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勇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3篇全膝关节
  • 3篇全膝关节置换
  • 3篇膝关节
  • 3篇膝关节置换
  • 3篇骨折
  • 3篇关节置换
  • 2篇血量
  • 2篇止血
  • 2篇止血带
  • 2篇置换术
  • 2篇失血
  • 2篇失血量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心血管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作者

  • 8篇杨勇
  • 4篇蔡明
  • 4篇昝鹏飞
  • 3篇李国东
  • 3篇刘润
  • 2篇蔡郑东
  • 2篇刘鹏程
  • 1篇茅凌洲
  • 1篇吴众
  • 1篇蔡新宇
  • 1篇杨庆波

传媒

  • 4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应用方式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止血带的不同应用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1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5例,在切口关闭前释放止血带彻底止血;B组106例,在切口关闭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7 d及3个月的VAS、HSS评分以及实现膝关节90°屈曲的时间。结果总失血量:A组(945±368)ml,多于B组的(725±243)ml(P=0.032)。手术时间:A组(93.5±24.4)min,长于B组的(75.0±22.1)min(P<0.001)。止血带时间:A组(64.2±18.6)min,短于B组的(75.0±22.1)min(P=0.004)。并发症:A组1例,B组5例(P=0.213)。术后7 d及3个月的VAS:A组分别为(3.9±1.2)分、(2.4±0.8)分,B组分别为(4.5±1.1)分、(2.2±0.9)分(P=0.026、P=0.835)。术后7 d及3个月的膝关节HSS评分:A组分别为(85.4±8.3)分、(90.5±8.7)分,B组分别为(78.5±7.6)、(89.2±6.8)分(P=0.015、P=0.815)。术后实现膝关节90°屈曲的时间:A组为(1.5±0.6)d,B组为(2.2±0.8)d(P=0.042)。结论 TKA中释放止血带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但可能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早期疼痛反应,有利于早期的功能康复。
昝鹏飞杨勇吴众杨庆波蔡郑东李国东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失血量手术后并发症HSS评分
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结局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对于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何种术式治疗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目的:比较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2014-03)、OVID(1950/2014-03)、MEDLINE(1950/2014-03)、EMBASE(1980/2014-03)、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1993/2014)、CBM(1978/2014-03)、万方数据库(1981/2014-03)、CNKI(1979/2014-03)、维普数据库(1989/2014-03)。搜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假体置换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对照研究并加以系统评价。用Revmen5.1统计学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篇随机对照试验和7篇临床对照试验,总计344例患者。采用假体置换15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89例。假体置换组优良率[OR=3.17,95%CI(1.78,5.65),P<0.0001],并发症[OR=0.22,95%CI(0.10,0.50),P=0.0003],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WMD=12.43,95%CI(8.02,16.85),P<0.00001]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相比,均有明显优势。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通过优良率、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评价证实人工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更大优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与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刘鹏程舒和喜黄昌佳杨云戟刘润杨勇巩金鹏蔡明
关键词:假体置换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META分析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指肘关节后脱位伴发桡骨头骨折及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并恢复肘关节稳定性。手术中应结合肘关节不稳定、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情况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固定冠状突,固定或置换桡骨头,修复外侧副韧带,必要时需修复内侧副韧带。术中需多次评估肘关节稳定性。如果修复以上结构后患者仍存在肘关节不稳定,需结合外固定支架辅助治疗。该文就近年来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勇昝鹏飞蔡明刘润舒和喜巩金鹏
关键词:肘关节稳定性手术治疗
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可减少术中失血,提供清晰手术视野,从而更好地置放假体。目前止血带应用主要有全程应用、前半程应用、后半程应用及中间程应用。止血带应用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适方案,尽量减少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该文就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作一综述。
昝鹏飞杨勇李国东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失血量并发症
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D-二聚体临界值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更具临床价值的D-二聚体临界值及其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的必要性。方法对112例年龄>65岁的下肢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第2天,术后第3、7、10天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第5天行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统计分析探讨更具临床价值的D-二聚体临界值。结果术后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普遍升高。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阴性患者相比,DVT阳性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3 mg/L诊断DV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7%和86.96%。统计分析显示,以3 mg/L作为D-二聚体临界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以3 mg/L作为D-二聚体临界值,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更具临床价值。
杨勇蔡明
关键词: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高龄患者下肢骨折
心血管疾病中的关键分子:核因子-KB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因子-κB(NF-κB)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以预见,NF-κB将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途径和新靶向。
杨勇刘小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核因子靶向治疗
跟骨骨折诊治的争议与进展被引量:15
2015年
由于跟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骨折类型和损伤机制多样,所以跟骨骨折很难解剖复位,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跟骨骨折治疗效果关键取决于跟骨正常解剖形态的恢复,尤其是跟距关节、跟骰关节解剖复位。目前对于跟骨骨折分型、影像学评价、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选择等,仍存在争议。充分认识这些争议,逐步解决这些争议,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意义重大。
巩金鹏舒和喜杨勇刘鹏程刘润蔡明
关键词:跟骨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翻转对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翻转对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4月至2013年9月32例双侧同期TKA患者,随机分为髌骨翻转组(A组)与髌骨侧方移位组(B组)。比较分析双膝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实现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膝关节90°屈曲时间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1年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组与B组实现主动直腿抬高的时间分别为(2.6±0.8)d和(2.1±0.6)d(P=0.043)。除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随访时间点A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被动活动度均较B组差。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实现膝关节90°屈曲时间及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KA中髌骨翻转不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可延缓患者实现直腿抬高时间,减少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昝鹏飞杨勇李国东茅凌洲蔡郑东蔡新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髌骨侧方移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