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中晖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气候
  • 4篇长链烯酮
  • 3篇正构烷烃
  • 3篇气候变化
  • 3篇青藏高原
  • 3篇全新世
  • 3篇湖泊
  • 3篇湖泊沉积
  • 3篇干旱
  • 2篇大洋
  • 2篇大洋缺氧事件
  • 2篇碳循环
  • 2篇同位素
  • 2篇暖期
  • 2篇气候意义
  • 2篇缺氧事件
  • 2篇中新世
  • 2篇晚中新世
  • 2篇西北干旱
  • 2篇西北干旱区

机构

  • 17篇香港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7篇柳中晖
  • 7篇刘卫国
  • 2篇何毓新
  • 2篇刘毅
  • 2篇宋木
  • 1篇侯居峙
  • 1篇安芷生
  • 1篇秦先燕
  • 1篇孙继敏
  • 1篇田军
  • 1篇陈镇东
  • 1篇周爱锋
  • 1篇王政
  • 1篇孙松
  • 1篇宗永强
  • 1篇杨守业
  • 1篇王欢业
  • 1篇胡启后
  • 1篇孙立广
  • 1篇赵成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2016中国...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生植物烷基脂类含量和分布特征及其单体氢同位素组成被引量:5
2019年
水生植物是湖泊沉积物中内源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但目前研究者对水生植物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分布特征的研究有限,极大地限制了湖泊沉积物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文章总结了全球湖泊已报道水生植物脂类结果,结合在中国主要湖泊新获得的脂类数据,系统讨论了湖泊水生植物脂类分布特征.我们发现水生植物基本以中等链长脂类(C23~C25正构烷烃和C22~C24脂肪酸)为主峰碳,与陆生植物存在差别(以长链脂类为主峰碳),但一些水生植物样品的长链正构烷烃(如C27和C29)和长链脂肪酸(如C26和C28)也具有较高丰度.沉水植物具有较高含量的长链正构烷烃(平均47μg g^-1)和长链脂肪酸(平均170μg g^-1),与陆生植物脂类含量接近,表明当湖泊中沉水植物大量生长时,其可能对沉积物的长链脂类存在较大贡献.但藻类长链正构烷烃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较低(平均含量分别为2和9μg g^-1),表明其对沉积物长链脂类的影响可能较小.通过对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脂类分子指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ACL14-32和ATR14-18值能有效将藻类和其他植物来源的脂肪酸区分开,Paq′值能很好地将沉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来源的正构烷烃区分开.每个水生植物样品不同奇碳数正构烷烃(C21~C31)和不同偶碳数脂肪酸(C20~C30)分子间δD值无明显差别,表明湖泊沉积物脂类分子间δD值的差异可能具有区分其输入来源,以及反映湖泊水文条件的潜力.
刘虎柳中晖柳中晖刘卫国
关键词:正构烷烃氢同位素藻类沉水植物
湖泊碳库效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解释的影响探讨被引量:14
2012年
在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急剧退缩严重影响着东亚地区水资源。为了有效地规划水资源,需要对高原气候变化及其机制有深入的理解。尽管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有大量的古气候记录,但是目前对高原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机制仍缺乏深入一致的认识。青藏高原冰川、树轮和石笋记录可以提供过去气候变化的框架,但是这些记录的分布局限于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湖泊沉积物是研究高原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机制的优良介质。湖泊沉积物岩芯的年龄控制主要依赖于放射性碳同位素定年,但大多数高原湖泊具有碳库效应,为建立沉积岩芯年代控制需要进行碳库年龄校正所带来的年龄误差目前未有深入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利用湖泊沉积物记录研究高原气候时空变化及其机制。本文比较了目前确定高原湖泊碳库年龄的方法并提出建议采用的方法,汇总目前已发表的高原湖泊碳库年龄,讨论湖泊现代碳库年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讨论湖泊碳库过去变化及其可能造成的岩芯年代控制误差;以青海湖和班公错两个高原湖泊已发表的记录为例讨论过去碳库年龄变化可能造成对记录完全不同的解释;还讨论了由碳库效应校正而带来的湖泊沉积物岩芯年龄控制误差对青藏高原湖泊记录的末次盛冰期终止年代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变化机制解释的影响。如果考虑碳库效应的过去变化,目前所观测到的高原气候时空变化及其机制需要重新解释。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青藏高原气候时空变化及其机制,我们需要更多有良好定年、高分辨率和定量化的湖泊记录,本文也建议在解释目前湖泊记录时需要应对年龄控制极大重视。
侯居峙William J.D'Andrea柳中晖
关键词:青藏高原湖泊气候变化
近千年来青海湖水热变化再重建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近千年来的水文气候变化大致以暖期时季风区相对湿润而西北西风区相对干旱为特征,处在季风边缘区的青海湖对验证此特征因此显得特别重要。然而相互不一致的青海湖研究结果还时常出现,多数时候与沉积物年代及所采用指标的解释的不确定性有关。本文重新分析了青海湖东部靠近沙岛水深5m处的一根2m的沉积柱里的有机指标,长链烯酮和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长链烯酮Uk'37古温度指标、%C37:4古盐度指标和直链烷烃的水生植物比(Paq)指标显示当代暖期(1850~2000A.D.)和中世纪暖期(800~1400A.D.)时湖水相对温暖,盐度较低和湖水深度增加,而小冰期时(1400~1850A.D.)相反;并且中世纪暖期相对当代暖期要温暖湿润,证实了以前从湖心深水沉积柱获得的烯酮结果。本文结果也显示至少在盐度变化明显的青海湖长链烯酮古温度指标不包括C37:4可能更合理一些;另外,气候从冷到暖的转变过程中,湖水温度和盐度变化似乎不同步,可能与径流输入的突然性增加有关。
柳中晖周爱锋刘卫国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长链烯酮古温度古盐度气候变化
晚中新世以来东赤道太平洋冷舌的地质演化被引量:2
2019年
东赤道太平洋冷舌(东太冷舌)的演变对揭示古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存在重要的科学意义,但学术界对东赤道太平洋冷舌的形成时间和发育机制仍存在争论。我们选择东赤道太平洋暖池边缘区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IODP)IODP-U1337站的深海沉积物,利用U3K7′温度指标,重建了过去8 Ma以来该站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记录。我们利用东太暖池区IODP-U1337站和东太冷舌区ODP846站的SST梯度(ΔSSTU1337-846),来指示东太冷舌8 Ma以来的演变历史。我们发现晚中新世以来东赤道太平洋冷舌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6.2~4.3 Ma期间,冷舌发育较为微弱,其中包括了晚中新世冷事件期间;4.3Ma至今,冷舌发育逐渐增强阶段,直到0.8 Ma左右达到现代水平。巴拿马海峡的关闭为冷舌发育提供前提条件,而在"温跃层传播机制"作用下,中高纬变冷才是上——更新世以来冷舌发育的持续动力。
田军刘晶晶柳中晖
关键词:晚中新世
湖相长链烯酮的分布特征(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长链烯酮已被广泛运用于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工作,对古海洋环境的重建尤为成功。最近几年里文献报到了长链烯酮存在于很多湖泊里,因此运用湖相烯酮重建陆相环境变迁有很大潜力。我们在这里总结已发现的世界及中国范围内的湖泊烯酮,并通过比较(1)是否存在C_(37∶4)烯酮(2)C_(37)与C_(38)烯酮的比值(3)是否存在C_(38)甲基烯酮,来评价湖相烯酮的组成特征是否有别于海相烯酮。我们也讨论在某些情况下湖相样品里一些干扰峰的存在会导致湖相烯酮的分布特征不能准确地鉴定。我们认为湖相烯酮的分布特征的确有别于海相烯酮,这样的区别可用于指示当时的沉积环境。
柳中晖刘卫国
关键词:长链烯酮湖相海相沉积环境
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长链烯酮的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3年
近年来,U_(37)^(K')长链烯酮古温度指标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湖泊沉积物的研究中。综合分析我国西风区的湖泊沉积物记录,U_(37)^(K')对全新世暖期的记录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高达0.9的异常值出现,即湖泊表层水温在全新世超过30℃,这在气候意义上很难解释。为了更好地理解U_(37)^(K')在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的应用条件,文章对玛纳斯湖西岸的三处晚全新世湖滨沉积物钻孔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首次确认了新疆玛纳斯湖湖泊沉积物中存在长链烯酮。通过分析U_(37)^(K')记录与长链烯酮含量的关系,并与其他西风区湖泊烯酮记录进行对比,发现长链烯酮的含量与干旱区湖泊的湖水位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即长链烯酮含量的高低指示着湖水位的高低;同时,U_(37)^(K')记录与长链烯酮含量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异常高的U_(37)^(K')值总是伴随着较低的烯酮含量(<100ng/g干样),即产生于湖滨相或湖泊接近于干涸状态。由此,本文认为湖水位较低时,湖泊水体差异升温和长链烯酮的选择性分解可能是导致较高U_(37)^(K')出现的原因;这样的U_(37)^(K')记录是不可靠的,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古温度,但仍可用于反应冷暖趋势的变化。
宋木刘卫国郑卓柳中晖
关键词:干旱区湖泊沉积物长链烯酮
广西南宁木乃伊化木材纤维素稳定同位素的古气候意义
任军博柳中晖金建华全成
关键词:纤维素
中国西北干旱区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
研究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可显示地球气候系统在自然状态下的背景变化及可能的自然驱动力,以更好预测将来的气候变化.近年来已有很多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中国西北干旱区的研究.总体来说,相当多的证据显示小冰期时(约公元1400-1850...
柳中晖
大洋缺氧事件2(OAE2)的演化及全球碳循环:来自藏南记录的约束
大洋缺氧事件2(OAE2)是白垩纪中期(~120-90 Ma)温室气候状态下出现的一次短暂而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重大古海洋与古气候事件。该事件发生于白垩纪赛诺曼/土伦之交(~94 Ma)典型的温室地球时期。该事件对全球大洋沉...
李永祥Isabel P.Monta?ez柳中晖马丽凤
关键词:全球碳循环古海洋
文献传递
浅海U_(37)^(K')与海水表层温度关系的评估
2023年
为了调查海岸带-大陆架海水长链烯酮不饱和度U_(37)^(K')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我们采集了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的58个表层沉积物.将新采集的样品数据与已发表的南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浅水区的71个数据点结合,组成一套纬度范围跨越6°N~37°N、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在14.3℃和28.6℃之间变化的数据集.利用该组数据,我们检查了来自西北太平洋边缘的129个样本及该区域浅水区的85个样本中U37K’指标与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边缘海所有数据的U_(37)^(K')均显示了与表层年均SST较好的相关性,R^(2)大于0.89.其中,水深小于200m的海岸带-大陆架样本U_(37)^(K')-SST的线性回归方程与已发表的全球全海域开放大洋回归方程的斜率十分相似.这确认了U_(37)^(K')作为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SST重建指标的适用性.此外,我们重新整合的全球浅海数据集172个样本U_(37)^(K')-SST结果与西北太平洋边缘海浅海结果更为相近(相似的斜率和截距).然而,与开放大洋相似的回归公式并不意味着公式的绝对适用.例如,本研究边缘海浅海的85个数据中,绝大多数数据点都位于回归线之上,显示为U37K’的正残差.该回归偏差似乎是由特定的海洋环境引起的,如来自温暖洋流和/或高营养盐条件会产生正U37K’残差;反之,在全球浅海数据集发现了相应的负残差.综上,考虑到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的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特殊性,我们提出了非线性的U_(37)^(K')-SST回归曲线公式:U_(37)^(K')=-1.2488+0.1740×SST-0.0035×SST^(2),R^(2)=0.93,n=85,此公式适用于温度小于24℃的U_(37)^(K')-SST重建.
王梦媛熊海仙杨守业余凤玲孔德明宗永强柳中晖
关键词:烯酮浅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