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蔚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育
  • 3篇教学
  • 2篇医学院校
  • 2篇院校
  • 2篇数据挖掘
  • 2篇图像
  • 2篇计算机
  • 2篇教学模式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映射
  • 1篇远程网络
  • 1篇远程网络教育
  • 1篇人类视觉
  • 1篇人类视觉特性
  • 1篇色散
  • 1篇实践教学
  • 1篇视觉特性
  • 1篇数据采集
  • 1篇数据存储
  • 1篇数字水印

机构

  • 8篇桂林医学院
  • 5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作者

  • 8篇李欣蔚
  • 2篇蒋莲艳
  • 2篇陈辉
  • 2篇张亚红
  • 1篇朱成
  • 1篇方晖
  • 1篇周迎新

传媒

  • 3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微电子学与计...
  • 1篇机械设计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前Web上存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应用已经成了当前数据库技术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一个基于Web进行数据挖掘的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周迎新方晖李欣蔚
关键词:数据存储数据采集数据挖掘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实验是计算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李欣蔚朱成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网络教学模式下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方案研究——评《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被引量:4
2020年
《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一书,立足网络教学模式下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方案研究,从教学实践和质量提升经验总结、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探索、国内外计算机教育比较分析、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研究、课程改革和教材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通过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教学模式下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方案研究。
李欣蔚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网络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改革
一种基于DCT变换域的数字水印设计方案
2008年
随着数字产品和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保护数字产品版权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水印处理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本文利用人眼视觉系统的特性,提出的一种基于DCT变换战的数字水印方案。在保证图像视觉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嵌入的水印能量,尽可能地提高嵌入水印在任一局部的分量强度。所以本文算法将这几种敏感度特征结合起来,使其自适应地调节嵌入的强度,在保证了图像视觉质量的同时,也使嵌入的水印达到了最佳的鲁棒性。
蒋莲艳李欣蔚
关键词:数字图像水印人类视觉特性DCT变换
自回归滑动平均和相关向量机的信息系统安全态势估计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改善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估计效果,提出了自回归滑动平均和相关向量机的信息系统安全态势估计模型(ARIMA-RVM).该模型收集大量信息系统安全的历史数据,然后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和相关向量机描述信息系统安全态势变化特点,建立信息系统安全态势估计模型,最后与其他信息系统安全态势估计模型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ARIMA-RVM可以发现信息系统安全态势的变化趋势,获得比其他模型更好的信息系统安全态势估计结果,估计结果可以帮助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者制定防范措施.
李欣蔚陈辉张亚红
关键词:信息系统数据挖掘
基于混沌和Walsh变换的二值图像加密算法
2011年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映射和Walsh变换的二值图像加密算法。首先对二值图像进行混沌加密,再对混沌加密后的图像用Walsh变换进行置乱,实现图像信息的高强度加密。运用Walsh变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计算时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混沌序列与Walsh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加密强度高,计算时间短。
张亚红李欣蔚陈辉
关键词:图像加密混沌映射
关于医学远程网络教育的几点思考
远程网络医学教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教育模式,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介绍该模式教育的优势,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李欣蔚
关键词:医学院校远程网络教育教学模式
40G系统偏振模色散补偿分析及实验研究
2008年
基于矩阵传输模型,对偏振模色散的补偿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理想效果下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实际中针对40G的通信系统,进行了主态补偿的实验,实验中采用偏振分析仪对输出光的偏振度进行了监控,在调节偏振控制器的过程中发现,完全未补偿状态下,脉冲严重变形,全补偿状态下,脉冲形状恢复较好,调节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表明两次找到了补偿点。
蒋莲艳李欣蔚
关键词:偏振模色散矩阵偏振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