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畸形
  • 6篇骨性
  • 5篇畸形患者
  • 4篇正中关系位
  • 3篇CO-CR
  • 2篇牙合
  • 2篇治疗前
  • 2篇切牙
  • 2篇髁突
  • 2篇颅面
  • 2篇口腔
  • 2篇病例
  • 2篇病例报告
  • 1篇牙发育
  • 1篇牙根
  • 1篇牙尖
  • 1篇牙尖交错位
  • 1篇牙列
  • 1篇牙萌出
  • 1篇牙囊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13篇李莹
  • 7篇车晓霞
  • 5篇魏思龙
  • 5篇祁森荣
  • 3篇房琪
  • 2篇徐海华
  • 2篇华琳
  • 2篇张文娟
  • 2篇孙君
  • 1篇郭晔
  • 1篇崔春玉
  • 1篇时清
  • 1篇尚佳健
  • 1篇江青松
  • 1篇郑东翔
  • 1篇韩秀欣
  • 1篇苏波
  • 1篇徐海华
  • 1篇张文娟

传媒

  • 3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七次全国儿...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伤害监测系统中口腔科门急诊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颌面部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1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北京房山第一医院口腔科门/急诊室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2016年房山第一医院NISS共收集颌面部伤害病例1085例,男719人,占66.3%,女366人,占33.7%。病因第一位是跌倒/坠落(53.9%),其次是机动车车祸(14.0%)。伤害性质首位是锐器伤/咬伤/开放伤(57.1%),其次是擦伤/挫伤(35.3%)。1~5岁年龄组在家中发生伤害占比最高;6~17岁年龄组在学习与公共场所发生伤害占比最高;18~59岁在公路/街道发生伤害占比最高;60岁以上人群在家中发生伤害占比最高。结论:可从建立安全社区等多个方面介入减少颌面部伤害的发生。
李莹崔春玉祁森荣华琳郭晔
板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功能位置和诊断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板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和诊断的影响。方法 板治疗34例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s of condyle displacement,MCD)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正中(centric occlusion,CO)位的差异,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畸形诊断,比较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使用配对检验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板治疗后患者CR与CO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比治疗前有改善。板治疗后,患者中有2人(7.1%)骨性诊断改变,有6人(21.4%)的安氏诊断改变。结论 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髁突CO-CR位置差异趋于协调,对称性得到改善。必要的板治疗可以改善错畸形患者诊断的正确率。
祁森荣李莹孙君车晓霞
关键词:正中关系位
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切牙冠根比的锥束CT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中切牙冠、根长度和冠根比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方法选择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37例,分为A组(10~15岁)18例和B组(16~35岁)19例,通过锥束CT(CBCT)分别测量上下颌切牙的冠长、根长,计算冠根比,比较两组冠根比的差异。结果两组上下颌切牙冠、根长度及冠根比的CBCT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骨性Ⅰ类安氏Ⅰ类颅面咬合形态人群中切牙冠、根长度及冠根比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
苏波李莹徐海华张文娟房琪车晓霞
口腔医学科研创新模式浅析
韩秀欣郑东翔江青松李莹
文献传递
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板治疗前后髁突功能位置的变化及对诊断的影响
目的:比较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CR-CO位置差异在三维方向上分布的规律;研究板治疗前后双侧髁突位置对称性变化;探讨板治疗对错畸形患者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和28例骨性Ⅱ类错...
萧锐李莹魏思龙车晓霞
关键词:正中关系位
文献传递
牙根发育程度对牙外伤愈后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前牙外伤患儿治疗前后牙根发育程度的测量,评价牙根发育程度对年轻恒前牙外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为2008年至2012年在北京市口腔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前牙外伤患儿75例,男:女=1:0.85,...
李莹时清
关键词:牙脱位
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板治疗前后髁突功能位置的变化及对诊断的影响
目的:比较骨性Ⅰ类与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CR-CO位置差异在三维方向上分布的规律;研究板治疗前后双侧髁突位置对称性变化;探讨板治疗对错畸形患者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和28例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分...
萧锐李莹魏思龙车晓霞
关键词:正中关系位
板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颌位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颌位关系的特点,探讨板治疗对此类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的改变及对错畸形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板治疗的28例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的差异,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畸形诊断,比较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结果 7例患者板治疗前同时满足在X轴、Y轴差异小于2mm、在Z轴差异小于0.5mm。板治疗前后骨性Ⅱ类患者CR与ICP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改变在垂直方向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板治疗后有2例患者骨性诊断改变,6例患者安氏诊断改变。结论 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颌位关系趋于协调,为固定正畸治疗提供指导。
李莹车晓霞祁森荣孙君魏思龙
关键词:正中关系位牙尖交错位
不同颅面咬合类型人群切牙冠根比的CBCT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颅面咬合类型人群中上下切牙的冠长、根长和冠根比,探讨上下切牙的冠根比与颅面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骨性Ⅰ类安氏Ⅰ类58例(A组)、骨性Ⅱ类安氏Ⅱ类44例(B组)和骨性Ⅲ类安氏Ⅲ类受试者38例(C组),拍摄CBCT,截取相应截面,分别测量上下切牙的冠长、根长,计算冠根比。在CBCT矢状截面上测量颅面类型指标:ANB、SN-MP、Y轴角和前后面高比;上下切牙排列指标:上切牙-PP、下切牙-AP和上下切牙角度。对资料进行统计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C组与A、B组上切牙冠长、根长和冠根比均有差异。3组间下切牙冠长、根长无差异,C组与A、B组下切牙冠根比有差异。A、B组间上下切牙冠长、根长和冠根比无差异。3组上切牙根长、冠根比与ANB、Y轴角明显相关。结论上切牙根长和上下切牙冠根比与个体颅面类型及上切牙排列方式有关,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苏波魏思龙李莹徐海华张文娟房琪车晓霞
关键词:CBCT切牙颅面形态
肌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反牙合的病例报告
,女,8岁,诊断为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采用肌功能矫治器纠正不良口腔习惯,矫正反牙合;观察至恒牙期,进一步治疗。
李莹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替牙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