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伶俐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从“自然”到“生态”——试析梭罗作品中的生态隐喻被引量:2
- 2023年
-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生态隐喻反映人类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梭罗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态隐喻,对其中的动物隐喻、季节隐喻及处所隐喻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挖掘自然文学鉴赏的新角度,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同时,梭罗作品传达了一种乐观主义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未来生态批评的方向,有益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杨伶俐
- 关键词:动物隐喻
- “后理论”时代的“文学性”问题再认识——文学生存以及理论拓展的可能
- 2023年
- 20世纪以来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一系列终结性论点,如“作者之死”“文学之死”“理论之后”等,这既反映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文学生存空间的焦虑,又体现对文学理论现实境遇与范式转换问题的回应。通过文献梳理及概念界定,有望重新认识“后理论”时代的“文学性”问题,进而探寻捍卫文学地位以及构建文学理论话语空间的可能路径。
- 杨伶俐
- 关键词:文学生存
- 美国的族群关系:多元与同化共存
- 2012年
- 美国的族群现象复杂多变。根据族群发展理论,就美国族群多样性愈演愈烈的状况,分析了"熔炉"理论及其狭隘性、多元文化理论和它的局限性,以及多元文化与同化共存的必然性,并结合对美国族群关系发展趋势的探讨,指出美国族群关系呈多元化的同时,也同化于主流社会。
- 杨伶俐
- 关键词:族群关系多元文化同化
- 论安·兰德对康德形而上学的批评与继承
- 2020年
- 安·兰德作品以及其整个客观主义思想对康德持否定的态度,同时,安·兰德思想与康德的古典哲学有近亲关系,都是绝对理性的产物,但有一些冲突却无法调和,而所有其他领域的差异皆源于他们在形而上学的差异。文章首先概括安·兰德及其客观主义对康德的认识,接着总结二者观点异同,同时指出安·兰德误读康德部分之所在,最后分析安·兰德对康德形而上学的批评与继承。
- 杨伶俐
- 关键词:形而上学哲学客观主义
- 《等待野蛮人》解读
- 2008年
- 人类的文明在不断的重复里取得进步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感受到新异事物,而没有用心观察那些绵延的重复。库切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的作品《等待野蛮人》重复现实,永恒人类现实,又在重复历史上的众多文本,重要的是他没有让作品滑入无边的文字游戏,在重复之中,库切突出了人们在重复里的拷问、追求和进步。
- 杨伶俐贺琳薛武
- 关键词:《等待野蛮人》
- “可然”与“必然”——从《诗学》视角读《源泉》
- 2015年
-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探讨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如艺术摹仿、情节组合、诗和历史异同等;安·兰德思想中关于理想和客观的部分来自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理念。基于这点,文章试从"可然"与"必然"之原则、情节的可然与必然、冲突的可然与必然、普遍与特殊的可然与必然以及人物性格的可然与必然等几方面分析《诗学》如何影响《源泉》的创作。
- 杨伶俐
- 关键词:《诗学》
- 理解“肯定性行动”被引量:1
- 2013年
- "肯定性行动"在美国是一项既有争议又不能被充分理解的政策,文章旨在从"肯定性行动"的含义、社会学家对其的贡献、多元文化、"肯定性行动"的公正性及负面性、对"肯定性行动"的不同态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肯定性行动"在就业及教育领域中的运行机制,讨论其在种族、性别等方面的争议所在。同时,文章从心理学及社会学角度剖析这一政策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能取得最佳效果以实现多元文化从而维持社会正义。
- 杨伶俐
- 关键词:种族性别多元文化社会正义
- 绝望中涅磐——析《绝望的家庭主妇》
- 2008年
- 《绝望的家庭主妇》不是简单的娱资,表层的下面是深层的动机,该剧把女权运动推向极致,那些主妇看似绝望,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取独立自由,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里从男权社会内部瓦解男性霸权。
- 杨伶俐薛武
- 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的文化定势认知建构被引量:3
- 2008年
-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文化定势这一思维模式及其弱点,从而提出文化定势具有原型效应。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解构和建构文化定势,在不同的文化认知范畴间建立起关联,从而帮助人们突破文化定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 贺琳杨伶俐
- 关键词:文化定势原型范畴理论跨文化交际语境
- 论安·兰德《源泉》中的“青年志气”
- 2019年
- 安·兰德在《源泉》二十五周年再版序言里提到无论一个人前途如何,在人生之初,他们便开始寻求生命的无限潜能和人类的高贵身影。安·兰德认为《源泉》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在于青年人运用高贵的目光审视人类本性及生命潜能。文章从主人公洛克对青年志气的构建与托黑对青年志气破坏的二元对立以及青年志气的永恒三方面分析了《源泉》中青年志气的本质所在,以期为处于困境的青年人指点迷津。
- 杨伶俐
- 关键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