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道伟

作品数:23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成像
  • 6篇灌注
  • 6篇磁共振
  • 5篇脊髓
  • 5篇灌注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腺炎
  • 3篇积液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脊髓损伤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机构

  • 15篇辽宁省人民医...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李道伟
  • 7篇何丹
  • 4篇郭启勇
  • 4篇马强
  • 3篇董齐
  • 3篇刘娜
  • 3篇郭文力
  • 3篇龙猛
  • 3篇王晓明
  • 2篇卢再鸣
  • 2篇刘娜
  • 1篇何丹
  • 1篇温滨红
  • 1篇陈晓虹
  • 1篇乞文旭
  • 1篇王楠
  • 1篇李付勇
  • 1篇赵璐
  • 1篇刘彤彤

传媒

  • 4篇航空航天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与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胰周积液与急性胰腺炎(AP)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提高对急性胰周积液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证实的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CT表现及临床相关资料,记录CT严重程度指数(CTSI)评分、AP严重程度评分、胰周积液数目,并比较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76例AP患者中,轻症AP22例,重症AP54,重症AP中20例发生全身并发症。无急性胰周积液者17例,占22.4%,其中发展成重症胰腺炎者4例;仅1个部位一处发生急性胰周积液者35例,占46.1%,其中发展成重症胰腺炎者33例,急性胰周积液超过2个部位者24例,占31.6%,全部发展为重症胰腺炎。胰周积液数量与AP严重程度分级情况及CTS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以积液累及不同间隙数量判断重症AP的准确性,其准确度为92.10%,敏感度为93.44%,特异度为86.67%,阳性预测值为96.61%,阴性预测值为76.47%。结论急性AP胰周积液数量在一定程度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急性胰周积液发生部位数量与重症胰腺炎发生率明显相关,判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一种临床上初步判断重症AP快速而简易的方法,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起到指导性作用。
李道伟何丹董齐
关键词:胰腺炎预后胰周积液
扩散峰度成像在颈髓的应用及与年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的脊髓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序列扩散参数值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为定量诊断脊髓疾病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患者36例,按年龄分组后,采用3.0 T MR进行DKI序列扫描,分别测定颈髓灰质和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参数值。比较各间盘层面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变化趋势及各参数与年龄相关性。结果颈髓头尾方向DKI参数总体趋势为:MD逐渐增高,FA和MK逐渐减低。C2-3层面FA-灰质(gray matter,GW)和MD-白质(white matter,WM)与其他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10.01,P<0.05;F=16.94,P<0.05),C6-7层面MK-GM和MD-GM亦与其他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F=10.11,P<0.05;F=10.01,P<0.05)。FA-WM年龄呈负相关(r=-0.507,P<0.05);MK-GM和MK-WM年龄呈正相关(r=0.436,P<0.01;r=0.249,P<0.05);FA-WM和MK-GM各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KI能反映健康成人的脊髓灰、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其参数值变化与年龄存在相关性,MK可能是反映神经系统复杂微观结构和损伤改变的高度敏感指标。
李道伟王晓明
关键词:脊髓磁共振成像年龄
胰腺坏死程度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胰腺坏死程度对急性胰腺炎(AP)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提高对急性胰腺坏死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临床证实AP 162例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相关资料,统计胰腺坏死程度、CT严重程度指数(CTSI)评分、患者病死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并比较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138例无胰腺坏死,占85.1%,发生SIRS 19例(13.8%),均未发生继发胰腺感染,病死2例(1.5%)。24例发生胰腺坏死,16例胰腺坏死面积≤30%,继发胰腺感染2例,发生SIRS 11例(68.7%),病死2例(12.5%);4例胰腺坏死面积30%~50%,继发胰腺感染2例,发生SIRS 3例(75.0%),病死2例(50.0%);4例胰腺坏死面积>50%,继发胰腺感染3例,发生SIRS 3例(75.0%),病死3例(75.0%)。全组病死9例,病死率5.6%。不同胰腺坏死程度的胰腺感染发生及病死率有差异(P<0.05),SIRS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AP坏死范围能够反映AP的严重程度,胰腺坏死与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生及病死率有关,坏死面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胰腺感染,病死率越高。胰腺坏死面积可作为一种临床上初步判断重症AP的快速而简易的方法。
李道伟何丹董齐
关键词:胰腺炎坏死
3D ASL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价值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急诊溶栓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发病10 h内行常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3D ASL检查,溶栓后1~7 d复查常规MRI平扫、DWI和3D ASL检查。测量溶栓术前及术后脑梗死区与正常对照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结果 2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检查均可见弥散受限高信号区,表现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降低;3D ASL检查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组织低灌注区,表现为CBF值降低。ASL显示低灌注区域的体积均较DWI显示范围大。溶栓术后18例低灌注区范围不同程度缩小,2例低灌注区扩大,10例出现局部高灌注改变。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缺血区CBF均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项无创性磁共振灌注成像新技术,3D ASL能够显示脑梗死溶栓术后低灌注向高灌注的转换,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刘娜李道伟马强何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灌注成像
双源CT双能量减影诊断下肢血管疾病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血管能量减影技术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直接去骨CTA(DE-BR-CTA)检查,经工作站减影处理,获取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其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评价DE-BR-CTA图像的动脉血管可见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DE-BR-CTA与DSA图像的血管可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标准评价32例被检查者328个节段中,12个偏心性狭窄节段被DE-BR-CTA高估,6个节段狭窄程度被低估。DE-BR-CTA对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10%的诊断准确性为94.51%,敏感性96.15%,特异性93.02%,阳性预测值92.59%,阴性预测值96.39%。结论DSCT能量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术前评价和筛选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李道伟郭文力卢再鸣乞文旭郭启勇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
急性胰腺炎胰周渗出和坏死的CT表现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相关性。提高对急性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证实的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CT表现及临床相关资料...
李道伟何丹郭启勇
关键词:胰腺炎腹膜后间隙积液
扩散峰度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初探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脊髓DKI序列在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8月~2016年1月,选取2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0例经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3.0T MR进行DKI序列扫描,分别测定颈髓灰质和白质FA、MD、MK参数值。比较对照组各间盘层面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结果对照组各间盘层面DKI参数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FA-WM、MK-WM及MK-GM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447、2.898、4.164;P<0.05)。结论 DKI能够反映出CSM患者的脊髓灰、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MK在灰质评价方面优于FA。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
李道伟王晓明
关键词:脊髓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成像
基于医学图像的克罗恩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医学图像的克罗恩病预后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从内窥镜图形和CT图像中提取克罗恩病相关特征,并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将从两种图像中提取到的克罗恩病相关特征联合实验室检查数据,构建...
李道伟 李楷 曹玄烨 孙牧言
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经典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典三叉神经痛(CTN)与椎动脉优势(VAD)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84例CTN患者和384例非三叉神经痛(N-CT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Frighetto的标准评价CTN患者的症状评分;测量两侧椎动脉直径以及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分析CTN与VAD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及发生侧别的关系。结果 VAD的发生率在CTN组(61.46%)和N-CTN组(49.7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组右侧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左侧,VAD左侧优势的比率在CTN组和N-CTN组中均明显高于右侧;CTN组VAD亚组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为75.42%,BL长度为(3.72±1.47)mm,N-CTN组VAD亚组为59.68%、(2.39±1.08)m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7例VAD患者中,基底动脉弯曲292例,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发生在优势侧对侧共计246例,占84.25%。在不同级别椎动脉直径差异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级别基底动脉弯曲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评分与椎动脉直径差异呈正相关(r=0.341,P=0.001),与BL呈正相关(r=0.134,P=0.001)。结论 CTN患者VAD发生率较N-CTN人群高,其疼痛侧别多见于VAD对侧;VAD直径差异越大,基底动脉弯曲程度越大,CTN患者症状评分越高。
王楠李道伟刘彤彤陈晓虹
关键词:椎动脉优势MRA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恶性SPN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良性肺结节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BF、BV、MTT、PS水平,观察两组患者PEI及TTP值并计算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BF、BV、MTT、P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T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PE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诊断灵敏度90.48%,特异度76.32%。阳性预测值66.80%,阴性预测值87.88%,约登指数80.62%。结论孤立性肺结节会切实引起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BF、BV、MTT、PS、PEI水平变化,使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诊断效能较好。
龙猛李道伟张野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