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平
- 作品数:57 被引量:6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的调节效应研究——来自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基于2001-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了吸收能力对本土企业TFP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生产率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吸收能力通过后向关联渠道对溢出效应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水平方向和前向关联渠道上,调节效应呈现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吸收能力的这种作用对私营企业尤其明显。
- 杨亚平温勉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 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被引量:8
- 2015年
-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 杨亚平李晶
- 关键词:生产率
- 合法性获取、组织学习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被引量:7
- 2020年
- 获取东道国合法性是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先决条件。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给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成败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有效化解合法性危机、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运用2005—2016年中国跨国企业2571个对外直接投资的样本,基于条件逻辑模型,实证检验发现:获取的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越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就越可能失败;企业国际投资经验能增强其认知合法性,有助于弱化负向制度距离与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率之间的负向关系;企业利用式学习相比探索式学习能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并对管制合法性和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的负向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中国跨国企业更好地认识国际化过程中的外来者劣势,从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角度提高组织合法性,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杨亚平杨姣
-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组织学习
- 数字中国建设是否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基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 2024年
-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排头兵和示范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治理提供了新模式与新路径。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能够促进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非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市和低营商环境城市,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有助于资源型城市、非中心城市和高营商环境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主要通过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数字产业集聚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创业活跃度提升,还能推动邻近地区创业活跃度提升。因此,应扩大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范围,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战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强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 杨亚平刘歆
- 关键词:双重差分
- 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本土供应商创新绩效——基于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笔者利用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对本土供应商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溢出对供应商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即供应商的吸收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技术创新,而且强化知识溢出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隐性知识溢出在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下,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明显。此外,笔者对国内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型供应商进行了分组检验。
- 杨亚平
- 关键词:知识溢出创新绩效本土供应商
- 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企业技术能力演进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是一个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本文在分别阐明技术后进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消化吸收阶段、技术改进阶段和技术创造阶段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中隐性知识转化的模式和途径。
- 杨亚平
- 关键词:企业技术能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转化
- 企业数字化转型缘何增加了征税难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避税活动的证据被引量:7
- 2023年
- 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造成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加剧了企业的避税活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通过帮助企业进行跨区域关联交易和增加企业信息不透明度导致了税收规避活动增多。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媒体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会计信息可比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引致的避税效应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是抑制企业利用数字技术避税的有效渠道。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完善数字经济税收征管体系、抑制企业避税行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参考。
- 陈凯杨亚平
- 关键词:企业避税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基于企业异质性与微观面板数据的考察被引量:8
- 2015年
-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成效也备受关注。现有关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而且较少关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后的微观绩效。基于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名录和2003-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倍差法,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检验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考察企业异质性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母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母公司的负债比率也明显提升;母公司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母公司具有外资背景和国际经营经验能更好地吸收逆向溢出效应,但含有外资股权以及具有出口行为对母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负向影响。
- 杨亚平吴祝红
-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
- 论企业创新体系被引量:10
- 2002年
-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是经济创新的主体 ,企业技术、产品、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创新都将推动经济的创新。因此 ,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也就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企业创新体系的概念和内容 。
- 李相银杨亚平
- 关键词:动力系统
- 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及测算初探被引量:36
- 2005年
- 本文对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重新定义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衡量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具体测算了全国 31个省、直辖市地区的流通产业竞争力大小 ,最后对测算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 杨亚平王先庆
- 关键词: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