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喂奶后抱起拍背预防新生儿呕吐的护理体会
- 2001年
- 目的:探讨喂奶后抱起拍背对预防新生儿喂奶后呕吐的意义。方法:将住院的30例新生儿,器质性呕吐疾患除外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予喂奶后抱起拍背或抱起走动,待驱气后予右侧卧位;观察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预防组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喂奶后抱起拍背或抱起走动驱气后行右侧卧位对新生儿喂奶后呕吐的预防效果满意。
- 杨翠芳
-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护理
- PICU家长对住院患儿护理风险知情度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家长对于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相关护理风险知情程度,探索医患沟通的重点人群、内容以及方式等.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对2013年1~6月入住我院PICU患儿的136名家属进行护理风险知情度调查.结果:136名被调查家长中,对意外跌落、压疮、静脉炎发生、导管风险及使用约束风险知情度不高.年龄大于35岁家长对导管风险和静脉炎风险的知情度明显低于年龄小于35岁家属,而对这些护理风险的知情度在家长性别、文化水平、家长和患儿关系、患儿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儿家属对于PICU护理风险的知情程度非常有限,合理的护理评估指导下的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医护共同沟通,不仅能够维护患儿家属的知情权利,也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张文燕柏振江朱碧琳黄月华杨翠芳
- 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沟通护理风险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及护理对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PICU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 274例患儿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影响细菌的分布因素包括抗生素滥用、工作人员因素、侵入性操作因素及患儿因素等。[结论]危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多且繁杂,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感染的几率,提高危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 张文燕张莉朱笑笑黄月华杨翠芳
-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护理
- 俯卧位通气患儿的护理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实施俯卧位通气患儿的护理策略。方法:将46例呼吸衰竭患儿在机械通气下置于俯卧位,观察患儿血压、心率、心律、指脉氧变化,同时注意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报警,加强护理,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46例呼吸衰竭患儿顺利撤离呼吸机,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患儿实施俯卧位通气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只要加强观察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杨翠芳
- 关键词:俯卧位机械通气儿童
- 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10例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管理,对181例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发生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有效防范风险。
- 杨翠芳
- 关键词:PDCA循环静脉输液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
- 斯-琼综合征患儿的循证护理被引量:3
- 2012年
-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严重者称斯-琼综合征(SJS),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SJS多因感染及药物所致,多为急性起病,以皮肤黏膜损害伴发热和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本病治疗措施主要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并加强皮肤黏膜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同时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并保证热量和营养供给。本组多数病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预后良好,现将5例SJS患儿循证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杨翠芳
- 关键词:循证护理斯-琼综合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