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栾兰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植入
  • 4篇人工耳
  • 4篇人工耳蜗
  • 4篇耳蜗
  • 3篇植入后
  • 2篇耳蜗植入
  • 1篇幼儿
  • 1篇语前聋
  • 1篇语前聋儿童
  • 1篇语言
  • 1篇植入物
  • 1篇植入者
  • 1篇声调
  • 1篇听觉
  • 1篇听觉语言
  • 1篇听说
  • 1篇听说能力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人工耳蜗植入

机构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4篇曹克利
  • 4篇栾兰
  • 4篇李欢
  • 3篇魏朝刚
  • 2篇张志利
  • 1篇王轶
  • 1篇陈晓巍
  • 1篇杨华
  • 1篇刘勇智

传媒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发展期的观察
2009年
目的回顾性观察低年龄段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对言语和环境声的认知以及语言交流情况,并分析其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自开展人工耳蜗植入以来共进行了1400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本文选择植入耳蜗时年龄小于3岁且耳蜗结构正常的患儿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使用耳蜗装置的时间进行分组:使用时间在0.5~1年为第1组,1~2年为第2组,2~3年的为第3组,3~5年的为第4组,5年以上的为第5组,每组各选择25例。运用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听说能力评估问卷家长观察记录表(Parients′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以问卷的形式,了解低年龄段患儿在植入人工耳蜗后装置的使用情况、对言语和环境声的感知及理解能力、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电话交流能力等。结果耳蜗装置使用舒适度情况,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安静环境下与噪声环境下随使用时间变化的发展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每一组安静状态下的得分比均较噪声状态下的得分比高,除第1组外均有统计学差别;将电话交流这一项抽出后所得的安静下得分比与包括电话交流这一项的安静下得分比之间也存在差别,前者要好于后者,除第3组外,其余各组两项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别;在电话交流能力这一项中,3、4、5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对于低年龄段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在使用耳蜗装置半年后基本适应,之后均能处于较舒适的使用状态。随着耳蜗装置使用时间的延长,对言语和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电话交流能力,总的趋势是逐渐提高,但在5年之后进入平台期,之后基本维持这一水平;在应用耳蜗装置3年以后,安静环境下各项能力的提高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之后不再有明显的进步;在噪声环境下,使用装置0.5~2年期间进步明显,在第2-3年期间时,进步较缓慢,到第
张志利曹克利栾兰李欢
关键词:人工耳蜗幼儿
低年龄段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汉语声调识别变化的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低年龄段经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经过开机一段时间后声调识别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9例已经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语前聋儿童,按植入时年龄分为2组,即A组:3.0~4.5岁,B组:5.O~6.5岁,植入后平均开机时间为1.5~2.0年。采用聋康系统的《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中主要反映声调识别的相应评估内容进行封闭项测试。结果:A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63.00±16.75)%,双音节声调识别率为(75.60±11.18)%,单音节词识别率为(72.38±11.39)%。B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49.46±13.91)%,双音节声调识别为(64.71±9.64)%,单音节词识别率为(55.71±8.59)%。所有正确识别率结果均大于机会水平。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年龄组患儿有关声调识别的三项测试内容,低年龄组患儿均好于高年龄组,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语前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儿童,植入时年龄仍是影响植入后声调识别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更能反映汉语声、韵、调特点的单音节词中差异更为明显,因此植入年龄是术后汉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刘勇智曹克利魏朝刚栾兰李欢
关键词:耳蜗植入物汉语声调
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伴有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方法用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听说能力评估问卷家长观察记录表(parients′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对16例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征且无明显病因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组PEACH安静下得分、噪声下得分、总得分以及电话交流能力与对照组相应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安静下得分明显高于噪声下得分(P<0.05)。结论伴有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与正常耳蜗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相同,安静下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好于噪声下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
张志利曹克利魏朝刚栾兰李欢
关键词:WAARDENBURG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
效果欠佳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原因分析、补救及预防
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7年5月底共完成人工耳蜗手术1000多例,其中绝大部分患者收到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效果。但也有少数病例效果不佳,甚至没有听性反应。我们对这部分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病史、病因、术前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曹克利魏朝刚陈晓巍王轶杨华栾兰李欢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