装置的时间进行分组:使用时间在0.5~1年为第1组,1~2年为第2组,2~3年的为第3组,3~5年的为第4组,5年以上的为第5组,每组各选择25例。运用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听说能力评估问卷家长观察记录表(Parients′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以问卷的形式,了解低年龄段患儿在植入人工耳蜗后装置的使用情况、对言语和环境声的感知及理解能力、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电话交流能力等。结果耳蜗装置使用舒适度情况,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安静环境下与噪声环境下随使用时间变化的发展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每一组安静状态下的得分比均较噪声状态下的得分比高,除第1组外均有统计学差别;将电话交流这一项抽出后所得的安静下得分比与包括电话交流这一项的安静下得分比之间也存在差别,前者要好于后者,除第3组外,其余各组两项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别;在电话交流能力这一项中,3、4、5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对于低年龄段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在使用耳蜗装置半年后基本适应,之后均能处于较舒适的使用状态。随着耳蜗装置使用时间的延长,对言语和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电话交流能力,总的趋势是逐渐提高,但在5年之后进入平台期,之后基本维持这一水平;在应用耳蜗装置3年以后,安静环境下各项能力的提高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之后不再有明显的进步;在噪声环境下,使用装置0.5~2年期间进步明显,在第2-3年期间时,进步较缓慢,到第
目的评价伴有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方法用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听说能力评估问卷家长观察记录表(parients′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对16例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征且无明显病因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组PEACH安静下得分、噪声下得分、总得分以及电话交流能力与对照组相应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安静下得分明显高于噪声下得分(P<0.05)。结论伴有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与正常耳蜗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相同,安静下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好于噪声下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