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益

作品数:2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科幻
  • 9篇文学
  • 7篇小说
  • 7篇科幻小说
  • 5篇中国科幻
  • 4篇乌托邦
  • 3篇电影
  • 3篇主义
  • 3篇作家
  • 2篇代文
  • 2篇雨果
  • 2篇战争
  • 2篇中国科幻小说
  • 2篇人文
  • 2篇史料
  • 2篇史料学
  • 2篇世界秩序
  • 2篇青年
  • 2篇晚清
  • 2篇现实主义

机构

  • 29篇重庆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9篇李广益
  • 1篇胡凌
  • 1篇唐诗人
  • 1篇郑戈
  • 1篇岳林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南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科普创作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学习与研究
  • 1篇上海文化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励耘学刊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法律和社会科...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留乡关费思量——1950年代历史语境中的马烽小说《韩梅梅》被引量:1
2020年
马烽创作于1954年的短篇小说《韩梅梅》,是一部在建国之初颇有影响的作品。马烽回忆道,这一作品“当时颇受读者的好评”并“被选入中、小学课本”。1此外,它还曾被改编为鼓词2、花鼓戏3等,流传甚广。这篇小说发表后,“曾在广大青年群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应。它在动员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劳动的工作上,发生了极大的良好的教育作用。”
刘盼佳李广益
关键词:小学课本花鼓戏历史语境农业劳动
中国电王:科学、技术与晚清的世界秩序想象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以《电世界》为中心,对晚清科幻小说中的世界秩序想象进行了深入考察和评析。本文认为,《电世界》中的电王是晚清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科学家形象,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圣王崇拜"在科学乌托邦主义兴盛时期的复活,对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科学观和科学家观具有指征意义。而在世界秩序重构这个方面,不同于树立中国霸权的镜像式重构,《电世界》和《新野叟曝言》都试图借助先进科技超越民族主义,但最终仍呈现为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缠绕,正是这种情结成就了文本的情感强度和思想深度。
李广益
关键词:科幻乌托邦晚清世界秩序
法律科幻问答被引量:1
2020年
最近几年国内开始兴起法律与科幻研究。这一领域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为此,我们设计了若干个问题,邀请八位学者来回答。他们来自于文学、法理学、宪法、网络法、人工智能法等不同领域,结合他们自己的研究经历,娓娓道来,从而勾勒出中国的法律与科幻研究的未来。
胡凌李广益李一达邱遥堃沈伟伟岳林杨安卓郑戈
关键词:法理学宪法科幻法律
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史料建设早已硕果累累,但具体到科幻文学,则相关史料远未得到充分清理,凭借坚实的史料基础别开生面的研究更是不多见。从史料学的视角考察与科幻文学有关的学术资源和成果,或可为从事中国科幻研究的学界同仁提供一点线索和参考。本文将中国科幻文学史分为清末民初、民国中后期、十七年时期、黄金时代、新时期等五个阶段。在逐一考察和评析了各阶段的史料状况、搜集整理工作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之后,我们发现,目前每个阶段的史料整理都存在严重不足。今后应以书目、作品选、研究资料为核心,切实推进史料建设,为中国科幻研究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源泉。
李广益
关键词:科幻史料学20世纪中国文学
又一个十年: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研究(2014-2024)
2024年
2014年,笔者在“中国科幻文学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史料学视野中的中国科幻研究》一文,该文次年正式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十年来,在“后《三体》时代”尤其是《三体》获得雨果奖、《流浪地球》电影热映以及若干科技事件所引发的科幻研究热潮中。
李广益
关键词:中国科幻史料学流浪
非洲、第三世界、全球南方:再论“科幻现实主义”的可能面向被引量:1
2023年
作为一种饱受争议的创作观,“科幻现实主义”并不必然束缚科幻文学的想象力。相反,如果现实主义这一人类文学的深厚传统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形式充分滋育科幻文类,足以使之在今天这样一个非常有利于科幻文学和文化施展的时代,有效地支撑人们对现实世界支配法则的探索和自我表达、自我伸张的需要。在这方面,乘“非洲未来主义”之东风而兴起的非洲科幻小说,以其独特路径,承继了非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对总体性的批判探寻,值得当代中国科幻文学借鉴。对于后者来说,非洲科幻小说深入地方性知识、想象、实践脉络汲取养分的做法可堪取法,更重要的是它构成了一个通向未来的启示:在第三世界的历史记忆、全球南方的共同现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与非洲适足互为经验和想象之泉源,而这正是中国科幻文学和文化解放想象力、发挥创造力、直面总体性、憧憬新世界的重大机遇。
李广益
关键词:科幻小说现实主义总体性
中国科幻研究新时代——科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述评被引量:2
2020年
2020年10月17—18日,以"中国科幻研究新时代"为主题的科幻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主办,清华大学中文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协办,共包含十场专题发表和两场圆桌讨论。来自中国各地以及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国的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论坛研讨。
尉龙飞李广益
关键词:报告厅人文社会科学科幻
世界乌托邦的兴起——以《大同书》和《现代乌托邦》为中心被引量:2
2019年
作为20世纪早期代表性的乌托邦著作,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有一个突出的共性,即以整个世界为范畴,构想全人类的和睦统一。这是不同于过往乌托邦的崭新特征,突破了理想社会的城邦和桃源传统。东西方思想家对大同世界的想象,成为"短二十世纪"的历史先声,预示着工业文明的高歌猛进和革命运动的风起云涌。
李广益
关键词:威尔斯乌托邦
光面与暗面:百年中国科幻文学中的工业形象被引量:4
2019年
近代以降,工业化无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由兵工至民用,由沿海至内地,由轻工业至重工业,延续数千年的农耕社会在一百多年间度尽劫波,终于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与工业产生越来越紧密的关联,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乃至人生命运都因工业的成长而发生深刻乃至颠覆性的变化。工业化对整个社会的重大影响,自然在敏于时势与世事的文学领域中得到体现。从'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黄遵宪:《今别离·其一》)这样的晚清出洋使臣之感触开始,近现代工业形象在中国文学中逐渐蔚为大观。所谓'工业形象',参照'三农'的概念,可以分解为'三工'——工厂、工人、工业在文学和文化中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无产阶级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受其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左翼文学高度重视工人题材,对工人群体和工运场面都有较为丰富的描写。至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产品,在表现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学作品中更是随处可见。
李广益
关键词:科幻文学中国科幻小说
论舒群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中的认同书写被引量:1
2021年
舒群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创作中,不仅通过描写各种象征符号的争夺展现了沦陷区各族人民民族国家认同的觉醒和高扬,还藉由对流离彷徨的异族弱者满怀同情的书写,彰显了源自底层生活和殖民经验的兼具阶级意识、民族自觉和人道精神的国际主义立场。这种生发于族群、阶层、地域三重边缘身份的国际主义,是舒群之于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李广益
关键词:东北作家群抗日战争国际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