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勇

作品数:30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镇痛
  • 7篇注射
  • 7篇麻醉
  • 5篇炎性痛
  • 5篇神经痛
  • 5篇内注射
  • 5篇鞘内
  • 5篇鞘内注射
  • 5篇脑啡肽
  • 5篇经痛
  • 4篇蛋白
  • 4篇镇痛效应
  • 4篇神经病
  • 4篇神经病理
  • 4篇神经病理性
  • 4篇神经节
  • 4篇疼痛
  • 4篇疱疹
  • 3篇载体介导
  • 3篇神经节阻滞

机构

  • 29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29篇杨勇
  • 25篇郭曲练
  • 11篇鄢建勤
  • 10篇王锷
  • 9篇邹望远
  • 8篇钟涛
  • 4篇李准民
  • 4篇白念岳
  • 3篇刘庚勋
  • 3篇张海萍
  • 3篇程智刚
  • 3篇李平
  • 2篇王云姣
  • 1篇刘惠宁
  • 1篇唐朝辉
  • 1篇傅迪
  • 1篇王月玲
  • 1篇任飞
  • 1篇杨胜辉
  • 1篇梁纯波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疼痛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酚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氨酚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名PHN患者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A组,n=22)、加巴喷丁组(B组,n=22)和联合治疗组(C组,n=22),A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0.99/d、B组给予加巴喷丁胶囊1200mg/d和C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0.99/d+加巴喷丁胶囊600 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服药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B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较A、B组评分降低(P<0.05);C组的镇痛显效率高于A、B两组(P<0.05);三组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氨酚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镇痛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是PHN止痛可供选择的措施之一。
杨勇鄢建勤郭曲练程智刚白念岳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氨酚羟考酮曲马多镇痛
产后骶髂关节炎-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被引量:9
2015年
腰背痛是产后女性常见的一种症状,常由于妊娠和分娩导致椎间盘突出[1]或产后骶骨骨折[2~4].骶髂关节附近的疼痛并不少见,但大多数疼痛的根源并非骶髂关节,而是周围关节面及椎间盘.发生于没有并发症的剖宫产或是顺产的妇女的骶髂关节炎相对罕见.骶髂关节、臀部及其周围神经支配的重叠使得体查困难,更多情况下则较少考虑骶髂关节炎,因而容易误诊.针对近期出现的2例产后骶髂关节炎的病例,联合相关文献报道,对产后骶髂关节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呼家佳张成梁王英白念岳杨胜辉杨勇鄢建勤
关键词:骶髂关节炎病例报告产后骶骨骨折神经支配腰背痛
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名亚急性期PHN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n=20)、加巴喷丁组(B组,n=20)和联合治疗组(C组,n=20),A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B组口服加巴喷丁1200mg/d;C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加巴喷丁900 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及3月内的预后。结果:三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眩晕、嗜睡,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B组遗留为长期PHN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PH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杨勇鄢建勤郭曲练程智刚白念岳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巴喷丁
鞘内注射人羊水外泌体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人羊水外泌体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8只,7~8周龄,体质量30~35 g,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和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人羊水外泌体组(SNI+hAF exo组)。采用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法制备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另取3只小鼠,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造模后1、2和3 d时,鞘内注射PKH-26标记的人羊水外泌体7μl;给药结束后10 h处死小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侧腰膨大脊髓背角摄取人羊水外泌体情况。于造模后第1、2和3天,SNI+hAF exo组鞘内注射1μg/μl人羊水外泌体7μl,Sham组和SNI组鞘内注射PBS 7μl。分别于造模前1 d和造模后1、3、5、7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PWT)。造模后7 d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同侧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脊髓CD11b、IL-1β和IL-10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病理性痛小鼠损伤侧腰膨大脊髓背角可以摄取羊水外泌体。与Sham组比较,SNI组造模后3~7 d时MPWT降低,脊髓CD11b和IL-1β表达上调(P<0.05),IL-1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NI组比较,SNI+hAF exo组造模后3~5 d时MPWT升高,脊髓CD11b和IL-1β表达下调,IL-10表达上调(P<0.05)。结论鞘内注射人羊水外泌体可减轻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介导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减轻神经炎症有关。
张莎许晶妹李平钟涛王锷郭曲练杨勇
关键词:外泌体羊水注射脊髓神经痛
N_2O和地氟醚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杨勇唐朝辉郭曲练王艳青王锷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吸入麻醉麻醉深度地氟醚氧化亚氮
妊娠诱导镇痛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妇女妊娠后对疼痛刺激不敏感较常见,尤其对于具有慢性疼痛的孕妇,其妊娠后疼痛症状会明显减轻,这称为妊娠诱导镇痛效应,这一现象在动物研究中已证实,但在人类研究中还存在争议。另外,妊娠诱导镇痛效应并非单一机制调控,其作用机制从80年代至今仍在不断更新中,并且各作用机制如何共同调控妊娠诱导镇痛效应还不清楚,现国内外也未有文献对其进行总结报道。本文基于已有动物、人类妊娠诱导镇痛效应的研究报道,对妊娠诱导镇痛效应在动物、人类研究现状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汇总,并讨论其作用机制之间存在的联系。
谭慧玲丁振东鄢建勤杨勇李平
关键词:妊娠镇痛效应阿片肽性激素T细胞
动力蛋白2基因型中央核肌病患者剖宫产麻醉一例
2019年
患者,女,35岁,59kg,停经37^+2周,入院待产。既往史:患者于1995年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中央核肌病(centronuclear myopathy,CNM)[1],2017年于华大基因检测中心确定其致病基因为动力蛋白2基因(DNM2),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刘贤杨勇卢枫鄢建勤郭曲练
关键词:动力蛋白基因型剖宫产麻醉慢性乙型肝炎神经内科
B超引导下经椎间盘穿刺奇神经节阻滞毁损治疗
<正>目的:我科在B超引导下行奇神经节阻滞毁损治疗4例,现报道如下。患者4例,56~70岁,2男2女。直肠癌术后2例1例宫颈癌术后,1例不明原因会阴部疼痛。经保守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疼痛VAS评分5~8分。方法:B超定位...
任飞白念岳扬胜辉杨勇鄢建勤
文献传递
恩丹西酮预防小儿斜视矫正术后恶心呕吐60例临床分析
2004年
杨勇郭曲练王云姣
关键词:恩丹西酮小儿斜视矫正术恶心呕吐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母爱行为对子鼠炎性痛及下丘脑催产素表达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母爱行为对子鼠炎性痛及下丘脑催产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CCI雄性(C1组)、CCI雌性(C2组)、假手术雄性(S1组),假手术雌性(S2组),每组12只。手术组建立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四组大鼠按照C1C2组和S1S2组进行配对,将F1代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小组,即:FC2组和FC2’组、FS2组和FS2’组,其中FS2’组与FC2’组在出生后互换喂养,而FC2组和FS2组仍由原母鼠喂养。检测四组母鼠回收和舔舐仔鼠的母爱行为。福尔马林实验检测子鼠炎性痛反应,ELISA法测定血清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醇(COR)浓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上核催产素(OT)表达。结果:与FS2组或FC2’组相比,FC2组或FS2’组回收潜伏期、回收总时间和舔仔潜伏期时间延长,舔仔总时间缩短。FC2组、FS2’组Ⅱ相痛觉评分、血清CRH和COR浓度明显高于FC2’和FS2组,Ⅰ相痛觉评分四组间无差异,而OT的表达则明显降低。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母爱行为虽然对子鼠基础痛域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强子鼠对新发生疼痛的感知,这些行为改变可能与子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激素升高及下丘脑催产素表达下调有关。
卢枫杨勇鄢建勤钟涛邹望远郭曲练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催产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