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 作品数:1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 艺术的创生与创生的理论
- 2002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的美学概论、美育概论与艺术概论。纵览这些概论,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一是认识论的写作思路,整个框架就是逻辑与概念的推演,行文枯燥晦涩;二是重视知识不重视人,这些概论讲的是所谓的知识,而知识与人的经验、情感、想象以及智慧无关;三是这些概论都大同小异,千人一面,没有新意,缺少创造性;四是由于学科的界限,艺术、美学。
- 杨平
- 关键词:生态式艺术教育创生艺术教学艺术概论生态式教育艺术化生存
-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转换
- 2003年
- 20世纪之初,西方美学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中国,中国知识者通过种种选择接受了西方美学的术语、观念和思维方式,梳理解释传统美学与美育思想,完成了中国美学形态的转换和现代化。
- 杨平
-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国现代美学现代性转换美学概论美学形态
- 蔡元培的美育观
- 2012年
- 探讨蔡元培的美育思想,需要联系其全部教育思想体系,考察美育在其中如何彰显了自身的特征与独特价值。美育可谓蔡元培教育理论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倡导一生的教育。概而言之,蔡元培在中西文化与教育中确定教育宗旨与方针,从制度上与理论上确立美育的合法性,最终,在教育目的中揭橥美育的功能与信念。
- 杨平
- 关键词:美育观教育思想体系美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宗旨中西文化
- 王国维与康德
- 2013年
- 在中国现代美学开端中,王国维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在王国维复杂的思想之中,他与康德的关系构成重要一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王国维的学术生涯折射出他走进康德的曲折路程;王国维绍介的西方哲学传统确定了他理解康德哲学美学的路标;王国维述评的康德哲学揭示出他理解康德哲学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最终在思想方式与范畴运用中呈现出王国维与康德的真正距离。
- 杨平
- 关键词:康德哲学中国现代美学西方哲学传统学术生涯哲学美学
- 走向跨文化的美学——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预备会综述
- 2002年
-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文学所文艺理论室联合主办的"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预备会,于2002年6月22、23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举行。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主要就"美学研究的现状及前景"、"21世纪中西美学的相互影响"、"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美学与跨文化对话"等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杨平
- 关键词:德国古典美学美学研究中国美学跨文化研究跨文化对话大众文化
- 文本的创造性智慧——读滕守尧《艺术与创生》被引量:1
- 2003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的美学概论、美育概论与艺术概论。纵览这些概论,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如认识论的写作思路,没有历史的维度等等,不一而足。滕守尧研究员的新著《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却为概论的书写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 杨平
- 关键词: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生态式艺术教育艺术教学生态哲学
- “中国现代诗学与美学的开端”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8年
- 杨平任晓寅
- 关键词:现代诗学美学学术文艺理论
- 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现代性
- 2002年
-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在文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音韵学等多种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著成果。在美学与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都有开山的地位。他的学术经历屡变,其学术路径大致是:西洋哲学——文学(填词)——戏曲——古文字、古史及训诂音韵——西北地理及辽金元史。王国维研究文学、哲学,主要集中在其学术生涯前期,大致是在1901年至1911年,即王国维转向治史之前。一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王国维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王国维的美育思想也打上了西方思想的烙印。王国维早期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西化的痕迹特别明显,因为他是站在西方思想的立场来研究、
- 杨平
- 关键词:美育思想美学范畴教育学红楼梦评论哲学
- 美国美术创作的四种传统:一种历史的描述和反思
- 2005年
- 在美国美术教育的历史中,存在四种美术创作传统:作为技巧学习的美术创作,以就业为目标的美术创作,为心灵的美术创作,以理解为导向的美术创作。描述与反思这四种传统,对于当下正在进行的艺术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照意义。
- 杨平
- 关键词:美术创作艺术创作工艺美术教育
- 《道德经》第一章概念翻译的比较研究:以英法德四个译本为例
- 2022年
- 《道德经》各种译本众多,每一种译本都涉及译者的理解、翻译与解释。对于哲学文本翻译,概念翻译最为关键。本文以《道德经》第一章的概念翻译为中心,选择英法德四个译本,从跨文化视野分析文本翻译的差异,对比不同译本中的基本概念;以比较哲学的方法分析基本概念的翻译、理解与诠释,探讨概念翻译生成的哲学问题,揭示概念翻译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从而探讨概念翻译的得失,理解《道德经》的真义。
- 杨平
- 关键词:《道德经》翻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