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 中国德化白瓷与欧洲早期制瓷业被引量:2
- 2004年
- 引言
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陶瓷之路".德化窑是中世纪中国南方名窑.唐宋以来,海上交通蓬勃兴起,德化窑瓷器源源从泉州港输往海外,销往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东岸,并转口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
- 李国清郑培凯梁宝鎏余君岳李果
- 关键词:制瓷业德化窑瓷胎
- 明清期间景德镇祭红釉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及其科技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R_2O+RO(wt%)平均值约低20%,RO/R_2O(mol/mol)平均值约低45%,RO_2/R_2O_3(mol/mol)平均值约高34%。明代永乐和宣德的祭红釉胎式分布RO_2(mol)值均大于5.8,而清代样品均小于5.4。明清两代祭红釉化学组成的突然变化(shift),可能暗示明代的制釉工艺在清代已经失传,而在清代则自行发展起来。
- 彭子成梁宝鎏余均岳郑培凯李果李德卉
- 香港出土堆塑陶坛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在香港出土的陶瓷器中,有一类特殊的堆塑陶坛。器物修长,上宽下窄,椭圆形腹,腹部堆塑三到五道水波纹凸棱,高圈足。肩部堆贴一圈围栏和模印塑像。有盖,通常做成楼阁或塔刹形。陶坛外施酱黄釉,但大多都已剥落,有的甚至完全脱落,露出灰黄色胎。这类器物通常又被称为魂坛,除香港外,在广东的不少地区也有出土。对于其年代,以往有唐、宋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会笼统地说成唐宋时期。
- 刘朝晖郑培凯李果
- 关键词:出土唐宋时期陶瓷器器物
- 香港陶瓷考古研究与九至十五世纪海外贸易被引量:2
- 2011年
- 一、前言2006年至2008年,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题为"香港陶瓷考古与九至十五世纪海外贸易"的研究项目(项目号7002031)。本研究计划通过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探讨香港新界屯门龙鼓上滩和西贡蚝涌出土9至15世纪中国陶瓷的相关问题。这两个地区所出土中国陶瓷的研究,有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整个香港的情况,探索香港在中西海外贸易上所扮演的角色。
- 郑培凯李果余君岳尹翠琪范梦园
- 关键词:考古工作海外贸易陶瓷器青白瓷
- 香港西北区出土陶瓷的文化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章综合了香港西北区的屯门扫管笏遗址与元朗东头村遗址主要的陶瓷考古发现,对遗址及遗存的性质和内涵作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地陶瓷考古资料的特点及其在贸易史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 郑培凯李果余君岳尹翠琪范梦园
- 关键词:陶瓷考古海上贸易
- 微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香港古瓷的化学组成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彭子成梁宝鎏余均岳李果李德卉周静
- 关键词:化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