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预后
  • 2篇评分
  • 2篇缺血
  • 2篇量表
  • 2篇脑缺血
  • 2篇急性
  • 2篇ABCD2评...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抗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血流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李维帅
  • 5篇郑东明
  • 3篇谭斐
  • 2篇姜艳
  • 2篇孙洪赞
  • 2篇郝博
  • 2篇郭阳
  • 1篇丛琳
  • 1篇马爽
  • 1篇张硕
  • 1篇赵冬雪
  • 1篇张晓天
  • 1篇冯娟
  • 1篇佡剑非

传媒

  • 3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HSSS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2例首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进行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根据评分进行危险性分级(高、中、低危),分别观察两种评分下高、中、低危患者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预测TIA后7天发展为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ABCD2评分低、中、高危患者TIA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1.37%(16/51)、59.09%(39/66)、66.67%(10/15),两两比较P均<0.05。ESRS+HSSS评分低、中、高危患者TIA后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1.88%(14/64)、74.14%(43/58)、80.00%(8/10),三者比较P均<0.05。ABCD2评分预测TIA后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ESRS+HSSS评分为0.816,两者比较P<0.05。结论 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均可作为TIA发作后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指标,且前者的预测价值优于后者。
李维帅谭斐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ABCD2评分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脑血流灌注和脑灰质体积的改变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和脑灰质体积的变化特点。方法:临床招募轻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老年人进行包含3D-T1WI和3D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序列的磁共振扫描,运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8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全脑CBF图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灌注差异的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两组受试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对灌注有差异的脑区的CBF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轻度AD患者26例(年龄(73.0±6.8)岁,男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3例(年龄(73.7±8.2)岁,男23例)。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D组患者CBF灌注减低区主要位于双侧顶叶(以楔前叶、角回为主)、枕叶以及左侧颞叶和额叶;CBF灌注增高区主要位于右海马和海马旁回、右扣带回、基底节核团以及双侧额叶(以眶面和内侧面为主)(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患者的脑灰质萎缩主要位于双侧颞叶内侧结构(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也累及双侧岛叶和基底节核团(P<0.01,FDR校正,团块阈值>100像素)。轻度AD组患者左颞顶叶脑回、双侧额上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正相关;双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前扣带回的CBF值与MMSE评分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轻度AD患者存在以顶叶为主的低灌注和以海马、基底节区、额叶为主的高灌注改变,而其灰质萎缩主要集中在双侧颞叶内侧结构。
张坤龙李维帅孙洪赞佡剑非郑东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成像
简便、高效体外培养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简便、高效地分离和提纯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提高培养该神经元的纯度和活性。方法通过采用简便、可行的细胞分离方法,在出生7d的小鼠小脑组织中分离原代神经元。计数分离的原代神经元并分析其活性,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其纯度,观察其胞体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分离的原代细胞活性可高达95%以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神经元占分离细胞的97%;培养24h后的神经元易于观察细胞突起的变化,培养48h后的神经元易于观察轴突的变化。结论该方法方便、可行、高效,可用以提纯小脑颗粒神经元进行体外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谭斐赵冬雪李维帅郭阳
关键词:小脑颗粒神经元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其负面情绪、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要求,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比较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DS及SAS评分均低干预前,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夯实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能进一步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负面情绪,促使其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郝博姜艳李维帅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负面情绪满意度
评价ABCD2评分+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d)卒中风险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7 d)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并与ABCD2评分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160例首发症状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进行ABCD2评分和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并对联合评分法和两种单独的评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各种方法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一周内共有34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的进展率为21.3%,ABCD2≥4分组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27.3%,明显高于ABCD2~4分组(P〈0.05)。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为2分组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2%,高于0~1分组(P〈0.05)。A B CD 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0.5%、91.3%、72.7%、98.3%,均高于两者的单一评分。预测7 d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时:A 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74,大于A BCD2评分的0.817和颈动脉硬化评分的0.739。结论: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方法,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危险分层工具和预测转归的有效手段。
李维帅谭斐
关键词:ABCD2评分
笑气滥用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娱乐滥用笑气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娱乐滥用笑气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人口学特征、笑气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该期间共诊治44例娱乐用笑气滥用所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平均年龄为22.0岁,男25例,女19例。接触笑气时间20 d至4年不等,就诊时常见的主诉症状有肢体麻木(77.3%)、四肢无力(47.7%)、走路不稳(31.8%)等。主要的血清化验异常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56.5%)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00.0%)。肌电图改变主要为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轴索改变和脱髓鞘并存。在进行了脊髓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85%患者的颈髓磁共振T2序列可见后索长条形高信号改变,病变部位在轴位呈现倒“V”征。予补充维生素B12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较前缓解。结论滥用笑气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最为常见,及时诊断并停用笑气、补充维生素B12治疗预后较好。
高晗李维帅郑东明
关键词:笑气
就诊于记忆门诊无运动障碍症状亨廷顿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也称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4号染色体上的Huntingtin(HTT)基因1号外显子的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所致[1]。HD的临床表现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的三大主征为主。HD在1~80岁都可能发病[2],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特征性的舞蹈样运动已经比较明显,且大多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特点的家族史,结合基因检测诊断并不困难。然而,在运动障碍症状出现之前,部分患者已经出现认知和精神行为方面的变化[2],但往往被忽视,或者被误诊为精神疾病、老年性痴呆等。
苏畅王丽棽李维帅郑东明
关键词:亨廷顿舞蹈病精神症状首发症状基因检测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脑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蛋白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由LGi1抗体参与致病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癫痫、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FBDS)和顽固性低钠,其中FBDS是其特征性表现。与传统副肿瘤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不同,该病因其很少伴有肿瘤,经免疫调节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李维帅郑东明
SICH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短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制订一个基于量表的自发性脑出血危重程度评价模式,并评估其对自发性脑出血短期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SICH量表,得出其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短期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年龄、GCS评分、血肿位置、血肿体积、收缩压范围、血肿破入脑室、合并症为自发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因素制订SICH量表,评分范围从0~8分。SICH量表诊断不良结局的最佳诊断界点是≥4,由此得出的Youden指数分别是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5~0.91);诊断较好结局的最佳诊断界点是≤2,由此得出的Youden指数分别是0.55,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5%CI:0.81~0.89)。结论:SICH量表可以对ICH患者进行危重程度的评估,并对短期临床结局的预测诊断效能较好。
张硕马爽李维帅冯娟郭阳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
经病理证实的CNS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症1例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CNS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症(SSCNS)是指由蛛网膜下腔慢性、反复出血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积在CNS表面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诊治过的1例CNS含铁血黄素沉积症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以增加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1病例患者,男,57岁,因“反复头痛25年,双耳听力下降6年,走路不稳半年”于2018年6月13日入院。
高晗孙洪赞李维帅张晓天丛琳郑东明
关键词:反复头痛病历资料蛛网膜下腔含铁血黄素沉积CN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