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玺

作品数:66 被引量:33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乳腺
  • 21篇腺癌
  • 18篇乳腺癌
  • 18篇细胞
  • 14篇手术
  • 13篇肿瘤
  • 9篇甲状腺
  • 9篇肝移植
  • 8篇腺肿瘤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免疫
  • 5篇三阴
  • 5篇淋巴
  • 4篇蛋白
  • 4篇阴性
  • 4篇阴性乳腺癌
  • 4篇原位
  • 4篇原位肝移植
  • 4篇三阴性乳腺癌

机构

  • 6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市红十字...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池州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四...

作者

  • 66篇李玺
  • 24篇邱万寿
  • 19篇姜华
  • 17篇吴珏堃
  • 15篇刘瑞磊
  • 14篇黄勇
  • 13篇黄泽楠
  • 12篇郭卫平
  • 10篇刘仁斌
  • 8篇刘威
  • 7篇陈规划
  • 7篇汪根树
  • 6篇刘宇
  • 6篇许赤
  • 5篇杨扬
  • 5篇张翘楚
  • 5篇陈图峰
  • 5篇卫洪波
  • 5篇李华
  • 5篇龙梅珺

传媒

  • 13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现代医院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西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规范及移植肝灌注方式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n=50)。检测术后肝功能,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49/50)和96%(48/50),3月存活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28/30),术后肝功能、手术成功率和3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供肝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均可采用,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肝移植模型。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缩短无肝期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许赤杨扬易述红李玺张琪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动物模型显微外科手术灌注方式
局部肿胀麻醉下小切口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症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效果。方法将45例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30例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脂肪抽吸联合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B组15例局部肿胀麻醉下行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每侧切除乳腺重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和切除腺体重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应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乳晕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房发育症能够顺利游离腺体,手术出血少,是切除男性增生乳腺的理想术式。
李玺邱万寿黄勇姜华吴珏堃黄泽楠刘瑞磊刘仁斌
关键词:男性乳房发育肿胀麻醉技术
颈动脉体瘤84例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病理特征,讨论该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84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BT的病理特征。结果 8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示CBT,有3例为低度恶性,其余均为良性。平均随访时间8年10个月,59例(70%)获得随访,15例失访;3例低度恶性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特别是病理形态学为低度恶性的3例患者,全部至今生存,亦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组织形态学表现不足以判定CBT良恶性,而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因此对CBT患者必须做好随访。
刘瑞磊刘仁斌唐录英李玺姜华李杰黄泽楠吕伟明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病理特征
乙醛脱氢酶1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 enase 1,ALDH1)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n=100)及正常乳腺组织(n=10)中ALDH1的表达情况;收集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LDH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10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LDH1的阳性表达率为59%,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χ2=4.130,P=0.042),乳腺癌中ALDH1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激素受体状况、分子分型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LDH1-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ALDH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0,P=0.032);单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ALDH1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关联,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ALDH1、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低分化、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高表达ALDH1;ALDH1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ALDH1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刘威吴珏堃陈伟光李梅梁蓉龙梅珺李玺邱万寿
关键词:乳腺肿瘤ALDH1免疫组化
甲基硒酸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化疗增敏作用的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甲基硒酸(methylseleninic acid,MSA)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SA联合紫杉醇、阿霉素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共培养,分别应用CCK-8实验检测化疗药物单药和联合MSA用药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并通过计算合用指数,探讨MSA对化疗药物疗效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化疗药物联合MSA后细胞增殖率较单用化疗药物组均下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MSA与化疗药物具协同作用;紫杉醇联合MSA时G2/M期细胞较单药明显增多(P<0.05),阿霉素联合MSA时S期细胞较单药明显增多(P<0.05),提示MSA增强了抗肿瘤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效应;与单用同一浓度的同一化疗药物相比,10nmol/L紫杉醇联合3.5μmol/L MSA后细胞凋亡率由41.1%上升至59.3%(P<0.05),0.5μmol/L阿霉素联合3.5μmol/L MSA后细胞凋亡率由30.2%上升至51.9%(P<0.01),提示MSA增强了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结论:MSA能增强化疗药物阿霉素和紫杉醇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其机制之一可能是增强了抗肿瘤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效应。
邱万寿唐勇刘威吴珏堃李玺
关键词:甲基硒酸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增敏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用于乳腺癌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的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GN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作为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用于TAC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耐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经2~4周期TAC方案化学治疗反应不佳的LABC患者,采用GN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日;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8日。每21日为1周期,2周期后评定疗效,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病情稳定或进展的患者停止化学治疗,缓解的患者继续行化学治疗至最多6周期,所有患者化学治疗结束2周后行手术切除。结果:26例患者共完成83周期化学治疗,平均3.2周期。其中完全缓解2例(8%),部分缓解10例(38%),病情稳定9例(35%),进展4例(15%),其中1例(4%)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总反应率46%(12/26)。4例(15%)患者成功实施保乳手术,无1例患者需植皮。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和周围神经毒性。结论:GN方案可作为二线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用于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LABC患者,临床反应率较好,耐受性尚可。
姜华李玺黄勇邱万寿刘瑞磊吴珏堃黄泽楠刘仁斌
关键词:乳腺癌局部晚期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总结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HT合并甲状腺癌病例24例,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HT合并甲状腺癌病例占同期手术治疗HT患者的27.0%(24/89),高于同期未合并HT甲状腺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13.0%,P<0.01),除1例滤泡状癌外余23例患者均为乳头状癌。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14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16例。超声检查均发现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特征与甲状腺癌的超声影像类似,病理改变特征也与一般甲状腺癌类似。随访23例,无甲状腺癌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对伴有甲状腺结节的HT患者应警惕甲状腺癌可能。其治疗措施可参照甲状腺癌的处理。
李玺郭卫平邱万寿陈图峰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治疗
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治体会(附85例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治疗的外科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5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垂体腺瘤全切75例,近全切8例,大部分切除2例。根据肿瘤的大小分别采用经蝶、经额下、经翼点三种手术入路,并在显微镜下实施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全部病例得到术后一年的随访资料,其中复发6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开颅是提高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损伤及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朱世佳李玺黎胜真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手术手术入路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结肠癌细胞亚株SW480/M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结肠癌细胞亚株SW480/M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1、2、4、8μmoL/LATRA作用24、48、72h对SW480/M5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8μmoL/LATRA作用24、48、72h及2、4μmoL/LATRA作用48h的肿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ATRA抑制SW480/M5细胞增殖作用呈一定时效和量效依赖性;8μmoL/LATRA作用72h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接近30%。2、4μmoL/LATRA作用SW480/M5细胞48h或8μmoL/L作用24h,肿瘤细胞G,期比例开始降低,S期比例增加(P〈0.05)。8μmoL/LATRA作用48h后,S期比例进一步增高,G2/M期细胞比例不增加;作用72h后,G,期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伴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8μmoL/LATRA作用24h无明显诱导SW480/M5细胞凋亡作用,作用48h或72h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μmol/LATRA作用48h或72h通过阻滞SW480/M5细胞在S期或(和G2/M)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吕会增李玺陈图峰叶小勇周如健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细胞周期
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无明显发热和局部乳房红肿表现,术前15例诊断为乳腺癌,20例乳腺癌未排除,伴乳房疼痛20例,合并免疫功能下降13例。17例既往有哺乳期乳腺炎病史,与其他患者相比,此组患者年龄较轻,多伴有疼痛症状,较少合并免疫功能低下。14例行空芯针穿刺,12例确定为慢性炎症。2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慢性炎症、乳腺组织坏死并慢性炎症、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方法包括病灶完整切除,创面开放引流或置管冲洗,患者均痊愈。结论外周非哺乳期乳腺慢性炎症易与乳腺癌混淆,空芯针穿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有效手段。与传统术式比较,对有感染灶残留的病灶切除后置管冲洗引流可缩短病程。
李玺刘仁斌邱万寿黄勇姜华刘瑞磊吴珏堃黄泽楠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