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武
-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易栓症致肠系膜脂膜炎并发肠梗阻一例
- 2023年
- 病人,男,34岁,因左下肢肿胀4年,腹痛、呕吐、消瘦1个月,于2021年8月11日入院。病人2017年7月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考虑左下肢股静脉以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下腔滤器植入手术、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等治疗,出院后口服华法林钠片1年;2020年10月再次出现左下肢小隐静脉血栓,服用利伐沙班治疗3个月后停药;2021年3月行64排CT腹部增强检查考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宋创业孟艳林刘冰张克俭张江华贾志芳苗建军李晓武尚培中
- 关键词:易栓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脂膜炎肠梗阻
- 乳腺癌双侧甲状腺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9年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目前已跃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途径为局部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骨、肺、肝.乳腺癌甲状腺转移发病率低、临床罕见,现将我院诊治的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双侧甲状腺转移一例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与鉴别、诊疗措施及预后.
- 宋创业孟艳林尚培中南润玲贾志芳李晓武任爱玲王铁山苗建军
- 关键词:乳腺癌甲状腺转移癌个案报道
- 损伤控制在Ⅲ级以上肝破裂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Ⅲ级以上肝破裂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24例Ⅲ级以上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Ⅲ级9例,Ⅳ级13例,Ⅴ级2例。手术程序主要分为一期控制性手术治疗、复苏治疗、二期确定性手术治疗3个阶段。结果24例一期控制性手术治疗患者中因腹腔内压力较高使用无菌营养袋暂时关腹3例,严重肝脏多处碎裂伤留置体外可控式第一肝门阻断带2例;救治成功22例,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合并重度颅脑损伤死亡2例。重症医学科复苏治疗22例,4~8 d各种生命体征及血液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后施行二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腹腔感染导致败血症死亡1例,死亡率为4.5%(1/22);其他并发症:胆漏3例,继发性肝脓肿2例,胸腔少量积液2例,B级胰漏1例,均通过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措施治愈。本组24例患者行控制性手术治疗总体成功率为87.5%(21/24),总体死亡率为12.5%(3/24)。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Ⅲ级以上肝破裂有利于维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逆转和纠正致死性三联征的恶性循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刘燕尚培中李晓武王金马丽琼聂阿娜张伟尚丹丹刘冰
- 关键词:创伤外伤性肝破裂损伤控制性手术
- 一步法腹壁穿刺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采用钳式针一步法腹壁穿刺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131例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1月-2015年2月采用传统方法行开放手术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8年6月采用钳式针一步法腹壁穿刺行腹腔镜手术的83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发现对侧隐匿性疝例数、术后24 h疼痛评分、阴囊(阴唇)肿胀、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11.8±3.2)min和(16.4±4.6)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1.3)mL和(2.5±1.5)mL,发现对侧隐匿性疝例数分别为10例(12.0%)和0例,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2±0.6)分和(2.7±0.5)分,发生阴囊(阴唇)肿胀分别为0例和4例(8.3%),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d和(4.2±1.3)d,上述6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复发率两组分别为2.4%(2/83)和4.2%(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采用钳式针一步法腹壁穿刺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失血量及阴囊(阴唇)肿胀,尤其在发现和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术后复发率两术式相当。
- 翟佳琪尚培中苗建军刘冰石德光李晓武杜欣郭宏荣
- 关键词:腹股沟腹腔镜检查疝囊高位结扎术
- 胰腺损伤77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回顾收治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断率、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胰腺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特征及分级、检查及检验结果、术中情况、治疗方式及效果等,分析胰腺损伤的临床发病特征及处理方式等。结果77例患者中腹部钝性闭合伤71例(92.2%)。伤后6~12 h入院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平均值明显高于伤后<6 h入院患者。MSCT检查65例,阳性率84.6%(55/65);B超检查42例,阳性率为38.1%(16/42)。AAST-OISⅠ级23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Ⅴ级10例。非手术治疗30例,其中2例出现假性囊肿,未行特殊处理3月内自行吸收;手术治疗47例,发生胰漏6例,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灌洗、鼻空肠营养管持续给予肠内营养,疗效良好。Ⅴ级损伤术中并发大出血死亡1例。结论胰腺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平扫与增强相结合的动态MSCT,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值升高有一定参考意义。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需依据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及AAST-OIS分级,手术方式主要依据AAST-OIS分级确定。建立胰漏三级预防理念、术后双套管灌洗引流、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胰腺损伤治愈率。
- 吕瑞昌尚培中李晓武苗建军刘冰
- 关键词:胰腺损伤MSCT血清淀粉酶脂肪酶
- 一步法与二步法腹壁穿刺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采用钳式穿刺针一步法腹壁穿刺(一步法)与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二步法腹壁穿刺(二步法)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47例临床资料, 64例患儿为二步法组, 83例患儿为一步法组,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1年复发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步法组与二步法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11.8±3.2) min和(12.4±2.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1.3) ml和(1.9±1.3) ml,发现对侧隐匿性疝例数分别为10例(12.0%)和8例(12.5%),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2±0.6)分和(1.3±0.5)分,发生阴囊(阴唇)肿胀分别为0例和1例(1.6%),住院时间分别为(2.1±1.1) d和(2.2±1.1) d,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2.4%(2/83)和3.1%(2/64),上述7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身高≤120 cm、疝囊颈前后直径≤1.5 cm的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施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无论采用一步法或是二步法腹壁穿刺,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相当。
- 翟佳琪尚培中苗建军刘冰石德光李晓武杜欣郭宏荣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结扎术
-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对比分析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2012年2月—2014年12月,进展期胃癌127例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两组。开腹组62例,腹腔镜组65例,均施行胃癌D2根治术,ERAS干预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疼痛评分采用(NRS法),生活质量评分采用(WHOQOL-BREF)。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2 h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 d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6.2%)显著低于开腹组(19.4%,P<0.05)。两组患者1年、3年、5年腹膜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进展期胃癌施行腹腔镜手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通过ERAS干预,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
- 张小然尚培中李晓武苗建军王延明张伟
-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根治术腹腔镜加速康复外科
-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对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究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在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肝脏与胆管外伤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处理方案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救治,观察组实施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观察2组救治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干预前后损伤严重程度、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损伤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M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3.85%(3/52)、1.92%(1/52),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救治管理可降低肝脏与胆管外伤患者应激及损伤程度,加速康复进程,改善临床结局。
- 刘燕郭志丽尚培中李晓武王金
-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管瘤误诊1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李晓武尚培中贾国洪谷化平
- 关键词: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管瘤误诊
- 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三阶梯治疗研究进展
- 2024年
- 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首选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扩展创伤超声重点评估、MRI、血红蛋白浓度监测可与其互为补充。伤情判定主要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脾外伤5级评估标准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外伤4级评估标准。三阶梯治疗策略包括非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3个层级,依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创伤分级标准、是否合并其他脏器伤等因素筛选分层治疗方法,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及其并发症,提高无创及微创治愈率。
- 张腾花尚培中王晓梅李晓武王金苗建军尚丹丹
- 关键词:创伤外伤性脾破裂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